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乡试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三笑姻緣中華鴻山的考證(一一)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82期  作者:浦士英  出版时间:1976-08-20
    关键字: 考卷 誊录 乡试 弥封 “荐考”

    考秀才時,考卷上考生的姓名是彌封的,以免主考官看到姓名而有所偏袒,現在政府舉行高等和普通文官考試及大學中學的聯考,仍舊沿用這種制度。考舉人時,更加嚴密,進一步的採用謄錄制度,請了一批字寫得好和快的謄錄人員,把全部考卷用硃筆另外謄錄了一份,爲了防止謄錯,另外還請了對讀人員,二人一組,一人讀原卷,一人核對謄錄卷,發見錯字,馬上用黃色筆校正,全部核對無誤,分送各考官評閱。這樣,考官旣不知考生姓名,也無從辨認筆跡,自不致循私舞弊了。考卷先分送各房官初閱,房官認爲...

  • 文章三笑姻緣中華鴻山的考證(一〇)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81期  作者:浦士英  出版时间:1976-07-20
    关键字: 明朝 乡试 “秋闱” 贡院 人数

    在明朝,鄕試的場所,分在南京北京兩直隸,南七北六的十三布政司(省)舉行,一共十五個試場。在各布政司舉行的,非本省人士,不得參加,否則他人會提出冒籍的檢擧,而予以取消應考資格。但在北直隸,因爲帝都所在,文武大臣,各省的人都有,子弟隨父在京讀書,如果囘到本省去參加鄕試,路途遙遠,諸多不便,所以都准在北直隸參加鄕試,不限省籍。南直隸包括現在的江蘇安徽兩省,區域廣大、文風又盛,參加鄕試的人數,常在一萬以上,而錄取的舉人名額,祇有一百多名,所以在南直隸能考中一名舉...

  • 文章三笑姻緣中華鴻山的考證(一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83期  作者:浦士英  出版时间:1976-09-20
    关键字: 揭榜 举人 华鸿山 乡试 题目

    正榜揭曉後,發表副榜。凡佳卷因額滿見遺,或文章極好而中有瑕疵者,均列入副榜,中副榜者稱謂副貢。副貢額滿,再有好卷,列入堂備,或稱備卷。名列副榜或堂備的人,雖然沒有中上舉人,但是表示成績相去不遠,可算是一種精神鼓勵,下次捲土重來,得中舉人的希望就濃厚了。鄕試名榜,由順天府尹或布政司使蓋上大印,載以黃綢彩亭,用鼓樂儀仗護送,張掛官署大門外。新舉人的硃墨卷,轉送禮部。府尹或布政司使在學宮明倫堂上擺設鹿鳴宴,宴請正副主考官,各房官,各執事官,全體新舉人,慶賀國家...

  • 文章康有爲中舉文憑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6卷 第3期  作者:康保延  出版时间:1976-09-30
    关键字: 康有为 文凭 乡试文章

    日前整理,先祖南海公遺件中,見有「禮部會試文憑」(見圖),並有題跋,謹將原文抄錄如下:龍門試士典章非,猶記荷衣橐筆時,二十四年前進士,公文重省只堪悲。康更甡題。此光緖乙末年,吾自粤起咨文赴禮部會試之文憑也。先是甲午吾以僞經考被劾,禁吾講學,避地桂林,正月十九始到羊城,二十五日領得此批。是時與日本戰方敗,擧國震動,恐亡,吾援突厥例,決不亡,但割地賠款,故京官紛紛南下,吾仍北行,是科遂登第。已而罷科擧,淸室且亡,吾以戊戌變法出亡,丁已復辟蒙罪,乃復見此紙,人...

  • 文章科舉制度與溫州科名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4卷 第2期  作者:馬允倫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科举制度 历史考究 乡试 文科 武科

    明经、明法、明算和明字等。武则天当政之后,创立武举科,并亲自在京殿考选贡士,开创了殿试的先例,科举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宋代科举考试一般分为州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录取的统称进士。录取名额也逐渐增多。明代科举制度更加完密,并以八股文取士。正式考试共分院试、乡试及会试和殿试三级。在院试之前,要先通过知县主持的县试和知府主持的府试。及格的称「童生」。取得童生身份后,才能参加院试。院试在府城或省城进行,由朝廷派遣学政(又称学台)亲临主持,考取的称生员或秀才

