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两岸交往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念故鄉(鷓鴣天)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汪忠平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诗歌 故乡怀念 人物抒怀 两岸交往

    生長雲台碧水間,櫻桃葛粉令人饞;家鄉明月親如舊,異地歸魂戀故山。思往事,意連綿,仲宣樓上望歸帆;有朝一日驚相見,鬢髮如霜腰也彎。

  • 文章學友聚會歡迎辭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方明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京剧文化 同乡联谊 两岸交往

    編者按:陳岐興鄕長於今年五月間組團返鄕探親,並與幼年同寅方明(原名方文烺)等聚會,會中方明特仿京劇「珠簾寨」唱段,唱出了故鄕童友對旅台返鄕者的歡迎與思念情懷。據陳鄕長指稱,方明對京劇深有硏究,自童年至今,始終未斷,每天早晨都在沭城公園京劇社清唱,此次返鄕聚首,方以仿「珠簾寨」的唱腔代替致「歡迎詞」,由於詞正腔圓,大家深受感動,陳鄕長特將該動人唱詞寄交本刊發表,以饗鄕親讀者,該唱詞曰:西皮導板:盛世相逢重聚首,原板:學友們欣會樂悠悠。當年家鄕來分手,各自揚...

  • 文章兩岸中秋節今昔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劉鳳桐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中秋节 两岸交往 传统文化

    栗子、菱角、花生、豌豆荚、黄豆荚放于锅内呼[1])熟,再端上供桌,由家长主祭,焚香,燃烛,烧月光纸[2]),全家叩首毕,将淸茶洒向天空,每样祭品,亦均撒少许于夜空,尔后全家围在一起,边赏月、边品尝各项供品,边闲话家常,极富天伦之乐,诗情画意。第二天八月十六日,要将新出嫁之女儿、女婿请回家,补行团聚,女婿进门,要将昨日留下之芋头皮、果皮、果壳翻动一下,俗称「翻芋头皮」,据云可藉月中玉兔之感应,而多生贵子[3]),如今时代已变,不鼓励多生,此俗恐已式微。笔者儿时

  • 文章于發元鄕長思念在台兒孫遺作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張兆雄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两岸交往 亲友思念 诗歌

    不通音訊幾多年,兩地相思各一天;遊子懷歸成幻想,老夫渴望總徒然。翁叟歡飮辭年酒,童稚爭分壓歲錢;我卻無兒來戲彩,敎儂怎不涕漣漣。

  • 文章兆爽詩作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陳兆爽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两岸交往 区域文化 人物回忆

    憶往荏苒韶華白髮翁,一生勞碌兩淸風;離家半世滄桑變,迄未返里恨無窮。兵荒馬亂逃劫難,忍饑捱餓苦不堪;倖有善人供熱食,狼呑虎嚥飽一餐。思鄕亂世浮生家破碎,白髮如霜常垂淚;血壓偏高久纏身,人生如此實堪悲。顚沛流離苦難捱,跋涉山川難忘懷;思親念舊人常情,孤燈夜雨淚滿腮。每屆夕陽西下時,旅人天涯增遐思;故鄕究竟變何樣,車禍腿傷受限制。抒懷立身淡泊無奢望,處世平和求心暢;知足常樂盼健康,粗茶淡飯健胃腸。衰齡名利早無求,蝸居蔬食傲俗流;國事蜩螗人有責,兩岸儘早化敵仇...

  • 文章慶雙節懷念台灣親人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張兆雄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诗歌 思念亲人 两岸交往

    中秋國慶慶豐年,兩岸明月照九天;同是炎黃承古脈,共宗華夏續騷篇。港澳雙還榮故里,陸台兩制共心田;嫦娥最解團圓意,何不揚帆返故園。

  • 文章何去何從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5期  作者:曹淦生 出版时间:1993-08-01
    关键字: 故乡回忆 投效空军 台湾建设 大陆探亲 两岸交往

    北伐時代,當時吾們還在靑年,那時家鄕生活富裕,社會比較保守。一般生活大多依靠祖傳的田畝爲生,每當秋收冬藏時,佃農都來還租,田畝多的人家還用了帳房先生來管理,一年一次的收租,足敷全年供用。故在過年時節如主食物、米、油等都一次購用一年量貯存。在生活活動方面,男人每日淸晨上茶館,在石梅有枕石軒、挹辛廬,望山軒,嘯梅峪,天香閣等五家茶館,雇主都士紳,可以說天天滿座集會之所,所用茶具及坐椅,有的都是自備,以求舒適。而每晨早點,大家也都在茶館內進用,如石梅盤香餅就是...

  • 文章遂叔大陸探親記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汪能華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诗歌 两岸交往 故乡风貌 宗族联谊

    祭祖三月桃花始正開,遂叔探親回家來,焦山掃了雙親墓,又到北山去祭拜。躬遷祖墳四五座,爲祖立碑十餘塊,積善之家孝子多,笑向期頤情滿懷。宴會一年一度探親歸,汪氏宗親大聚會,侄男侄女齊相敬,親叔兄弟杯碰杯。鄕鄰同窗話當年,時光歲月如逝水,但願年年有今朝,百年之內歲歲回。築路故園自古路坎坷,天陰雨濕沒奈何,爲使鄕親走好路,慷慨解囊把路鋪。水泥路面寬又平,載重汽車照樣過,遊子千里猶念家,父老鄕親唱贊歌。修譜爲修族譜下灌南,海峽兩岸勤周旋,資助美金五百整,修譜工作奠...

  • 文章憶亡姐思故鄉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仲靜媛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两岸交往 故乡思念 人物回忆 追思悼念

    民國六十八年十二月十日,上午十點電話鈴聲響起,我拿起電話筒喂!你是誰,接通後方知是高雄姨姪女鳳祥打來,她第一句話就說:五姨,我媽媽於今天上午九點因心臟病發過世,我當時聽了如青天霹靂,呱的一聲哭了出來,而姨姪女在電話裡也痛哭失聲,眼前淑媛三姐的慈祥身影,彷彿出現在我眼前,我有姊妹六人,一個哥哥我和大哥三姐姊妹三人輾轉來台,各人爲了生活很少團聚,在姐妹中我和三姐感情最好,回憶兒時我們形影不離,時常在祖先留給我的農莊上散步,春天來臨時,躺臥在綠油油的麥田裡,清...

  • 文章快速進步中的沭陽城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摄影艺术 区域风貌 市政建设 两岸交往

    開放探親後,第一次到沭陽就留下深刻的印象,返台後,曾撰文在《海州文獻》上讚美當地「環境衛生」驚人進步,認爲政府在這方面所作的努力與成果,可以媲美新加坡。二〇〇一年十月間第二次造訪沭城,眼前景象,更是讓我十分驚訝,除一般性的公共建設外,道路交通,以及市街美化綠化的整體規劃,均已呈現了現代化都市的美麗風貌。所謂「圖片會說話」,從後列所拍攝的照片中,即可窺見沭城快速進步的端倪了。(圖文:辛子方)·沭城縣標與活動中心·看起來似象徵「靑春·活力·進步」的藝雕(左上右)...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