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学共返回24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戰前無錫鄉區校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67期  作者:振曄  出版时间:1992-01-20
    关键字: 校歌 匡村中学 洛社中学

    抗战前,无锡鄕区中小学自制的校歌中颇多质朴典雅,风格独具者。私立匡村中学校歌歌词是:「杨墅作芳邻,荒地广厦新,斩棘披荆费经营,西南阳山静,东北溪水深,风景清幽地自灵。学子莘莘,负笈担,门墙深深尽欣欣。快趁年青,师法匡衡,志心力学冀成名。」洛社中学校歌是:「惠山耸峙东南方,运河之水清且长,吾校乃是灵■鄕,洗砚池边起新厦,开利遗址辟操场,培养人才扬国光,学风崇朴实,习气戒虚张,万方桃李列门墙,前程进步永无疆。」胶南初中的校歌是:「风云久暗中华土,鸡鸣不已天欲

  • 文章三十年前兴国中学二三事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0期  作者:王雲鴻  出版时间:1980-01-15
    关键字: 興國中學 少陵塬 杜甫

    终南巍巍:渭水濚洄,我校挺立黄河之隈,孕民族发祥之圣地;育抗战、建国之英才。」上面这一段词,是陕西省立「兴国中学」的校歌。我想在寳岛上一定还有很多,很多曾偎倚在它怀抱中的人会康慨、激昻的引吭而唱。「兴国中学」的建立,是由于抗战开始以后,原先的省立一中、二中相继播迁到汉中一带,西安师范也迁到西鄕县,西安高中也迁到终南山下的「太乙宫」。为了适应升学的靑年学子,省政府乃兴建了「兴国中学」。「兴中」(简称)位于西安市南郊、韦曲与杜曲之间的「少陵塬」西侧,因为

  • 文章靑衿歲月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2期  作者:王杲 出版时间:1992-04-01
    关键字: 瑞安中学 初中 高中 学校

    铜锣当当地响起,吸引了四周邻居,纷纷围住门口,敲锣的一面高喊「报!贵弟子高中瑞安中学!」,另一个人高举红纸裱糊的报纸,原来我考上瑞安初级中学了,这是利用科举时代的遗风,乘机讨一点赏钱罢!我们家是第一次碰到这种事,父母亲乐在心中,祖母笑瞇了眼,嘴里轻声咕哝著:「女孩子也可与男孩子一样了。」心中的高兴完全表露了出来。我投考初中,是小学毕业以后才决定的,母亲观念的改变影响了父亲,于是积极替我购买升学指导,送我进补习班。这补习班的名称是「学社」,男女学生总共二十

  • 文章教育生涯四十年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6期  作者:唐秉玄 出版时间:1978-12-10
    关键字: 中学 校长 教育 江苏 台湾

    前言民国十九年起,在江苏省第一次做中学校长,屈指算来,我从事敎育工作,至今已届满四十三年。民国四十年春,奉调接长台中高级农校,岁月匆匆,至六十二年七月,也整整廿二年又四个月了。四十三年在人生旅程中,相当的漫长。尤其最近数十年,国内外变化甚大,欲求其从事于一种平淡的敎育工作,自北伐统一初期,由抗战而戡乱,由大陆而台湾,迁播流徙,历经变故,能不为潮流起伏所淘汰,谨守岗位,始终如一,纵无赫赫之功,亦觉俯仰无愧。古人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兹以引年告休,爰撰

  • 文章大埔中学创办于甲辰年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2期  作者:鍾淼材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大埔中学 创办历史 勘误

    民国七十四年二月出版的大埔会刊中,刊出本人一篇为刘师禹轮先生八十大寿的文,名为「囘想埔中当年,幷祝轮师万寿无疆」。这篇文有两项错误,十分抱歉。兹敍述和更正于后,幷志歉意。一、文中提四代同堂的「赖」老师,应为「蓝老师」即蓝仲安老师。他老人家现已九十余岁,是吾埔先进、是吾埔人瑞。在此敬祝蓝师公添福添寿、万寿无疆。二、大埔中学的创办时间,原文由埔中校歌,导出创建在「甲申」,系一百年前。后经轮师怀疑,着为查明。因为手边没有资料,只有一本大埔县志。于是就县志中有

