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七夕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七夕乞巧祈双星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4期  作者:連芬 出版时间:1992-08-01
    关键字: 民俗 七夕 节日 传说

    七月七日夜正中,兒童擊瓦聲隆隆。穿針欲繡天孫錦,換巧須移造化功。

  • 文章话说七夕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4期  作者:連分 出版时间:1993-08-01
    关键字: 七夕 香桥会 女节 神话

    七月七日夜正中,兒童擊瓦聲咚咚。針穿欲繡天孫錦,換巧須移造化功。清·郭鐘岳:《東甌百詠》

  • 文章七月七吃巧食和染指甲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7期  作者:冠信 出版时间:1979-10-01
    关键字: 七夕 风俗 吃食 染指甲

    七夕我们家鄕则称七月七,七月七在家鄕虽然也有一些应景的习俗,但是比不上外地的热閙,尤其是台湾,七夕家家都要祭祀七姑神,祭礼除了丰富的菜肴外,还要备办胭脂花粉,一面盆水和新毛巾等女用化粧品,情况隆重而有趣。七夕民间流传一个牛郞织女渡鹊桥相会的神话,是非常动人的,有很多地方还有盛会擧行。再则祭七姑、祭紫姑、穿七巧针、浸豆发芽测婚姻、剪连理彩花等不同的习俗,可说是书不胜书。更是有趣的,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对七夕反比我们更为普遍,情况也比我们热烈。这些多姿多采

  • 文章七夕话俗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0期  作者:吳宏仁  出版时间:1977-07-15
    关键字: 风土习俗 七夕 乞巧节 历史

    农历的七月初七日,俗称「七夕」,又名「乞巧节」或「女儿节」,传说是牛郞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在传统性的许多节日之中,它是最富有「罗曼蒂克」气氛的。在古老民歌「诗经」的「小雅」「大东篇」中,提到「织女」「牛郞」等名词,这年代是早在公元前的一千一百多年。传说的织女,乃是天帝的孙女,住在天河的东边,她非常勤劳的纺织。连打扮自己的时间都没有,天帝看她寂寞,允许她嫁给河西的牛郞,结婚以后,小夫妻的感情很好可是每天谈情说爱,牛郞忘记了耕田,织女也懒于织布,双双荒废

  • 文章從竹枝詞看温州民俗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5卷 第4期  作者:陳宣崇  出版时间:1989-10-10
    关键字: 竹枝词 风土民俗 拦街福 七夕 祭灶

    纷摘槿叶、芸草、濯发去垢,曝书晒衣。七夕乞巧天孙锦(七月)郭词《七夕乞巧》:“七月七日夜正中,儿童击瓦声隆隆。穿针欲绣天孙锦,换巧须移造化功。”又淸人竹枝词:“佳期灵鹊惯塡桥,儿女穿针度此宵。妇织夫耕天所祐,盈盈一水路非遥。”牛郎指牵牛星,织女指织女星,天帝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嫁河西牛郎后,织乃中断,天帝大怒责令分离,只准七夕相会一次,后得喜鹊于天河上搭桥相助。是夕,温州妇女陈爪果于庭,穿七孔锦向天孙求智巧,谓乞巧。儿童于是日剪去端午所系彩线(俗称长命线

  • 文章漫談潮汕孩子出花園民俗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2卷 第3期  作者:劉百忠 出版时间:2014-07-31
    关键字: 潮州 民俗 出花园 七夕节

    民俗学会成立大会时,上台讲话时:特提到潮汕的出花园,是一种特殊的成人礼,古代有所谓「加冠、及筓」之成人礼,即男孩二十岁,女孩用筓束发成髻,情形与潮属的出花园不同。⒉诗作者黄赞发先生潮州人。名诗人。(二)农历七月初七夕又称七巧节夏秋之夜,天空上繁星闪烁,由千亿颗恒星所组成的银河,横贯天空南北。而其中各有一颗闪耀星星,在隔河两边,遥遥相望,是为牵牛星和织女星。在我国的古老神话中,「农历七月初七日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于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日夜晚,牛郎织女便会在银河鹊桥边相会

  • 文章浪漫的七夕慕仙盛会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9卷 第3期  作者:紫君 出版时间:1989-09-30
    关键字: 七夕 慕仙盛会 往事夙文 新会县

    銀燭秋光冷畫屛,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 文章惜陰詩草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程惜陰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初春风貌 诗歌 七夕文化

    残冬残冬岁暮腊梅红,偏惹诗家碎寸衷;故国风霜千里外,天涯飘泊梦魂中。春残双飞乳燕绕珠帘,柳絮飘来白似盐;时令春残花易落,荷塘叶绿藕将甜。七夕银汉金风玉露弥,灵蛛仙鹊识瓜期;天长地久无穷尽,岂在朝朝暮暮时。独居老人白首靑山下,朝朝自米薪;愁凭诗画解,孤与鹭鸥亲。梦藉书为枕,更深月作邻;参禅知妙谛,觅句乐天眞。春晓春光淑气融,百卉灿玲珑;碧海惊涛白,靑山旭日红。鸠鸣晨树上,莺奏晓风中;早起精神爽,郊游兴不穷。莲潭赏荷莲潭十里暗香浮,不染汚泥品质优;出水芙蓉飘

  • 文章七夕漫谈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7卷 第4期  作者:鄭祥鼎  出版时间:1991-08-10
    关键字: 七夕 风土习俗 乞巧节 神话传说 历史

    一农历七月七日,称为七夕,在我国岁时节令上,属七巧节,七月也称巧月,在民俗文化上,也别具风格。据久远流传的民间故事,说是夕为天上牵牛织女两星,一年一度在天河鹊桥上相会欢聚。旧时民间女子们喜欢在月下对牛女双星做乞巧活动,在庭中摆设香案,陈列生花瓜果香粉针线等物,告祭牛织仙侣,表达其朴素的心灵,祝福双星仙侣的幸福,并向其乞巧,冀求自己针艺精巧、智慧高、容貌姣好,请双星玉成她的愿望。每每当场对月穿针线,如得穿进,则窃窃自喜,认为针绣艺巧的佳兆。乞巧活动的玩意儿

  • 文章浪漫七夕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9卷 第8期  作者:金建楷 出版时间:2007-08-10
    关键字: 七夕节 风土习俗 《鹊桥仙》 牛郎织女

    七夕风俗情农历七月初七夜,是我们民间节日里独呈异彩的七夕。清人王士祯《香祖笔记》称:「七夕之说自三代以来,相沿旧矣。」我们虽无法肯定夏商周是否有此节日,但至少可以肯定秦汉时已有节日雏型。《西京杂记》云:「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针于开襟楼,倶以习俗。」古人认为:「七月黍熟,七日为阳数。」(《太平御览》卷卅一引《风土记》)这天是一个吉庆的日子,因此有一些与农事相关的活动。人们「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祈请于河鼓织女。」「牵牛星,主关粱;织女星,主瓜果。」(《太平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