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交通运输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對日抗戰八年拾零㈦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12期  作者:王惠民 出版时间:1981-12-06
    关键字: 抗战 投降 官兵 交通运输

    戰時物資奇缺軍民生活同樣艱苦自從全面抗戰開始後,公敎人員全都支國難薪三十元,無一例外。日常生活所需資源初尙取用不竭,大家都有一種感念,今後歲月人人必須節衣縮食,軍民同甘共苦以渡難關,廿六年冬季起,軍公敎人員一律發棉襖棉褲,長官亦然,以後因經費支絀,靑灰色斜紋布料的採辦亦不易,翌年起就不再製發,三四年後衣褲破了,補布釘亦得穿上身,好在彼此都一樣,大家亦就不以爲意了。皮鞋破了,因無法得到補充,改穿布鞋,行動的時候則改穿草鞋。吃的方面,鷄鴨魚肉視同山珍海味,語...

  • 文章今日山東簡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魯風  出版时间:1989-06-20
    关键字: 山东 矿产 农业 工业 交通运输

    編者按:自從開放探親以來,不少同鄉都囘去看看,大多是走馬觀花,沒有時間深入瞭解實況。旅居美國的魯風先生,為了增加更真實和實在性起見,打算寫一些各方面的報導。他説:山東的「窮」已成過去,四方東北去求生,也是歷史。山區有些地方仍窮,但那是很少數的鄉村。魯風先生數次囘鄉,實地從各方面得到些資料,將陸續提供給鄉親參考。

  • 文章葉故代表葵南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1-09-01
    关键字: 叶葵南 交通运输 人物传记

    先生姓葉、名香芹、字葵南,以字行,民前十四年生於奉天省興京府,後改遼寧省新賓縣、抗戰勝利後,改制稱安東省新賓縣。葉姓爲新賓縣望族,世代簪纓,先生幼聰潁、天資異於常童、在家鄕初入私塾、繼入天津南開中學、民國九年畢業、赴美國入伊利諾大學就讀、一九二二年轉密蘇里大學讀新聞學系,一九二四年入密歇根大學攻讀財政經濟,一九二六年獲碩士學位,一九二七年入愛歐華大學讀土木工程,一九二九年獲碩士學位。一九三〇年學成回國,任東北大學工學院敎授,兼任國民政府工商部駐東北專員,...

  • 文章葉敎授葵南先生小傳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2卷 第3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2-03-01
    关键字: 叶葵南 交通运输 抗日战争 人物回忆

    葉公名香芹,字葵南,以字行更名葵南,民前十四年生於奉天省興京府,後改制遼寧省新賓縣,抗戰勝利後改制稱安東省新賓縣。幼年就讀天津南開中學,民九年畢業,赴美國伊利諾大學就學,民國十一年轉密蘇里大學讀新聞學,民國十三年入密歇根大學就讀財政經濟,民國十五年獲碩士學位,民國十六年入愛渥華大學讀土木工程,民國十八年獲碩士學位。民國十九年返國,任敎東北大學工學院,兼任國民政府工商部駐東北專員,九一八事變轉任鐵道部專員兼北寧鐵路管理局材料處處長,後轉任鐵道部華北五礦煤鐵...

  • 文章西螺大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7期  出版时间:2004-07-10
    关键字: 西螺大桥 交通运输 历史建筑

    西螺大橋日據時代稱爲下淡水溪鐵橋,整座橋的興建過程頗爲傳奇,先是民國廿六年日本人開始興建,但是因戰爭關係,建到一半,日本人將鋼鐵建材移爲戰爭之用,所以停建,直到光復,政府爲了打通整條西部幹線,於民國四十一年五月廿九日正式開工,同年十二月全部完工,翌年一月廿八日正式通車。整座橋全長一九三九公尺,橋面寬約七公尺。西螺大橋曾經是遠東最長的一座鐵橋,也是台灣人非常重要的記憶。不過,隨著時代變遷,西螺大橋因爲過於老舊,無法負擔現代的交通工具和流量,民國八十一年溪洲...