  • 文章澎湖防衞司令部子弟学校迁校员林及建立「教育部特设员林实验中学」之契机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8卷 第3期  作者:盛長忠 滕以魯 出版时间:1992-12-20
    关键字: 员林实验中学 迁校 山东联合中学

    一、緖言民国八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风和日丽。前澎湖防衞司令部子弟学校实际担任校务的王副校长志信先生,和王校长积劳成疾辞职后继任的苑副校长,又为兼代校长的觉非先生,在台北市师范大学餐厅与前教育部会计长盛长忠先生餐敍,本人亦参加奉陪。谈话中回忆四十二年澎防校迁移员林,更名「教育部特设员林实验中学」之契机,以及盛会计长鼎力协助迁校之经过。以其有关山东数千靑年,特濡笔记之。盛长忠先生,籍隶山东省武城县,民国前六年生。天津南开大学商学院毕业。(在南开时比王志信校长

  • 文章天堂路上(五)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9期  作者:方速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海岱中学 南迁杭州 旅途回忆 杭州青年中学

    宜兴县城校本部的通知,说:国都要从南京迁到杭州去。海岱中学也决定南迁杭州,但校方不统一带领,愿去者自行前往,立即起程,赶赴杭州集合,不愿去者听从自便。这消息像天上掉下一颗炸弹,范氏家祠里立时炸了营。紧接着:「南京已经放弃」的消息也从丁蜀鎭上传过来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年幼的我们感到手足无措,大哥在几十里外的校本部急切之下无法联络,面临着有生以来第一次必须由自己做出重大抉择,师生同学之间更加互不相顾了。我和堂哥等几个人很快便拿定主意:到杭州去。我们做出这样选择

  • 文章鄢陵县私立八德中学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5期  作者:陳志倫  出版时间:1990-01-16
    关键字: 八德中学 私立中学 学校教育

    的校纪相当严格,每个学生到校上课,都得穿学校规定的服装,因为高中实行军训,男女一律佩戴徽章领章;女生不准留长发,原则上戴帽子,发不准露在外面。因为一九四四年四月日寇渡河南侵,鄢陵沦陷,创办不到一年的进善中学随因之宣告解体。二、鄢陵县私立八德中学[2]一九四五年秋日寇投降,鄢陵人张一农由汤恩伯部回鄢陵任参议会议长。他为了「培植骨干,积蓄力量」,于当年冬,即倡议把鄢陵县私立进善中学更名为鄢陵县私立「八德」中学,重新予以筹建。经过两个月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一九四六

  • 文章我所認識的張敏之老師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楊其銑  出版时间:1989-12-20
    关键字: 张敏之 国立中学 大撤退

    张敏之先生逝世已经四十周年。回忆四十多年前往事,好像就在目前。怀念张老师,有深挚的情感,也有沉重的哀愁!抗战时期,因为情势特殊,政府为了增加靑年(特别是逃离沦陷区投奔大后方的学生)的就学机会,除了增设几所国立大学而外,同时自民国二十八年起陆续成立了二十三所国立中学。民国三十一年夏,我因不甘再接受陷区敎育,乃负笈他鄕,考入皖北阜阳私立成城中学高中部。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山东沦陷区。我还记得当时校门两旁的对联:上联是「培养国家元气」,下联是「救济陷区靑年」。学校

  • 文章广雅中学的军训、童训和体育活动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6卷 第1期  作者:李錫禎 出版时间:1976-05-01
    关键字: 广雅中学 军训 童训 体育活动

    母校广东省立广雅中学的学制,是初中进修三年、高中进修三年,一共以六年的时光来读毕中学阶段的课程。而其间除接受德、智、体、群、美、乐六育并进的薰陶外,初中阶段还得接受童军训练,高中阶段还得接受军事训练。最后,通过一项高中毕业会考,考试成绩及格,便算正式中学毕业了。现在让我们单独提出军训、童训和体育活动这三方面的学习情况来漫谈一下:军事训练军事原分为海、陆、空三军,可是当时我们高中阶段所接受的军训,是只限于陆军方面的。陆军又可分为步兵、骑兵、工兵、礮兵和辎重

共245条记录 1/2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