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豫剧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探亲归来谈豫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4期  作者:遜之 出版时间:1989-10-01
    关键字: 豫剧 王海玲 戏剧评论 建议

    请王海玲女士提携子女,承袭衣钵,以启发带头作用。三、王海玲对扮演角色的诠释有独到之处,对新人应倾囊相授。四、任敎者对角色的揣摩要精细入微,藉使演技发挥极致。五、对新人不但要求嗓子淸脆悦耳,还要注意音量的变化,致使不流于刻板或生硬。六、所谓胸有诗文气自华,培养新生雅逸风范,善导其多读唐宋诗词,以使其气质发生潜移默化之功。七、他山之石可以攻错、多观赏国剧,以为改进之参考。八、以动人的剧情强调是非善恶,以精湛的演技强化因果报应,「隐恶扬善」。九、豫剧推广有弘扬鄕

  • 文章豫剧通俗精致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4期  作者:陳宏 出版时间:1985-04-30
    关键字: 豫剧 文艺评论 通俗精致化

    现在国军文艺中心正在上演河南梆子,由飞马豫剧队演出,这是一支在台北颇得人缘的艺工劲旅。演员个个都敬业乐群,并有尊重观众的好习惯—在台下是彬彬有礼,上了台更是全力以赴,务期把剧艺发挥到尽致—这固然是深受大众欢迎的原因;而河南梆子本身的通俗、易懂,与眞实的感情结合在一起,也同样是一个重要因素。先说它的通俗,它可以通俗到不必看幻灯字幕,就能使大家听得懂台上演员的唱词。尤其是有些重句的唱法,很别致;这也许是原属民间的地方戏,当年为野台式的演出,场面大,惟恐远处

  • 文章豫剧大师张岫云年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3期  作者:趙明普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豫剧大师 张岫云 年谱

    一九二九 民国十八年 己巳年,诞生◆农历八月十七日,生于河南省临颖县冈张村。父张永安,母杨氏。出生前母梦凤凰落于宅院,取凤鸾,暱称小凤。一九三二 民国廿一年 壬申年,三岁◆母亲逝世,与父亲相依为命。一九三五 民国廿四年 乙亥年,六岁◆父亲续絃,娶万氏为继母。随同父母迁居郑州后入学就读。虽颖悟过人,唯不喜欢读书,酷爱看戏。竟日以戏院为学校,直至夜戏散场始归。因而矢志学戏。一九三七 民国廿六年 丁丑年,八岁◆年初开始学戏,由豫剧名乾旦玻璃脆(高宝泰)启蒙,教

  • 文章民族藝術之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2期  作者:趙明普 出版时间:2004-04-01
    关键字: 牛淑贤 颁奖礼 人物简历 豫剧演员

    被誉为「国宝」的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牛淑贤,德艺双馨,才智兼备,誉满华夏,名扬国际。以卓越的剧艺造诣,辉煌的剧艺成就,获得美国「美华艺术协会」所颁发的「亚洲最杰出艺人金奖」的「终身艺术成就奖」:为中国豫剧赢得第一面世界级奖牌,实属民族艺术之光!全国豫剧界均与有荣焉。牛淑贤为了前去领奖,并参与一系列领奖活动,专程飞往美国。九月十七日下午,搭乘中国航空公司九八一班机,一时五十分自北京起飞,在蔚蓝的天空,飞行了十三个小时,在当天(美国时间)下午十五时

  • 文章豫剧名角漫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10期  作者:耿昭 出版时间:1981-10-30
    关键字: 豫剧名角 永安戏院 永乐戏院 醒豫舞台 洛阳调 《秦雪梅吊孝》 《穆桂英征东》

    近阅十三卷七期中原文献韩宗民先生「漫谈豫剧论名角」鸿文,陡然勾起效颦念头。囘忆民国二十至二十七年间,自己在开封求学敎书一段生活里,颇难忘怀者即每周周末必看豫剧(当时则称河南梆子)。那时相国寺内有三家戏院专演—永安、永乐(后来改名豫声),民国,(当时演平剧的醒豫后来也改演豫剧,常香玉即其台柱)各院名角如云,各有招牌戏码为号召。惟以本人仅爱看爱听,不事硏究,对其发展历史,剧艺技术及音乐配合均不敢论列。不过个人却深深体会到豫剧的胡琴、呼呼、月琴等弦乐的唱腔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