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丘逢甲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逢甲生先與蕉嶺詩話(上)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1卷 第3期  作者:丘式如 出版时间:1981-09-30
    关键字: 丘逢甲 蕉岭县 诗文

    逢甲先生號倉海,字先根,又號蟄仙,別號仲闕。詩文則署南武山人。先生以詩名於世,如江瑔說:「詩本其夙昔所長,數十年來復顚頓於人事世故家國滄桑之餘,皆足以鍛鍊而淬礪之。其所爲詩盡蒼涼慷慨,有漁陽三撾之聲。如飛兔騕褭絕足奔放。平日執干戈,衞社稷之氣慨,皆騰躍紙上。故詩人之名震動一時。」台北市新公園有個先生紀念亭,于院長說得好,「耿耿精忠,爲民族復興鬥士,崢崢大筆,亦詩壇崛起人豪。」先生詩名由是大著。先生住在蕉嶺,全家都住蕉嶺,亦死在蕉嶺,所以他在蕉嶺的可記詩話...

  • 文章丘倉海傳(紫芝堂文稿)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3卷 第3期  作者:杜如明 出版时间:1983-09-30
    关键字: 丘逢甲 人物传记 抗日

    少牧杜如明百年鼎鼎,誰登上將之壇,千載悠悠,尙想風雲之氣。抗日旌旗高卓,迥瀾心志彌堅。孳子墜心,叫閽乏助,孤臣危涕,投筆興師,倡自主於珠崖棄郡之餘,開國史於鳥卵覆巢之頃。十二欄干,虛搖海綠,八千子弟,盡化春紅。退步神仙,棲心豪素,樂毅無歸,英雄失路,荆卿一去,秤局全輸,亦足悲矣!迄今合浦珠還,斯人不作,鯤台我到,觸緒有懷。作丘倉海傳。公諱逢甲,字仙根,倉海其號也。民元前四十八年甲子,生於台灣苗栗銅鑼灣。籍隸三台,系從百粤(原籍鎭平卽今之蕉嶺縣),生而巍嶷...

  • 文章廡齋脞記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廡翁 出版时间:1993-01-20
    关键字: 丘逢甲 吴沃尧 李士桢 屈大均

    丘逢甲心系台湾丘逢甲,字仙根,号仲阏,原籍广东蕉岭(镇平),先祖来台择居中部东势(当时属彰化,所以他中进士时的籍贯是台湾彰化),后来祖父龙章公任敎于苗栗县的铜锣鄕,因此他是在铜锣鄕出生的,那年是淸同治三年十二月廿八日,岁次恰逢甲子,所以祖父替他取名逢甲,年十岁即能文能诗,年十五考取秀才,即有东宁才子之誉,二十五岁,考取福建省第卅一名举人,(当时台湾属福建)翌年中光绪己丑科三甲第九十六名进士,淸廷授以工部主事,但丘氏没有到任,回到台湾,先后主讲衡文书

  • 文章(專論)看這筆血債!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7期  作者:博文 出版时间:1995-07-03
    关键字: 甲午之役 向外举债 丘逢甲 林朝辉

    此后走向工业大国的基础。不过日本万万没想到她们接收台湾,却遭到强烈抵抗,而伤亡了三万二千三百一十五人。居住在台湾的同胞不愿变为日本人的奴隶,而为无心肝的清廷所出卖。他们在丘逢甲、林朝栋、陈季同等先烈志士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写下了死守台湾的一页光荣历史。今年适逄马关条约一百周年,台湾光复五十周年,我们在八年抗战中,中国人又用亿万人的血肉生命,换回台湾的回归祖国,抚今追昔能不更加惕励!更加团结!共同奋斗!力争上游!

  • 文章丘逢甲先生对国家民族的伟大贡献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0卷 第1期  作者:郭兆華 出版时间:1990-03-31
    关键字: 丘逢甲 人物事略 抗日救台 教育事业 丘逢甲先生传》

    字系取甲子年别名『阏逢』之义。」[2]广东东北部的梅州,一称嘉应州,以梅县、兴宁、五华、蕉岭、平远县五县为辖区。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江西为元兵所败后,乃进屯广东潮阳,当时闽、赣两省拥护宋室的许多义民,都相率迁移。丘逢甲先生祖先就在这一时期由福建汀州宁化县迁居广东梅州镇平。梅州是宋时的建制,淸代改称嘉应州,镇平县则于民国四年改为蕉岭县,因为河南省南阳府也有镇平县。我的高祖来台后,即择居彰化县属现在东势的地方,依靠双手万能,从事开垦工作。当时彰化辖属各地,虽有

