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长沙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长沙与岳武穆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5卷 第4期  作者:李安 出版时间:1977-10-15
    关键字: 长沙 岳飞 杨么作乱

    一、引言岳武穆与长沙之关系,可分二则,一则为于绍兴二年(一一三二年)元月以神武副军都统制本职,兼知潭州(今长沙)并权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一则为于绍兴四年九月任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及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年)元月任鎭宁崇信军节度使,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神武后军都统制,命以所部平巨寇杨么。前者,武穆虽有兼知潭州之命,实际未曾莅任,乃由洪州(今南昌)至茶陵(长沙东南)进剿曹成匪患,曹成匪部逃窜今湘、桂、粤省边区,武穆于剿平之后,还军江州(今九江

  • 文章海丰长沙海口之长沙砲台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蕭國健 出版时间:1992-09-30
    关键字: 长沙炮台 历史遗迹 长沙海口

    长沙,位海丰县域西南十六公里处;该地为一由潮水冲积而成之长条状沙场,故名。其海湾名长沙湾,古名丽江浦,自北面有水流入,名丽江,河口处称丽江水,今称长沙海口[1]。南宋时,文丞相天祥尝率舟师驻守[2]。岸上有山,名丽江山,其下旧有古垒,传谓宋军营寨遗蹟。明代,于长沙港口设长沙军营,以官军四百员名,打手二百五十名驻守;又于丽江山及丽江门二处设置烽䗔,各有哨了军防守,人数不详,皆隶海丰所[3]。今马宫区埔埕鄕北山村北面,地名倚壁处山脚处,有一古垒墙基遗址,长寛

  • 文章长沙的古往今来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陳英 出版时间:1982-10-15
    关键字: 地方志史略 长沙古迹 长沙简史

    湖南见于历史,至唐朝始有「湖南观察史」。今省治长沙,为禹贡荆州之域。(按荆州故城,在今安鄕、常德两县境内,后汉始由古汉寿县迁徙湖北江陵。)春秋时代为黔中之地,楚国之南境;秦并楚置巫郡入黔中郡,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分黔中以南之沙鄕置长沙郡,统治湘川。东方朔记:「南郡有万里沙祠。自湘川至东莱,地可万里,故曰:长沙。」由此可见长沙以前属南郡,后改隶黔中。

  • 文章长沙风物系人思

    来源期刊:《湖南文献》 第3期  作者:李雁蓀  出版时间:1971-01-15
    关键字: 长沙 风物 风物与人

    抗战胜利以后,由于办理复员工作,再度囘到了刼后的长沙。这时距离长沙大火将近十年,有的街市已经重建,有的却还是到处瓦砾,垃圾如山。经过我们和市政府的合作,派卡车淸运,差不多费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把各处打扫干净,略微抹去了一点战争的痕迹。长沙本是一个充满古朴情调的城市,一场大火,夷为平地,这时正在逐渐恢复重建中。它披上了现代都市的摩登外衣,却仍然保持着古朴的本质。这种过渡时期的矛盾现象,有人讥之为不伦不类,但是我却很喜爱这残留的古朴情调,因为这正是湖南人

  • 文章长沙名胜与洞庭水系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3卷 第3期  作者:方誠 出版时间:1975-01-15
    关键字: 长沙名胜 洞庭水系 名胜简介 洞庭诗词

    贾谊祠 长沙市是湖南省的省会,在历史上是一个有声有色之地。靑年才子贾谊,被谪长沙,文风大噪。今大西门内太平街仍存贾谊祠,即汉贾谊故宅。贾谊虽为汉时人,实为一伟大的政论家,渠曾谓:『安民可与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又曰:『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于戮杀者,正倾非也』,及今为千古不易之理。渠对亲疏亦有透彻之论,在贾谊治安策一谓:『长沙迺在二万五千户耳,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异姓人也,亦形势然也』。然而汉文帝并未为所动,他痛哭上书于长沙,后人尊崇贾太傅

  • 文章三湘首府——长沙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6卷 第4期  作者:郭嗣汾  出版时间:1978-10-15
    关键字: 长沙 三湘首府 历史沿革 山川文物

    长沙是历史上的名城,现在是湖南省的省会,也是湖南省境最大的一个都市。长沙和南昌的形势很相似,同是省会;同在大湖之南(洞庭与鄱阳湖);同在全省主要河流之旁(湘江与赣江);其北分别有岳阳和九江;南则分别有衡阳和赣州。不过在历史上,长沙远较南昌有名。在交通上,南昌是历史上南北交通的要道;粤汉路通车后,长沙则成为南北要道,取代了南昌的地位。在秦朝置三十六郡时,长沙是其中的一郡,即已相当发达了。汉代封太子于此,为长沙国,是控制岭南的要地。到民国定为省会,也是湖南省

  • 文章湖南光復運動始末記

    来源期刊:《湖南文献》 第6、7期  作者:彭楚珩 出版时间:1972-10-10
    关键字: 湖南光复运动 地方革命史 武汉起义 长沙地方起义

    运动湖南光复运动,虽系发生于辛亥十月;然辛亥以前本党同志之运动革命,已有数次。虽未成功,然湖南人之革命思想,实借此数次之革命运动,播下种子,植其根基。故武昌革命,起事仅十有一日,而湖南之响应以起,非运动早经成熟,曷克至此。兹将辛亥光复前,湖南革命运动之经过,分述如次:㈠甲辰长沙之役此役由黄克强先生主其事,而马福益、宋敎仁、陈天华、刘揆一诸先生与焉。事泄失败,马福益先生竟以身殉。先是黄克强先生以中国积弱,淸廷无道,主张非排满无以救中国,故汉口唐才常之役,先生即参加举义。嗣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