  • 文章淸代的廣西武舉與武進士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黃嘉謨 出版时间:1992-10-10
    关键字: 清代 武举制度 乡试 武进士 唐彪

    一 武擧源流述略武舉制度始於唐武后時代,長安二年(公元七〇二)正式設置,以長垜、馬射、步射、平射、筒射、馬槍、翹關、負重、身材等爲考選項目。其中翹關長一丈七尺,徑三寸半,應試者凡十舉後,手持翹關距出處無過一尺;負重者負米五斛(十斗曰斛),行二十步,都作爲中式,照例以鄕飮酒禮送兵部。其後唐代武舉,槪由兵部主持。此種選用武職的方式,二十四史之一的唐書認爲不足道,略而不復詳書。然而唐代中葉的郭子儀,初時以武舉異等出身,一生大勳盛德,身繫唐室安危長達二十年,迭經...

  • 文章淸代的廣西解元(上)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4期  作者:黃嘉謨 出版时间:1981-10-10
    关键字: 广西解元 清代乡试 科举制度 解元名录

    一 淸代的廣西鄕試滿淸入關後的統治方式,多半沿用明季舊制,並未遽行變革,意在安定人心,以便迅行其綏撫整個中國境土的政策。順治元年十月初一日(西元一六四四、一〇、三〇),福臨旣在北京正式登極,不久就頒卽位詔於天下,臚列「所有合行條例」五十六條,其中第二十三條開:「會試定於丑辰未戌年,各直省鄕試定於子卯午酉年,凡舉人不係行止黜革者仍准會試,各處府州縣儒學食廩生員,仍准給廩,增附生員仍准在學肄業,俱照例優免。」①所定鄕試會試年份,旣與明代相同,且承認明季所有舉...

  • 文章費念慈奉命典浙試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86期  作者:惲茹辛  出版时间:1975-11-15
    关键字: 费念慈 科举 乡试 恶作剧 徐琴娟

    科擧考試,始於唐宋,而盛於明淸。淸代科擧,則多承明制。當時奉科擧爲擢拔人才大典,以秀才、擧人、進士三項爲主要考試,謂爲正途。邑儒費念慈先生,於光緖十七年辛卯,曾奉命爲浙江鄕試副主考——鄕試,亦稱秋闈,以其在秋天擧行,故稱之。鄕試每三年一科,逢子、午、卯、酉年爲「正科」;遇萬壽、登極各慶典加科者日「恩科」。鄕試例在省會擧行。各省鄕試正副主考,均由禮部奏請欽命簡放。費念慈,字屺懷,一字君直,號西蠡,又號趛(讀若丩一ㄣ)齋。咸豐五年生,光緖三十一年卒。年五十一...

  • 文章三笑姻緣中華鴻山的考證(九)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80期  作者:浦士英  出版时间:1976-06-20
    关键字: 科举 官职 史官 国子监 举人 乡试

    接着來寫科舉制度。科舉制度是政府用考試方法,選拔人才,授以官職的一種制度。創始於唐代,設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名目繁多,故亦謂之科目。到了明朝,祇設有進士一科,讀書人要中了進士,方能做官,而要考進士,又非要先考上舉人不可。有人要問,從學校國子監畢業的監生,也可以做官,爲什麼要從科舉中考舉人進士去做官呢?原來在明朝初年,監生也能做大官。到了明朝中葉和以後的淸朝,專重科舉,國子監畢業的監生,出來祇能做一個小官。舉一個例,鼎鼎大名的吳中四才...

  • 文章淸代的廣西解元(中)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5期  作者:黃嘉謨 出版时间:1982-01-15
    关键字: 广西解元 清代乡试 科举制度 人物介绍

    胡德球,臨桂縣人,乾隆十二年(一七四七)丁卯科解元。是科廣西主考官爲司業陳世烈,字嘯廬,雲南建水人,乾隆二年(一七三七)丁巳科進士;副考官爲御史馮元欽,字載睿,江南長洲人,雍正十一年(一七三三)癸丑科進士。所出四書題爲「起予者商」一句,「南方之強」二句,「士何事曰……尙志」一節。其弟德琳,同爲是科擧人,序居第七名。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壬申(恩科),德琳成進士。德球則屢困於會試,刻苦爲文,因以病廢,尋卒。(26)或謂德琳爲是科解元,實誤。謝廷琛,字蔚峯,全...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