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郑和下西洋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纪念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于繼增 出版时间:2006-07-01
    关键字: 郑和下西洋 历史谜团 研究考证

    二四二人,在苏州的后裔估计有二百人。据江苏省郑和研究会理事郑自海(郑和第十九代孙)考察,居住在云南玉溪、江苏两地的郑和后裔,都各有自己的家谱。郑自海说,家谱和碑刻是了解历史,寻觅祖先足迹的瑰宝。玉溪龙门村的《建龙马桥募化引》碑、红塔区东营清真寺内的《媲美后先》碑,都记载了郑和后裔的发展历史和郑和下西洋的丰功伟绩,是珍贵的文献资料。他在一篇文章裏发现「郑和的堂侄郑远在泉州港行管理之职」的记述,郑远还和郑和下过西洋,「郑远是否确有其人?他在泉州还有后代吗?如果这些

  • 文章偉大的鄕賢鄭和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6期  作者:宗霖  出版时间:1976-12-25
    关键字: 东西交通史 郑和身世 郑和下西洋 出使事迹

    文曰:「此去中国,十万余程,民物咸若,熙同情;永尔万世,地平天成」。中华民族素有崇尙正义,爱好和平,继绝世,擧废国之王道精神,郑和下西洋时,充分表现至大至刚扶顷济弱泱泱大国风范。过旧港时,曾派员招降旧港海盗首领陈祖义,命他不得杀人越货,刼掠商船,彼承诺了,但请求郑和把船队驶近海港,以便接受投降,和应允之,岂不知陈诈降,想趁和不备时,加以突击,幸此预谋为其部下施进卿者潜来密报,和得以暗中准备,待陈率寇众袭来,官兵应声出战,大败寇众,并将之生擒。之后,押解囘京

  • 文章中國與印尼歷史關係之研究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2期  作者:鄧耀華 出版时间:2013-08-15
    关键字: 历史关系研究 印度尼西亚 《后汉书》 郑和下西洋

    甘州不花皆被害,四月,史弼引大军还,舟行六十八日,士卒死者三千多人。元军退后,罗登必阇耶建设满者伯夷国(Madjop ait),以后成为印尼史上最大的国家,相传元兵侵爪哇时,史弼与罗登必阇耶联合作战时,留下火枪不少,满者伯夷之强大,未始非此新武器之功,该国曾于一二九七年及一三二二年派遣使者来中国朝贡。伍:郑和下西洋与印尼之关系明洪武初,满者伯夷西侵三佛齐(sjriwidjaja),当时有南海人梁道明,保国之北境,满者伯夷无法攻下,永乐三年成祖命杨信等斋敕招之

  • 文章鄭和發現美洲新大陸的我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汪誠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郑和下西洋 郑和学术研讨会 美洲新大陆 史料考证

    沿岸、红海口到东非沿岸,第六次继续前行。孟氏由此推断当年郑和绕过非洲大陆南端的好望角,到达欧洲美洲是件轻而易举的事。至于孟氏在美洲发现中国古代手工艺品,及在加勒比海发现中国古代船只残骸,可能是船在加勒比海,遭遇飓风袭击受损的遗物。船队剩余部份船只,再沿南美洲东部绕过麦哲海峡,经过澳洲后回国。从上所述,孟氏的推断,应可采信,果如此,自然値得中国人,特别是南京人引以自豪的。郑和下西洋是奉皇命行事的,自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财力,第六次航行绕过非洲好望角,经欧洲

  • 文章大馬之旅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3期  作者:林喆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马来西亚旅游 马来西亚地理位置 马来西亚概况 马六甲海峡 郑和下西洋

    虎年春節,全家組成了一個赴馬來西亞的旅遊團,成員共十八人,最長者是年近九旬的老外公,最幼者則是個國小四年級的外孫女,四代同遊,共享天倫,浩浩蕩蕩,好不熱鬧。高高興興的去,快快樂樂的歸,的確過了一個很不一樣的新年。馬來西亞簡稱大馬,由十三個州和三個聯邦直轄區所組成。首都爲吉隆坡,政治中心則爲布城。其國土分爲兩大部份,其間由南中國海相隔著。一部份位於馬來西亞半島,另一部份位於婆羅洲島上北部的沙巴州和沙勞越州。總面積爲三十三萬三千五百五十七平方公里,約爲河南省...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