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九江共返回3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辛亥九江起义策划人蒋群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0期  作者:馮傳銀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蒋群 辛亥革命 九江起义

    蒋群是辛亥革命中江西九江起义的重要人物。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之后,从武昌速回九江,积极串联在九江的革命党人。策划、组织、领导、发动九江起义成功。为九江军政分府成立、江西军政府的成立,立了首功。对推动全国的辛亥革命,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蒋群,又名蒋君羊,江西德化县城德馨里(今九江市区浔阳区)人,生于一八八六年,卒年不详。曾在江西武备学堂学军事,为革命党人,中国同盟会会员。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辛亥革命首义在湖北武昌爆发后,蒋群于十月十一日从武昌速回九江,串联九江

  • 文章九江历代贡品及酒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42期  作者:崔若林 出版时间:2016-02-25
    关键字: 九江 贡品 地方特产

    一、九江的历代贡品《现代汉语词典》对「贡品」的释义,即「古代臣民或属国献给帝王的物品」。可想而知,贡品应当是很珍贵、独特的。地处长江流域的九江,物产富饶,历代不乏有列为纳贡的贡品。蔡山大龟古时龟甲是占卜用的。《尚书·禹贡》载,「九江孔殷」、「九江纳锡大龟」。另有史料显示:「以蔡山名者,原地产大龟,九江纳锡大龟,盖在于此。」是时的九江,当包括现长江北的黄梅蔡山一带,也是九江一部分。蔡山是在江中如龟的孤山,又出产大龟,自然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作为珍奇之物而纳贡

  • 文章岳飞与九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4期  作者:陳世斌 出版时间:2003-10-01
    关键字: 岳飞 九江 人物传说

    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岳飞两次镇守江州,将近四年,占其从军生涯的三分之一。他在庐山东林寺一带建置房产,于是东林寺成了他的私邸。岳母死后,埋葬在离东林寺不远的岳家巿,岳飞的两个儿子也葬于离九江不过几十里的湖北黄梅。岳飞的故乡河南汤阴被金人侵占后,即择居江州,把九江当成了他的第二故乡。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年),南宋政府命张俊、岳飞征讨农民起义军,收复江州。岳飞的军队因军粮缺乏,在江州休整了二个多月,这也是岳飞第一次驻留江州。这时候的岳家军共有二万多人,供应极为匮乏

  • 文章江西九江怀古之旅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鄕會會刊》 第21期  作者:翁榮昌 出版时间:2007-02-25
    关键字: 九江 烟水亭 浔阳楼 旅游见闻

    一、引言今(二〇〇六)年九月下旬,笔者追随南菁书法学会会友,应邀组团前往江西南昌市,参加两岸中华文化交流,举行两岸作家书画联展盛会,并于会后游览附近城市与名胜古蹟,为期九天。九月廿二日下午,我们一团从南昌市驱车前往庐山以北的历史古城「九江市」、城南的「甘棠湖」,以及东北靠长江南岸的「浔阳楼」,这些历史古蹟,颇引笔者兴趣。笔者从小喜欢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其中「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看得最入迷。因为甘棠湖中的「点将台」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关;「浔阳楼」则与

  • 文章九江县农村做屋上梁、祭梁习俗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3期  作者:黃勝旺 胡榮彬  出版时间:2011-05-01
    关键字: 九江 农村 风土习俗 乡野趣闻

    九江县农村,以前建新屋,堂屋屋顶的上梁、祭梁仪式习俗较为隆重,梁木披红绸,放鞭炮,主持木匠端托盘,盘内装粑、饼、糖果等食品。向下撒抛,众师傅及亲友捡食。边撒边念诵彩词,一人诵,众人齐和「好喂」。彩词内容一般较为固定,多为祝愿东家人财兴旺,繁荣昌盛。赣北各地上梁、祭梁习俗大同小异。近年九江县农村建新屋多已不再用木梁,而改用钢筋水泥铸梁,以前上梁、祭梁唱念彩词的习俗现已少见。近日荣彬通过九江县狮子镇王美林先生找到狮子镇住岭村黄胜旺老先生保存的《上梁彩词