  • 文章抗倭守土的丘逢甲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41期  作者:王水寶 出版时间:2015-11-25
    关键字: 马关条约 丘逢甲 抗日志士

    今年是清朝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的120周年。自此马关条约的签订,将台湾割让给了日本,这是深埋在全国人民全体中国人心中的隐痛。丘逢甲,清末台湾进士,祖籍广东梅县蕉岭,清同治三年(1864年)出生在台湾省苗栗县铜锣湾,字仙根,号仓海。丘逢甲自幼聪颖好学,喜爱诗文,14岁夺得全台童试之冠,光绪14年(1888年)中举,26岁中进士,官工部主事,但他无心做官,回到台湾致力讲学著作。1894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丘先生奋起抗倭守土,毁家纾难,召募团练,组织义军

  • 文章丘逢甲浩气长存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2卷 第2期  作者:曾翼程  出版时间:2004-04-30
    关键字: 丘逢甲 人物生平 保卫台湾 宣劳国事

    清朝战败割台湾,丘氏惊闻泪欲潸;号召同胞齐抗敌,兴师十万保江山。指挥义队守台中,血战频频浩气充;强弱悬殊军败溃,保邦义举遂无功。日军急索乃离台,收复河山志未灰;无力回天频洒泪,每怀宝岛有余哀。收复台湾志未伸,宣劳国事历艰辛;身虽逝世英名在,浩气长留大海滨。丘逢甲字仙根,号仓海。其祖先素居江西。其二世祖文兴迁于广东鎭平县(后改名蕉岭县)。其曾祖仕俊迁居台湾彰化,而留根于鎭平。其父龙章,知识广博,毕生从教。逢甲于清代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生于苗栗县,天资听颖

  • 文章丘逢甲先生对国家民族的伟大贡献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5期  作者:郭兆華 出版时间:1990-10-10
    关键字: 丘逢甲 名贤传记 为国为民 泽被后人

    至于别号仲阏两字,也和出生序次有关,仲字指排行老二,阏字系取甲子年别名『阏逢』之义。」[2]「广东东北部的梅州,一称嘉应州,以梅县、兴宁、五华、蕉岭、平远五县为辖区。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江西为元兵所败后,乃进屯广东潮阳,当时闽、赣两省拥护宋室的许多义民,都相率迁移。丘逢甲先生祖先就在这一时期由福建汀州宁化县迁居广东梅州鎭平。梅州是宋时的建制,淸代改称嘉应州,鎭平县则于民国四年改为蕉岭县,因为河南省南阳府也有鎭平县。」「我的高祖来台后,即择居彰化县属现在东势

  • 文章丘念臺在廣東抗日珍貴一頁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3卷 第3期  作者:鄭弼儀  出版时间:2005-07-31
    关键字: 丘念台 丘逢甲 岭东同文学堂 东宁学会 “台湾妈祖”

    前言丘念台,为丘逢甲之子,其第二世祖创兆公,南迁居至广东鎭平县(今蕉岭县),后由十八世祖仕俊公迁徙台湾。丘逢甲仓海公,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志士、教育家,一页因中日战争失败,满清辱国丧权,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澎,他愤而率领台湾民众,组义军保卫家园的史蹟,曾震惊中外。及后他返国创立岭东同文学堂,在蕉岭创办鎭平初级师范、县立中学,清末并曾出任广东总教育会会长。但仓海公始终不忘台湾,在自宅门眉横匾书字「念台」,在居室命名「念台精舍」。丘念台,诞生

  • 文章节劲风高的丘逢甲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7卷 第3期  作者:鄭彦棻 出版时间:1977-09-30
    关键字: 丘逢甲 救国救亡 求学经历 重视教育 节劲风高

    丘逢甲(仓海)先生的大名,我九岁的时候已经耳闻了,这是从先母口唱木鱼书[1]中所听到的。当时民间盛行的木鱼书唱词里,常常提到 国父孙中山先生以及开国元勋如黄兴、黎元洪、胡汉民诸先生。我还记得,仓海先生在广东厉行禁赌的措施,也被编人民间喜爱的唱本,予以歌颂。这是我幼年脑海中最初有了仓海先生的印象。后来,从书本中才得知这一年,正是仓海先生积劳去世的一年。及后,我考进了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从旁获悉我的校长邹鲁(海滨)先生是仓海先生的弟子,从邹校长的言谈中,使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