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乡俗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家鄕俗話選註(十二)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39期  作者:金溪翁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家乡俗话 来源注释

    難得碰着天官賜福:國劇裏有一齣吉祥戱,叫「大賜福」或叫「天官賜福」。「賜福人間」在臺灣所看到的僅上天官和四個雲童,唱曲牌。卽使是春節時,不過多加上福祿壽三星,和牛郞、織女、財神、送子張仙,再加上跳魁星,同五子奪冠而已。家鄕各地迎神賽會和冬至祭祖時演露台戱多不常演此戱除非有特別喜慶時偶偶然演出,如宗族整譜(修訂族譜)整主(整理安放在祖祠中歷代子孫神主),夫婦二人或二人以上的神主拼寫在在一個神主牌上神主式樣大小顏色劃一,放在祠中萬人臺上看起來很整齊,空出的地...

  • 文章河南民間謌謠(續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9期  作者:馬世和 出版时间:1975-09-25
    关键字: 河南 民间 歌谣 乡俗 乡音

    三一 折楊柳門前一棵棗,歲歲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有孫兒抱。× ×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懷?阿婆許嫁女,今年無消息。此謌謠亦爲鮮卑女子所作,並叫折楊柳,北方人性豪樸,語言直爽,女子亦不例外,所以母女之間,各人心事,亦毫不隱藏,明朗直說,不像江南兒女,扭扭揑揑的態度,是鮮卑民族的特色。三二 竹枝詞楊柳靑靑江水平,聞郞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傳爲劉禹錫先生所作,是戀愛情歌,本流行於四川各地,可是在河南各處,普遍能唱,是因爲歌詞通俗,意義關風,...

  • 文章家鄕俗話選註㈨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36期  作者:金溪翁 出版时间:1979-11-01
    关键字: 家乡俗话 来源选注 宁波习俗

    霸王吹胡筒有力無處用:楚覇王項羽天生神力,力能扛鼎。可惜有勇無謀,九連山中了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軍心渙散。當作者尙在孩童時代看本班(唱崐曲的戯班)演「千金記」;飾覇王的脚色演得很出色,演到別姬時覇王內心之複雜甜酸苦辣都有。坐又不是,立又不是;坐立不安,形容出他內心急躁。虞姬陪他飮酒;飮了幾杯,澆不息內心焦躁,去摸摸兵器,又覺得不是,去樂隊中拿件樂器來玩玩,剛巧拿的是胡筒。(上部近似號,是細細的管子,對口處亦有個嘴,下部是一較大的圓筒,作者亦僅在戯中看到外...

  • 文章「東門唔開西門襞坼」的由來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刋》 第2期  作者:古貴訓  出版时间:1988-02-28
    关键字: 故乡俗语 梅县城隍 历史资料

    距今一二八年,卽公元一八五九,是淸代咸豐九年歲次己未。在那一年農曆二月初,梅縣—嘉應州發生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大屠殺,四千多的男女老幼相率伏屍街頭,或棄屍原野,漂流滿江!經過這一次「人禍」的慘酷灾變所得來的敎訓,由于歲月的推遷也就漸漸淡忘,到了近代祇剩下「東門唔開西門襞坼」一句話柄供人囘憶,讓一州四縣—梅縣、蕉嶺(鎭平)、平遠、興寧、五華(長樂)的子子孫孫把這句話當作鄕土成語,警世箴言,在日常生活中掛在嘴邊,從而衍變成爲口頭禪。時至今日,飽經離亂,使「義不帝...

  • 文章豫東郷俗——帶饅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4期  作者:趙同信 出版时间:1974-04-25
    关键字: 馒头 乡俗 今昔对比 历史故事

    河南自古爲四戰之地,兵家必爭之所。幾乎無役能免,故一般百姓生活很苦,尤以豫東更甚。窮人辛苦一年,難得一飽。卽財主十頃地以上者,亦舍不得整年吃白麪。故豫人無分貧富,多能勤奮耐勞,然不因窮而廢禮,不因貧而志短,反更勤奮以克苦。家有喜慶婚喪,必盡力使其合禮以目安,婦女赴親友宴會,落座未自食刖,先將好菜盡快挾在饅頭內,用手巾包妥,以便帶囘家孝敬婆母,然後才自行取食。一般規矩爲四個饅頭,主人事前皆知習慣而加倍準備,衆人並不以寒酸而輕視,反笑不帶者爲失禮。筆者曾求敎...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