  • 文章抗战期中九江地区战役撤退问题的检讨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7卷 第2期  作者:張澤深  出版时间:1987-06-3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九江战役 撤退问题 反思检讨

    九江附近地形之简介及当时敌情之说明九江是江西省最北的一个出口商埠,地接长江、赣省的出口土产,均由此从水路运至上海交易,平时颇为繁盛。其东侧有一大湖(潘阳湖),湖水深沉,湖之北有一出入口,面积南北长于于东西,南可达德安星子,接近省会南昌之北,九江市也是南浔铁路北端终站,所以水陆交通甚畅。湖之北面出口处附近有大小孤山,是长江的中流小岛,抗战期中上海沦陷后,在该处设有沉船封锁线,以阻敌之海军沿江西进,九江市也是武汉重鎭的外围据点。自从京沪失沦后,日敌积极筹划

  • 文章九江历史上的榜眼、探花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41期  作者:崔若林 出版时间:2015-11-25
    关键字: 九江 榜眼 探花 历史人物

    我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前后1000多年,是封建社会知识份子跻身仕途的重要途径。榜眼,北宋初期,殿试录取的一甲第二、三名都称榜眼,意为榜中双眼,明、清两代专指第二名。探花,南宋以后,专指殿试一甲第三名;元、明、清三代相沿不改。榜眼、探花同状元一样,也是万里挑一的,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寒窗苦读(练),层层筛选,层层过关,才取得这一令人称颂羡慕的头衔。九江历史上人才辈出,人文鼎盛。据李天白著《江西历代鼎甲传》记载,九江考取文科

  • 文章孔平仲与九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2期  作者:孔令爐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九江 孔平仲 历史集萃 方志谱乘

    孔平仲,字毅父,又作义甫,孔子第四十七世孙,江西临江派始祖孔绩七世孙。出生于宋庆历四年(一〇四四),江西临江军新淦(今江西峡江)人,江西九江孔氏始祖。是宋代文学史上负有成就的「临江三孔」之一。黄庭坚赞称:「二苏上连壁,三孔分鼎立。」刚正坎坷人生孔平仲在父亲和兄长的教育下,刻苦好学,知识渊博。宋治平二年(一〇六五),举进士,经吕公著推荐,被任命为秘书丞、集贤校理。元祐二年(一〇八八),其兄文仲去世归葬南(今九江星子县),诏命以护葬事,出任江东转运判官,提点

  • 文章和鄢陵人名字相關的著名文物勝跡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3期  作者:葛國楨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庾亮楼 鄂州 九江 名胜古迹

    在武昌皆有德政。鄂州设武昌县时,全县有8个鄕,其中一个鄕为为「贤庾鄕」,据说就是纪念庾氏三兄弟的。后人为纪念庾亮在武昌的功绩将南楼改为「庾亮楼」。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斯楼荣幸,因人得名,因诗而名。到了唐代,来了个诗仙李白。他57岁时跟随永王李磷东巡,被人诬陷为附逆谋反,被囚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市)狱中。后来,御史中丞宋若思为其昭雪,释其囚,并让其跟随参谋军事,共赴河南,而这位宋中丞的幕府恰设在古武昌(今鄂州)城中。一夕,李白陪宋中丞夜饮庾楼时,想起庾亮,触景生情

  • 文章九江古蹟各景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3期  作者:蔡琦 出版时间:1986-01-03
    关键字: 九江 名胜古迹 北伐 地方名人

    一、剑楼:在城内,人称四码头正街上。中间有一条侧街,正对着庐山双剑峯,形同两只宝剑竖立面前,见之似即在街口,前代地方人士,乃醵资建立左右两边高楼二座,以当作剑套,鎭压煞气,不幸后毁于兵燹。在鼎革后,先辈老人尙能指点原址。二、庾亮楼:据说在临近县政府处,前人为纪念庾亮鎭守九江勤政爱民,特建此楼,以表棠思,后亦毁于兵燹。三、琵琶亭:在龙开河南面,南浔铁路九江火车站朝南约二三公里,即后设立之九星纱厂附近江边,唐白居易谪贬为江州刺史,某夜送客江头,忽闻琵琶声,移

共39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