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百家姓》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國姓氏的演變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3期  作者:張宗欽 出版时间:1993-06-01
    关键字: 百家姓 民族 姓氏 演变

    一个名叫坡庄的地方,太阳落坡,倍感忧伤,想起《千字文》中有「日月盈昃」之句,遂改朱姓为昃姓,居住下来。昃字本义,《说文解字》曰:「日在西方时,侧也。」就是日落西方的意思。改朱姓为昃姓后,既躲避了清兵的追杀,又寄托了对朱明王朝的哀恋。昃姓最早的两位祖先是昃龙、昃凤兄弟,后来子孙繁衍,形成一个以昃姓为主的昃家庄。又如宋代民族英雄岳飞被害后,他的一些家族为躲避灾祸,从河南汤阴迁到安徽满阳,将岳字倒过来写成「岳」(ya)字以为姓。所以,昃、岳两姓,在《百家姓

  • 文章御制姓氏考 另一本少为人知的百家姓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3、4期  作者:徐潔波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百家姓 文抄 历史资料

    人皆有姓,在我国古代,姓与氏是分开的,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至三代以后,姓氏始合而为一。以前幼童入塾进学,有一本必读的启蒙之书—「百家姓」。民国二十八年初春,在抗日战争的烽烟中,一般学校,泰半停办,乃入私塾就学。塾师是一位逊淸的不第秀才,笔者在向「天地君亲师」的牌位,行三叩首的大礼之后,先生敎读的第一本书,就是百家姓。现有的百家姓,相传是宋代所订定,千百年来,仅此一本。但依稀记得在塾中时,老师曾说过,在淸朝康熙皇帝御制一本百家姓,现今不传。多年后阅淸人

  • 文章百家姓》中一些句子在海属方言引用中变义小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徐秉揚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方言文化 百家姓 资料搜集

    百家姓》相传为宋初人所作,流传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到南宋时就已把它作为童蒙教育的必读教材。因此在中国城乡《百家姓》有极其深厚的群众基础。我长期生活在海属农村,亲见一些文盲老农也能背上几句。正因如此,所以在我们海属地区,《百家姓》中某些句子因其字音或字意与某些成语、俗语意义相近,所以常被人有意无意地作为表情达意的成语、俗语运用。相沿日久,甚至好像形成约定俗成的了。例如说有人不懂道理,不知深浅,便会说:「这人连『高夏蔡田』都不知道。」说人脸黑或说饼烧糊

  • 文章魏畢易三姓祖先同根之探源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1期  作者:魏汝霖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百家姓 魏姓来源 相关历史 三姓祖先

    我国「百家姓」一书,编成于宋代,因为当年皇室为赵家,所以第一个字,就是「赵」。魏姓排行第十二,所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魏。」是也。魏氏并不算大姓,多聚族而居。作者原籍河北省满城县,本县姓魏的村庄有两个,一个是北固店,一个是南固店,相距十里。其他各省,亦都有姓魏的,台湾姓魏的,都是来自广东与福建,且多属「客家」,客家的祖先,在中原。春秋战国时代,韩、赵、魏三家分晋,魏国的都城,在大梁,就是河南开封。我曾在河南省某地,看到一家魏氏

  • 文章畸人惲丁戊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7期  作者:童致祥  出版时间:1973-06-15
    关键字: 百家姓 恽氏 恽丁戊 寿山村

    百家姓中,从头到尾,找不出一个恽字来;据传说:恽氏的祖先,在汉朝时候,为了一封书信,逆了帝王的意旨,犯上滔天大罪;在专制时代,凡逆了帝王,不但要满门斩首,并要诛灭九族。为了避免灭族之祸,祗能远走高飞于他鄕,故始改今姓恽氏。恽氏在家鄕是大族,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到此姓;而恽氏于淸一代,人才辈出,如古文学家,有阳湖派首领之称的恽敬,擧世闻名,与四王颉颃于画坛的恽寿平,三鼎甲中,有传胪恽毓嘉等,不但名显于家鄕,抑是迩遐闻名于全国。恽氏世居南门外上店鎭附近寿山

