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584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張横渠先生傳記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1期  作者:專載  出版时间:1970-04-15
    关键字: 张载 圣人 贤人

    张载,字子厚,世居大梁。父廸,仕仁宗朝,殿中丞,知涪州,卒官,诸孤皆幼,不克归,以侨寓为凤翔郿县横渠鎭。先生少孤,自立,志气不羣,喜谈兵,因与邠焦寅游。当康定用兵时,年十八,慨然以功名自许,欲结客取洮西之地,上书谒范文正公,公知其远器,责之曰:「儒者自有名敎可乐,何事于兵?」手中庸一编,授焉。遂翻然志于道,已求诸释老,乃反求之六经。嘉祐初,至京师,见二程子,二程于先生为外兄弟之子,卑行也。先生与语道学之要,厌服之。因涣然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

  • 文章周公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10期  作者:董作賓  出版时间:1972-07-15
    关键字: 周公 武王 圣人

    京师,辅助国政。周公一生的功业,据记载可考的,大略是这样:谦让武王的传位有些历史学者疑心成王初年周公并不是「摄政」,而是眞的承继武王作了天子。这是多余的疑惑,周公确是在成王初立摄政七年,这可以从逸周书「度邑」篇中的一段故事得到证明。那是克殷之后的第二年,武王生了一场大病,同时患着严重的「失眠症」。周公听说,就赶快去见武王,问他何以失眠,武王说:「上天不享殷的祭祀,不保佑他们,从我降生以前,殷纣王当国,到现在已是六十多年了;六十年间殷政不纲,殷民疾苦,到现在我们

  • 文章曾國藩臧否時賢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4卷 第3期  作者:莊練  出版时间:1988-06-30
    关键字: 曾国藩 知人 时贤

    ●淸末名臣曾国藩的一生,事功彪炳,德业弘伟,历史学家一向给予极高的评价。在许多有关曾国藩传记的著作中,他有一项为大家所公认的成功条件,是即其「知」之明。兪樾「春在堂随笔」中有一条说:湘鄕出将入相,平定东南,勋业之盛,一时无两。尤善相士,其所识拔者,名臣名将,指不胜屈。曾国藩如何「善相士」?兪樾的这一条记述语焉不详,还需有别项记述来补充说明。薛福成「庸庵文编」中有一篇「代李伯相拟陈督臣忠勋事实疏」,正好作为补充,抄一段如下:自昔多事之秋,无不以贤才之众寡

  • 文章全唐陕西重要诗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26期  出版时间:1976-07-15
    关键字: 诗人 名单 唐代诗人

    选辑——本文根据「全唐诗」着录重要作家六百数十中摘辑——袁朗:雍州长安,在陈释褐秘书郞,为江总所重,勤学好属文,尝制千字诗 后主召入禁中,使为「月赋」,染翰立成,迁太子洗马。仕隋为仪曹郞,入唐授齐王文学,转给事中。贞观初年卒,集十四卷,「全唐诗」录存诗四首。于志宁:字仲谧,高陵。随末有名,从太宗,为天策府从事中郞兼文学馆学士,加散骑常侍,为太子詹事,数有规谏。高宗朝,拜尙书左仆射,兼太子少师。集四十卷,「全唐诗」录存一首。杨师道:字景猷,华阴,隋

  • 文章从「两郧」原始直立谈「郧」之由来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83期  作者:左西亭  出版时间:1987-04-10
    关键字: 郧县 郧西人 郧县人

    大约在十年以前,大陆上的考古学者,在湖北省郧县及郧西县,先后两年发现了六颗类臼齿化石,同时还发现具有加工痕迹的石核及二十余种脊椎动物化石,其中并有桑氏鬣狗,嵌齿象等古老种属。在郧县发现的类臼齿化石有四颗,系在该县梅铺一个称为龙骨洞的堆积中找出来的。在郧西县发现的为两颗,则于该县白龙洞出土。这些类化石,学者称为「郧县」及「郧西」。由以上这六颗齿的形态看来,大致类似「北京」。但其齿冠齿根,较粗壮硕大,则有较原始的特征。加上伴随出土的哺乳动物

  • 文章家鄕雜談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期  作者:沙吉夫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阜宁人 名人 家乡