  • 文章(專論)抗戰勝利五十週年回顧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8期  作者:龐靖宇 出版时间:1995-10-03
    关键字: 交通要道 中日战争 交通运输 投降

    同学,我们承办敌后行动破坏及策反工作;第二科负责情报蒐集处理,科长王倬华,兰州一期毕业,参谋陈集亭,亦是我的同班同学;第一科是人事管理及总务,另有一个特务队,负责警卫工作,在外勤方面有苏北行动队,专责对敌交通运输之破坏及重要汉奸之制裁工作。在边区生活虽然苦些,但大家相处十分融洽,非常愉快,只求工作表现,没有私人杂念,一个目标如何消灭敌人,求得早日胜利,这就是我们当时的工作精神,也是抗战精神。三十四年夏秋之间,美国B29轰炸机,不断越过我们驻地,向敌区轰炸

  • 文章張靜江先生與浙贛鐵路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10期  作者:樓文淵  出版时间:2004-10-10
    关键字: 张静江 浙赣铁路 工程 建筑经过 交通运输

    遊金華途中有感因爲早年嚮慕金華的風光名勝以及近來頗想瞭解它近年繁榮發展概況,而於本年初夏有金華之行。自家鄕蕭山站搭乘浙贛鐵路火車前往,車行於浙東平原與丘陵地勢,凡在平坦之地,祇見兩旁村落鱗次櫛比,多白牆青瓦的農舍,一如今日台灣南北縱貫公路兩旁連接的房屋,皆是繁榮景象,而在山嶺地區則一片蔥翠,由見開發與保護之完備。此行里程雖短,但深深地引起我幼年時的無窮回憶。我的二舅父金甫嘉氏,曾參與浙贛鐵路的興建工作。後來通車後,即在過錢江大橋、靜江站後的第一站江邊車站...

  • 文章我的父親——張炎元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13期  作者:張安寧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张炎元 名贤传记 抗日战争 交通运输工作

    我的父親今年已九十六歲了,但聲音宏亮,講話有條不紊,而且一講就口若懸河欲罷不能,所幸聽者樂此不倦,實因我的父親言中有物,人生經歷又多,即使活到一百歲,他要講的故事,恐仍不能講完,這也是我這次有幸陪伴他參加台北市嘉應五屬同鄕會團拜時,特地在他要站起來講話前,提醒他少說幾句的緣故。儘管如此,我的父親在我心目中,仍是我所有尊親中最叫我敬佩與懷念的人,而今我已退休,閒居洛杉磯家中,偶爾翻閱到我的父親多年前寄給我的信件中,有許多値得欣賞的紀念文稿,我想刊登在嘉應五...

  • 文章大埔「銀溪船」滄桑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陳訪交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银溪船 交通运输史 缘起发展 雷公陂 马来西亚

    銀溪船又名「礦丟子」,因為它的形狀像古時織女織布的梭子,又叫「梭子船」。過去它是銀江人水上的唯一交通和運輸工具。銀溪船小巧、輕捷的特轉點和它在銀江交變通史上的重要位置及其作用,給老一輩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一、銀溪船的起源銀江,也叫銀溪,是林區,史有砍不盡銀江杉之稱,過去潮汕人凡是出海打魚的「五肚船」做桅杆掛風帆的杉樹都來銀江選購。據車上河房煥添伯於一九九八年(那時他九十五歲)秋與筆者說:「銀溪船起源於一九二〇年間,那時長辣子的房土傳是木匠,因家近溪,會放...

  • 文章走過鄱陽湖大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4期  作者:董建民 出版时间:2006-05-01
    关键字: 鄱阳湖 山川地貌 桥梁工程 交通运输 机帆船

    當你在九江乘車,沿著九景高速公路奔馳十多分鐘後,遠遠就可以看見兩座「H」型的巨塔高聳而立。再行一程,一座雄偉壯觀的大橋像一道彩虹橫空而現,這就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上的第一座特大橋——鄱陽湖大橋。鄱陽湖大橋(原名「湖口大橋」,二〇〇二年七月十七日始改成此名),西起梅家洲楊家場,東接雁列山隧道,爲江西第一公路橋,它是國家和江西省「九五」交通重點工程九景高速公路的頭號控制工程,是繼南昌新「八一」大橋之後的江西第二座斜拉橋,總投資五億多元。全橋長三七九九米,...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