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道家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一個敎育老兵的心聲——問渠那得清如許——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3卷 第4期  作者:傅宅三 出版时间:1985-10-15
    关键字: 儒家 道家 佛教 教育理念

    德,成为君子人。⒉道家以修眞养性为道,弱志退己为德,为淸虚道人。⒊佛敎以明心见性为道,十虔万行为德,求为正觉三界师。儒、道、佛禅(自法融的绝观论,信心铭二书已受道家玄学影响—「空为道本,无心合道。」或「虚空为道,森罗为法用。」及「汝不须立心,亦不须强安,可谓安矣。」(见杨惠南著佛敎思想新论三六七页)。三敎虽各立门户,各有其自己的发展,实则均在「阴阳无穷变化中,各正性命,一性成、一理全,而众理备」,以应生活的需要,自然无一不是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

  • 文章老子的内聖外王之學(中)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9期  作者:袁金書  出版时间:1986-08-15
    关键字: 老子 道家思想 养生之道 处世哲学

    三 修養與處世㈠少私寡欲「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十九章)素爲染色的絲,樸爲彫刻的木。「見素抱樸」,就是要保持個人本來天性的純眞,不尙虛榮奢侈。「少私寡欲」,老子觀察自然界的現象,以天無私覆,地無私載,而能生萬物。老子主張寡欲,並未主張禁欲、絕欲。因人不能無欲,如多欲則迷失了自己。隨時要克制私欲,戒除貪得貪多的念頭。「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四十四章)寡欲就是要知足知止,自私的人,常會貪得無饜,因此欲望大增。必須泯除自私自利的心理,自然可以去欲...

  • 文章老子的内聖外王之學(上)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8期  作者:袁金書  出版时间:1986-05-15
    关键字: 老子 道家思想 中华文化 海外影响

    的军事论,发展而为孙、吴的兵法,为千古用兵的人确守不移的原则;由老子的名相论,反应而为惠施,公孙龙的辩学;由老子的守雌论,居后论,变相而为鬼谷子及苏秦,张仪的揣摩之术;至于历代高士的修眞养性,名臣的功成自退,以及一般人所互相警戒的知足知止,无不导源于老子。是则老子之学,在区区的五千言中,已将宇宙人生的一切事理,统统包括无遗了。」(老子章句新释五页)最近应邀来华访问的英国著名学者「中国之科学与文明」的作者李约瑟博士,独推崇道家,不只因为道家是纯中国的,而道敎也是

  • 文章史記老子本傳的補述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4期  作者:袁金書  出版时间:1985-05-15
    关键字: 老子 道家哲学 老子生平 人物考证 《史记》

    一、前言老子为道家的始祖,道家的思想,在中国文化所产生的影响,至为深远。老子一书,流传甚广,据严灵峯氏所汇集书目的统计,据云有一千六、七百种之多,几遍及了全世界。民国六十六(一九七七)年的春天,纽约某团体选出老子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其中包括莎士比亚、歌德、托尔斯泰、海明威等世界著名作家在内,亦可见老子在世界学术中的卓越地位了。(参阅王煜老庄思想论集五一五页)。老子本阴阳,推性命之极,原道德之奥,硏至变之机,采至精之归,其学原出于易经。张默生敎授说:老子

  • 文章中華文化之經濟發展與前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袁宙宗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农耕文化 文化经济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士人

    仓,无处可藏;积久腐败,不能久藏,故所生产之物,常感满足而并不富有。游牧和商业文化常为竞争的,富强的。农业文化则为保守的,安足的。然富者并不知足,强者仍不以为安;而安足者又不富强,以不富强遇不安足,则虽安足亦不安足,于是人类文化乃得永远动荡而前进。二、道儒两家对文化经济影响前已言之,中华文化为典型之农耕文化,就此文化之特质产生出南北两大思想家,此两大思想家成为中华文化数千年来之主流,与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南方大思想家,为道家开山祖之老子。史记·老子列传云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