  • 文章百家姓」补遗192姓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1期  作者:紀景和  出版时间:1994-03-01
    关键字:百家姓 王世贞 《万姓统谱》 各地怪姓 《明缙绅奇姓》

    偶讀明人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卷十九〈皇明奇事述〉第四的〈明縉紳奇姓〉一條,看到被王世貞輯人書中的明人奇姓,竟有六百餘姓之多,實在使我大爲驚奇,亦因此而對這些奇姓大感興趣。據原書作者寫在〈明縉紳奇姓〉一條前的簡短緣起可知,王世貞之所以要輯錄這些「奇姓」,主要是因爲他看到當時人凌迪知所編輯的《萬姓統譜》一百四十六卷附《氏族博考》十四卷,雖稱卷帙浩繁而蒐羅鴻博,其中仍不免有所罣漏。因此根據歷年以來從《縉紳錄》中所發見的「奇姓」,略加輯錄以資補充,結果就纂成了這...

  • 文章簡介中原百家堂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5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1975-05-25
    关键字: 中原地区 百家姓 发祥地 中原文化

    木有本、水有源,史載中華文化,眞是淵遠流長,由此文化蘊育成長的中華民族,正是廣被四海,追朔本源,當是來自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帶。槪略言之:除河南省爲中心外,其他鄰接省份,諸如河北南部,山東西南部,江蘇北部,安徽西北部,湖北東北部,陝西東部山西南部,都是漢族發祥之地。爾後不論是隨着政治領域的擴張,或因天災人禍的遷徙,或是經濟生活的發展;數千年來,繁衍綿延,廣達四海。可說是地球上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中國人的足跡;有人類生活的地方,就有中華文化。這一大民族的生存和發...

  • 文章百家姓」是中华民族的总家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7期  作者:王光臨 出版时间:1978-07-25
    关键字: 百家姓 中华传统文化 宗族观念 姓氏文化

    中华民族是以姓氏为贯穿,以家族为基础的民族。姓为记辨人类血族区别的符号。姓氏古时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现在姓氏合称,就是姓的意思。百姓则为「国民」的意思。书经早有「平章百姓」之古训。历代均以「百姓」为代表国民之通称。欧美人士亦曾呼中华民族为「百姓民族」。中国私塾学童初入学,便须先读「百家姓」、「三字经」、「必须杂字」等书。由认识姓氏,而认识家族、宗族、及长幼尊卑的伦理关系,进而奠定中华民族的基础,及中国人的基本立场。整个民族与全体国民,悉纳于「百家姓」内

  • 文章從三百千千到文化大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1期  作者:一絮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千家诗》 传统文化

    我教子,惟一经。」语重心长,谆谆恺切,今之读者,得无深思猛省乎!此书世多传为宋时王应麟撰,但据云:应麟之,尊蜀抑魏,不当于此书中有「魏蜀吴,争汉鼎。」之矛盾。似以所云:宋末顺德人区适子撰,南海黎贝续元明统系八句,入清后再添续纪八句,较为切近事实。民国部分亦有章炳麟、陈立夫诸公加以增修,但未能恢复其幼教功能。二、百家姓:以姓氏编为韵言,其数逾百数名,其书无编辑人姓名,云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故以赵为国姓居首,钱氏奉正朔次之,孙乃忠毅王正妃之姓,继之南唐李氏

  • 文章宗族譜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4期  作者:李立奇 出版时间:1999-04-10
    关键字: 春节 族谱 祭文 百家姓 东阳县志 方志

    大小尊卑,父兄们会吿知各肖像的辈序和房派,记得有位太公的额上有一刀痕,孩子们以为这位太公难看,提出询问,长辈们立即解说:这是秉字的太公,他幼时是童生,被长毛(指太平天国洪秀全)杀殇;至于太公衣着服饰不一,长辈们亦会立即解释,这是明朝时穿着,那是清朝时的服制,其他有趣事很多,恕不赘述。以上三事,在童年时代是似懂非懂,非懂又似懂,眞可谓之「懵懂」)及至五十、六十年代,先后阅读书店三种版本的「百家姓」,日本文学博士泷川电太郎著「记会壑考证」,清道光八年版「东阳县志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