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丰县志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明版《丰县志》的成书与普及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7期  作者:白光華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明版《丰县志 丰县志》版本 明隆庆版《丰县志

    历史上的丰县北依岱岳,地邻邹鲁,虽民风纯朴,文蕴深厚,然南濒古黄河,水患频仍。无数次的黄水肆虐,使丰县沃野成沙,楼舍藏鳅,历史文献荡然无存。现所能见者最早文献为明版《丰县志》。明版《丰县志》的编修工作,最早始于明正德十四年(一五一九年)。现能够见到的明版本只有明万历四十年(一六一二年)形成的增补版本。这期间历时八十余年,共出现三个版本。一、明嘉靖版《丰县志》明嘉靖版《丰县志》始创于明正德十四年(一五一九年),垂成于明嘉靖三年(一九二四),历时约六年。该

  • 文章秦台史話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6期  作者:王堯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秦台 严气台 丰县志

    徐州市丰县,古时又称「秦台」,民间流传着秦台的许多迷人传说。「秦台」本来是位于丰县县城中心的一座著名的古建筑,又称「厌气台」。人们都知道它与汉高祖刘邦的出生有关系,地方史志也记明它建于秦代。至于它与刘邦早期反秦起义活动的瓜葛,却鲜为人知。关于秦台的来历,据明。《丰县志》载,「秦始皇筑厌气台于此城内,仍凿四大池于城之四隅以厌之,迄今遗迹仅存。」明版《丰县志》注释本注曰:「始皇二十八年(前二二五年),东游到了丰县,见有出生帝王的祥光瑞气,便命人破坏。」于是

  • 文章李爲楷先生傳略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4期  作者:張電光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李为楷 生平传略 丰县志 革命

    不少人才。光緖甲午年,县知事姚鸿杰重修丰县志,请出擧人公主编,完成上下两册。现此志已在台影印数百部,散发旅台同鄕,丰县有完美无缺之文献,皆擧人公李运昌先生之赐也。擧人公在吾丰算是富有之家,自城西三合里分居状元集,即有七顷三十亩之地,中无分段,内无坟墓,方方正正,四面植树,数十年如此,亦无增减。平时不克苦佃农,春荒之年常与接济。操守淸白,洁身自爱,家规如此,无人敢违,确是书香人家之风范。擧人公仅人有一子,就是鲁翁,虽爱子情切,但家敎甚严。鲁翁聪明过人,四岁读三字经,五

  • 文章丰县志典文献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期  作者:文軒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丰县文献 丰县志 同乡

    现行丰县志,系淸光緖二十年版本,在台湾于国立故宫博物院及国立中央硏究院均有收藏,国外美国国会图书馆方志简目内亦有收录,当有收藏。六十三年六月台北成文出版社曾影印出版,较原版略为放大为十六开本,精装三册,定价为新台币一、四八二元,经询系自美国方面复印而来,再为影印,颇多模糊不淸晰。时方同鄕商议筹印,经同鄕刘修桥先生购置一部,因原印情况欠佳,如再翻印,恐更不佳,乃复承同鄕王璞先生之介绍,向故宫博物院图书处商请复印,依该院规定办法,除付给复印费用外,于影印

  • 文章張叔夜里籍與墓地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0期  作者:羅小安 出版时间:1995-04-01
    关键字: 张叔夜 籍贯考证 墓地 《永丰县志》 张氏谱牒

    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枢密知院施师点(广丰人)所撰《忠文公吕氏夫人墓表》中说:「(夫人)绍兴三年抵故里………越一年而卒,卜兆于里之辛塘坳。」文物普查时,我们到叔夜故里塔底调查,在十六都塘坳发现了吕夫人墓,当地村民皆称是叔夜夫人墓。且在十六都还发现了叔夜之孙张旗创办的「霞溪书院」。院址在十六都惠海院北,院内旧有古松十棵,常栖书院」故又名「鹤栖书院」置有学田,课训同族子弟,直至清同治末(一八七四)书院、学田仍存。今存最早的广丰县志—明嘉靖《永丰县志》,对他有较多的记载

  • 文章丰县志简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1期  作者:宋應庚 出版时间:1988-01-30
    关键字: 宝丰县 《宝丰县志》 曲艺之乡 观音故里

    设简易师范乙所,自费。⒉二十二年为普及敎育,擧办塾师训练班,学员均为现任塾师,训练三个月结训。⒊二十三年招考高小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者六十人,结训后分发各鄕鎭充任保国民小学敎师。我县敎育普及,正蒸蒸日上,不幸抗日战起,靑年敎师,大多投考军事学校,报国从戎,敎育普及遭受严重打击。玖.愿望宝丰县志自道光十七年知县李彷梧重修外,后无继者;因股匪乱军,相互攻杀,县城屡建屡焚;惜百余年来失却我县人物盛衰之记载,俭朴勤劳之开拓,能无憾焉!恭请在台诸 鄕贤前辈各就耳闻目覩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