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秋节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秋雜譚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0期  作者:征鴻  出版时间:1977-07-15
    关键字: 中秋节 风土习俗 历史传说 月饼

    每年农历自立秋起,至立冬之前一日,为秋季,总计秋季为九十天;自立秋至中秋计四十五日,约当秋季之中,择其望日定为中秋节,为一年中三大节日之一(端午、中秋、年),素为民间所重视,因为这三节关系商业经济,在信用来往之下,节中结帐,淸理债务,视为大比之期。谈到中秋,在唐宋以前不见有中秋节的说法,六朝梁人宗怀所作「荆楚岁时记」中没有提到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事,只有王谟在荆楚岁时记的后序里提到:「窃意自唐以前,世俗尙无中秋故事,在社会中似无若何兴趣,不惟不能与寒食节

  • 文章浅谈中秋节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7卷 第5期  作者:董訓 出版时间:1991-10-10
    关键字: 中秋节 风土习俗 月饼

    中国农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三个月,秋季以八月居中,十五又居中,因此古人以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中秋赏月,缘于唐明皇在八月十五日和叶弘善道士幻游月宫的故事,民间认为很有兴趣,于是中秋赏月,相习成性,更成为一种最佳节庆。月亮,对于中国人的心里不只月球而已,它的别名有「宫娘娘」、「太阴星主」、「月光神妈」、「月光菩萨」等等。可见月亮对中国人的重要,一般传说月神就是奔月的嫦娥,而求月神的护佑,可以使全家团圆的吉祥。每逢中秋赏月,必然少不了月饼

  • 文章中秋月維詩人情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7卷 第4期  作者:王輔羊  出版时间:2011-08-01
    关键字: 中秋节 传统节日 民间习俗 名篇佳句

    八月十五日正逢星期一,有三天连假,乃全家团圆赏月的佳节,又叫团元节或月夕。宋吴自牧《梦梁录·中秋》:「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旧唐书·罗威传》:「每花朝月夕,宾佐赋咏,甚有情致。」唐杜牧《宣城赠萧兵曹》诗:「花时去国远,月夕上楼频。」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谓:「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也。……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燕,或携榼(音克

  • 文章中秋話月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0卷 第9期  作者:張成芳 出版时间:1988-09-10
    关键字: 中秋节 起源 历史沿革 习俗

    中秋节起源于唐宋之间,迄今已历一千余年历史(也有传说,是秦始皇二年,八月十五日率群臣在虎尻山,行酒命歌而来)年年婵娟,岁岁此夜胜事流传,由来久矣。农历八月,居一年之中。而三秋令序,满地黄花,红叶飞舞,正是故鄕盛开时节。虽然百花皆香,但总不及桂花香味之浓郁,致人闻而欲醉,也许有人,以为桂花香得庸俗,我则认为淸香可爱。我国岁序时令,以中秋节起因较晚,在唐以前,民俗尙无中秋节名称,更遑论有月饼之物。就是连晋「荆楚岁时记」亦只记载,八月十四日,作眼明囊未有只字

  • 文章中秋节」三说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9期  作者:金建楷 出版时间:1995-09-10
    关键字: 中秋节 祭日说 神话说 纪念说

    等。不管哪种说法,但中秋节能在民间长久广泛地流传,还有另外一个因素,乃是中秋时节正是农民秋收前后。此时,树上的果子红了,地里的庄稼熟了。准备了一些瓜果、酒菜、月饼之类,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喝谈笑,共赏明月,逐渐成为一个舒畅欢乐的佳节。所以中秋节也叫「团圆节」。

  • 文章四川中秋节风习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7期  作者:青峯 出版时间:1975-12-01
    关键字: 四川 中秋节 风俗 华阳 县志

    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为我国习俗元旦、端午与中秋三大节日之一,四川各地风俗,可谓大同小异。华阳县志(民国二十三年刋本)礼俗篇「岁时」载:「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夜于庭中陈月饼及梨、石榴诸果品以拜月,或约友朋吟飮,谓之赏月。好事者潜摘园瓜,鼓乐馈遗艰于子嗣者,曰送瓜,以为宜男之兆。」巴县志(民国二十八年刋本)礼俗篇「岁时」载:「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按帝京景物略: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且供拜月饼月果,戚属相餽报。又熙朝乐事,中秋

  • 文章鄉情偶拾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0卷 第12期  作者:金重武 湯天澤 出版时间:2008-12-10
    关键字: 中秋节 月饼 三潭印月 诸暨 轻纺袜业城

    中秋节传说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是有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与富有团结向上的精神,是中华民族追求大团圆的象征、意义十分深远。中秋节除了赏月、拜月、玩月外,还有吃月饼的风俗。月饼是中秋节最富有特色的食品,其起源有多种传说,早在江浙一带就有赏月、吃月饼,称为家庭团团圆满风俗,供长辈相互赠送之意;同时,来人又表达了相会团圆的良好祝愿。自古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即使生活在离乡工作的亲人,总是看月圆,想亲团圆景象,细致反映中秋佳节倍思亲传统所称

  • 文章中秋节话风俗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2001-09-01
    关键字: 中秋节 传统文化 苏轼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以其居秋季三月之中,故名中秋,俗称「八月半」,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民国十九年,国民政府改以阳历秋分后之望日,最早九月九日,最迟十月七日为中秋节。然而民间仍以阴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中秋节之形成,约有两千多年之久,在民间影响之深远,流传之广,根深蒂固,岂能一纸公文即可改之。中秋节有拜月、赏月、吃月饼、吃糖饼、吃水果等风俗。拜月,即祭月也。中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之礼节制度。《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 文章两岸中秋节今昔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劉鳳桐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中秋节 两岸交往 传统文化

    在都市的丛林里,少有庭院旷地,很难得窥月娘面貌,故很少祭月拜月,最近流行至郊外或名胜地方赏月,又造成另一次交通拥挤与环境脏乱,像这样走样的中秋节,那有什么诗情画意可言?时代的变迁,生活的富裕,休闲活动多样化,使得往日过中秋节那种浓郁的鄕情和浪漫的气息,也都在逐渐消失淡化,尤以故鄕过中秋节的情景,也已走进了历史,走入了记忆矣![1] 海州蒸煮焖烂食物,土语曰:呼。[2] 月光纸非一般冥纸,乃一大纸包,外绘月宫宫殿,内装铝箔元宝。[3] 兔子

  • 文章山東濰縣的「月」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李玉珍  出版时间:1983-06-20
    关键字: 潍县 中秋节 风土习俗 面点制作

    月是故鄕明,时届中秋佳节倍思亲,依稀记得儿时,每到中秋节时,母亲就大忙几天。我鄕特产大红枣,中秋节在北方是水果丰收季节,这八月上旬,家家户户都发面粉,做一种点心人名之为「月」,中秋夜供奉月婆婆之用,供后小孩子们每人双手捧着一个又白又甜,周围嵌着亮晶晶红枣儿的月,高声唱着,念月啦!念月啦!一斗麦子一个啦!来来往往成羣结队的玩着,耍着,那情景如今别来已卅年了。在宝岛吃遍了南北方的月饼,何不买斤枣子来做做我鄕的面点「月」,给孩子们换换口味。材料:高筋面粉一斤用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