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许氏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台湾许氏不忘祖先·许昌祭祖缅怀故土——略谈台湾许氏是中原许由后裔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6期  作者:李現東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氏家谱 探源 史料记载

    县(今许昌县张潘鄕)为其一。汉袭秦制,仍置县归属颍川郡。至东汉末,公元一九六年。汉献帝建安元年,迁都许昌(今许昌县古城),始营造宫室、苑囿,募民屯田、兴修武库,开辟通衢道路,遂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建安二十五年(二二〇年)十月,献帝在繁阳(今许昌西南三十华里的繁城)禅位于曹丕。因曹魏昌盛于,故魏黄初二年(二二一年)改称许县为许昌。许由开发的地,许氏宗族发祥于河南许昌。据考,许氏祖先上溯为炎帝。炎帝是上古姜姓部落的首领,号烈山。因

  • 文章海州板浦许氏族源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9卷 第3、4期  作者:姚祥麟  出版时间:2007-12-01
    关键字: 族源 宗谱 历史发展

    据《中国姓氏寻根》、《万姓族谱》载:许氏派出于姜。商末,姜姓部族参予姬氏盟军,击败了无道纣王,灭商建周;周武王姬发分封诸侯,伯夷后人文叔因战功赫赫被封于许国(今河南省许昌市东),史称许文叔。到战国初期,许国被楚国灭掉,君后代则以为姓,尊奉文叔为许氏发脉始祖。许氏后人中名气大的如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愼,水利家扬,三国时曹魏大将许褚,唐高宗时右相许敬宗,血战安史叛军而不屈殉节的睢阳太守许远,袁州刺史现,唐末诗人、睦陆二州刺史浑等等。唐朝亡时

  • 文章烈山姓代有淑贤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8期  作者:勝光 出版时间:1987-08-30
    关键字: 玉寰 姓源 历史资料

    ,言午。淸朝咸丰十一年(西元一八六一年),福建省同安县角尾鎭鸿渐村的许玉寰,离鄕背井远渡菲律宾谋生,姓氏变成中西合璧的寰哥一世,他的曾孙女就是现任菲律宾总统,闺名柯拉蓉,姓为寰哥,再加上她的丈夫的姓,所以全名成为「柯拉蓉,寰哥,艾奎诺」。许氏姓源,出自姜姓。「姓纂」、「广韵」与「姓源韵谱」上都说,「炎帝神农生于姜水,以姜为姓。裔孙伯夷佐帝尧为典礼之官,使掌四岳,为诸侯伯,号太岳。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故城在今河南许昌),以为太岳之嗣。至元公

  • 文章钱塘积厚轩老屋原址纪念亭碑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9卷 第2期  作者:許晏駢 出版时间:1997-02-10
    关键字: 家谱 宗族 纪念碑 原址

    我族横河桥故居始筑于明季,近以市政建设之需要而拆除,承市区政府及园林文物管理局、房屋开发公司为树碑以资纪念,意至善也。工既竣,谨简述我族史蹟,动石以示后昆,文曰:我族源出高阳沈氏,始祖王云公生于一四八〇年,卒年五十七,二世祖春园公自幼失怙,赖表姑丈杭州魁抚养敎育,乃易姓许氏入籍杭州,此我钱塘许氏之所由来也。我族自始祖起,历代积功累仁盛传于里,四世祖遯庵公因谆谆吿谕子孙,永毋负先人所积之厚,六始祖萍影公尝谓:死狱求其生,生狱求其轻,如能以救人利物为心

  • 文章许氏祖系及迁散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1期  作者:頓嵩元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溯源 《说文解字叙》 许国故城址 后裔 迁散他乡

    一、许氏溯源愼《说文解字叙》曰:曾曾小子,祖自炎神。缙云相黄,共承高辛,大岳佐夏,吕叔作藩,俾侯于,世祚遗灵,自彼徂召,宅此汝滨。意思是我这个家的曾孙小子,祖先是炎帝神农。后裔缙云辅助黄帝,共工与高辛互为诸侯,大岳佐辅夏禹,吕叔作武王的藩屛,被封为侯,世禄沿袭相承。许国被楚所灭,许国之民为纪念祖先,便以国为,迁散他鄕。我祖自许迁往召陵,居住汝水之滨。「曾曾」就是曾孙。对祖先不管如何远,都曰曾孙。曾曾是加重语气,说明愼对祖先来说是较远的子孙。

  • 文章蜀賢舊著撮記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3期  作者:封思毅 出版时间:1977-04-01
    关键字: 周易集解 五代史 成都氏族谱 孝经正义 说文

    明正德刊本)成都府学主鄕贡傅注奉右撰。许氏说文五音韵谱十卷(明钞本宋李焘撰。焘字仁父,号巽岩,丹棱人。年进士,官至敷文阁学士,谥文简。事蹟具宋史本传古音余五卷古音略例一卷(明刻本)明杨愼撰。略例取易诗礼荀管楚辞中,有韵之文,略为标例。古音余则随所记忆,触手成编,往往参差互出……。史部五代史纂误(传钞本)宋吴缜撰。缜字廷珍,成都人,尝以朝散郞知蜀州,历典数郡,有政声。是书专驳欧公修五代史记,晁公武称所列二百余事。今从大典录出,仅一百十二事。然梗概略具矣。建炎以来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