    我的家鄕,是行政区第十一区,也就是条黄鄕,六套鎭是行政区的首府,我的家就在六套,紧靠著淤黄河的河堤。我家后面有一长方形的大水塘,长约两百余公尺,宽约五、六十公尺,深达两丈余,供全鎭食用,用之不竭,可称奇蹟。鎭中将近千余口,烟稠密,三、六、九为集期,每逢集日,周围二、三十里的鄕民,都来赶集,做些小买卖,尤其是粮行以及猪牛市场,生意特别兴隆,人山人海,甚为繁荣。同时为南下东坎及阜宁县城,北上双港、响水口之要冲,亦为南北输货牛车之孔道。运河由鎭北起直达

  • 文章乱世诗——陈高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6卷 第5期  作者:鄭立于  出版时间:2000-11-01
    关键字: 陈高 诗人 人物传记

    陈高(一三一四—一三六七),字子上,自号不系舟渔者。元代延佑元年,出生于平阳县金舟乡咸通里(现属苍南县)。少年时,聪颖好学,「研思寝食忘,雨天灯火夜,冬晓鬓毛霜」,成年后就以诗文闻名遐迩,在州郡很有名气,成为南宋爱国诗林景熙以后平阳籍的著名诗。随后,他来往于江、浙、皖一带,「迹虽萍梗泛,名籍藻词扬」。第二次参加行省考试时,对当时文气卑下,「为进士取科第者,工虫篆之辞,饰粉黛之语,缉陈言,夸记闻,斗侈靡,寝寝焉竟趋于萎苶(nie)颓堕溃败烂腐之乡而莫知

  • 文章陳文恭公的經世學問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36期  作者:牟甲銖 出版时间:1987-04-10
    关键字: 陈宏谋 人物品质 为人处世

    陈宏谋字汝咨,号榕门,淸广西临桂,雍正进士,入翰林,由侍郞出为浙江道御史,历抚陕、甘、鄂、赣、闽、豫等省,总督两广,调督湖广,所至有声,嗣拜命为东阁大学士,致仕归,于还鄕途中病逝,享年七十有六,谥文恭。陈宏谋先生乃淸代名臣,道德文章,向为世所重,虽迄今已三百余年,歌颂不衰,广西当代学者谢康和王恢两敎授,曾撰文敍述,阐扬备至,对先生的事功,本文不拟多谈,而所要说的是他的著作,因言言殊,莫衷一是,如辞海所载陈氏所著有五种遗规、培远堂稿。袁枚撰东阁大学士

  • 文章譚邃將軍戰功彪炳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8卷 第4期  作者:譚守信 出版时间:1988-12-31
    关键字: 谭邃 军人 人物生平

    谭邃将军与笔者系同族同村关系,将军膺任团长时,驻防新会城学宫,笔者当时在东门国小唸书,曾随家父前往拜访,因此获睹将军英雄风彩,其勋业彪炳,为后世所敬仰。今就其事略谨述如次:一、家世:谭邃将军,名子淳,字时亮,讳邃、号君密,广东开平县长沙鄕三口塘村,父赛宏,母张氏太夫,行四。其父,兄经商于长沙埠开设谭徐记行号,颇具盛名。二、出身:将军出生淳朴鄕村,生而岐嶷,少抱大志,宣统三年,考入黄埔陆军小学第五期,毕业后升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继入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

  • 文章談清代鄉賢裴蔭森之奏摺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7期  作者:仇德哉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裴荫森 奏折 阜宁人

    氏递折之年,正为西太后垂帘听政时期,此位身为文宗(咸丰)妃、穆宗(同治)母,德宗(光緖)伯母之那拉氏、史家论为知善任,刚果警敏,惟对裴氏建议加强海军一案未能采纳,致光緖二十年(甲午)以陈旧船舰与日海战,遭全军覆没,旋定马关条约,割台膨,国父起而组党革命,朝鲜独立、德占胶州湾、俄强租旅顺、大连、英租九龙、威海衞、法租广州湾、义和团起乱、八国联军陷北京、天津、挟光緖帝逃西安、待赔款割地后,喘息未定,光緖,慈禧魂归天国,宣统成为「末代皇帝」影片脚本,大清结

共5841条记录 1/58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