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记载共返回14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最早前來台灣的汀州人——劉國軒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3期  作者:鍾國珍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 泉漳移民 追随郑成功 征战沙场 汀州府志记载 淡水县志记载 汀州遗俗

    又汀州府志也有刘国轩的简略记载。兹先节录刘国轩传如下:刘国轩福建汀州府人也。状貌雄伟,怀才未遇,为漳州城门把总。永历八年冬十月,招讨大将军郑成功伐漳州,国轩开门迎,成功擢为护衞后鎭。十五年从克台湾。成功薨,子经嗣,以国轩守鸡笼山,剿抚诸番,拓地日广。二十年晋右武衞。二十八年三藩反淸,耿精忠据福建,遣使东宁约会师。经率部渡海而西,国轩从。攻克漳、泉、兴化。二十九年五月,国轩入潮州,狥属下之未平者,名震于南粤。三十年春二月,下惠州,国轩入守之。三十一年春,淸军

  • 文章福州沿革考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1期  作者:振瀛  出版时间:1968-03-10
    关键字: 福州 地理沿革 史料记载

    福州是福建的省会,因多产榕树,所以简称「榕城」,又因为是省垣,又叫「榕垣」。城内有于山、乌石山、屛山鼎立,故又号「三山」。(「三山」广义的讲,应该有九个山,即「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的三组三山。于山、乌石山、屛山是属于「三山现」的一组。)辞海里的记载:「福州」,府名,汉闽越王国,陈置闽州,唐置福州,五代王审知据此称帝,号南都。元置福州路,明始置福州府,淸仍之,属福建省,治闽、侯官二县。辖闽、侯官、古田、屛南、闽淸、长乐、连江、罗源、永福、福淸十县

  • 文章「楊家將」事蹟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17期  作者:李安  出版时间:1974-04-15
    关键字: 杨家将 史料记载 宗室族谱

    衞指挥使」。杨业在北汉为将,共历四帝,为时二十余年,除宋史本传记有:「事刘崇为保衞指挥使,以骁勇闻,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以外,辽史圣宗纪及耶律斜轸传,亦称杨业以骁勇自负,号「杨无敌」,北据云、朔数州(今山西北部及绥远归绥地区)。此非出于宋人记载,他深受契丹人的重视与畏惧,于此可见一斑。北汉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西元九七九年)五月降宋,史称杨业劝其主刘继元(北汉四世英武帝)归降。当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既降,遣中使召见,嘉许

  • 文章明末流寇禍陝記略(下)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18期  作者:仲天輯  出版时间:1974-07-15
    关键字: 明末流寇 档案资料 史料记载

    西安出商雒,走辰州,为鄕兵所诛,党羽溃散。(完)(本文资料来源:摘自清学习进士乔履信所编纪事,加以裁汰改正完成。查明末流寇祸陜,几及二十年间,无一县不先后受其屠毒,各县县志,均有记载,本刋同鄕读者,如欲明了自己家鄕当年被祸较详情形,不妨参看县志记载。)

  • 文章荒謬的「宿街」神話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張澤潭  出版时间:1999-09-20
    关键字: “宿街”神话 历史记载 荒谬真相

    頃接烟台市張心勤女士來函,並寄來介紹烟台市的旅遊簡介一則。細閱其內容,竟然是一段荒謬的神話故事,今特錄於後。「相傳唐太宗北渡東征,與愛將尉遲敬德分兵駐紮南北長山島。一日,太宗聽說尉遲敬德臥床不起,欲前往探視,海上狂風大作,渡船難開。太宗仰首而歌:恨蒼天之寡情,探愛將兮無路,舟兮舟兮何以渡。憂慮入寐,竟得一夢。淸晨太宗醒來,出視灘頭,長街峙立,二島嵌連。故名宿街。」在此之前,前蓬萊縣長王明長先生所修撰的四修蓬萊縣誌中歷代大事記載有:「唐太宗貞觀十八年(應爲...

  • 文章綠波蕩漾楊柳垂青的鳳翔東湖蘇東坡的遺蹟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5期  作者:劉子英  出版时间:1992-06-20
    关键字: 苏轼 东湖苏东坡遗迹 史料记载

    陝西省的鳳翔縣,東距省會西安三百六十華里,西鄰汧陽、隴州二縣的西陲,即爲甘肅省境。爲周朝時代的王畿地。漢屬右扶風,與京兆尹,左馮翊稱爲三輔。三國魏置扶風郡,唐置鳳翔府,以爲西京。唐玄宗避安祿山、史思明之亂,以及李克用、李茂貞相繼反叛後,歷玄宗、僖宗、昭宗,均先後駐蹕鳳翔縣。宋以後皆稱爲鳳翔府,清因之轄鳳翔、岐山、扶風、郿縣、麟遊、汧陽、寶雞、隴州等八州縣。民國成立後,廢府存縣。爲本省西部重鎭,屛障陝南控扼隴蜀,歷代均屯兵駐守於此。鳳翔縣城東郊約三華里處有...

  • 文章東海灌雲分縣紀事本末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 特刊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灌云县 方志资料 史料记载

    過去各縣公有學田,多由當地聞人之流以有力者爲背景,承租轉租,從中剝削,或由巨紳指定親信管理,逐漸把持,漁利乾沒,不啻私產,地方平民無權過問,亦無人敢問,任其所爲。又城中紳士與鄕間紳士多不相容,甚至形同水火,緣城紳大多爲達官顯貴後裔,擁有大量田產,習慣排場,超羣不凡,優越形態,每易流露,又得地理之利,易於接近官府,間有能左右要挾,牧令囿於「爲政不得罪於巨室」之訓,亦樂於之周旋,彼此標榜互惠,皆大歡喜。鄕紳中則並非全係富有,衣食無虞之輩,小有藉藉之名,稍露頭...

  • 文章顏氏起源譜系及其南遷分佈槪述

    来源期刊:《永春文獻》 第7期  作者:本刊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2-12-30
    关键字: 颜氏宗谱 姓氏起源 姓氏分布 史料记载

    (一)起源顏氏之先出自黃帝,黃帝生昌意帝—帝高陽—靑—卷章—吳回—陸終—晏安(陸終第五子其裔孫歷唐虞夏商四朝,至周武王時封其裔孫俠爲邾子—俠—輝—成—車輔—將新—訾父—夷父字—伯顏諡武公,子孫以其字顏爲姓爲顏姓開姓始祖。夷父—友—爽—通—激—嗚—音—羽—訓—簡—箱—虎—景—整—恤—求—有—無繇字季路—回,回字子淵。自夷父至回,世世任魯爲卿士大夫,自回以後則有族譜存留矣。(二)北方顏姓世系(自春秋至唐中葉後)一世回 字子淵娶宋國戴氏生子歆,回從學孔子,才冠...

  • 文章大方永貞橋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6期  作者:譚昭文  出版时间:2011-02-02
    关键字: 大方县 永贞桥 县志记载 历史沿革

    大方 谭昭文大方县城东南方距城四十华里,有一条河叫仲麦河,河边一个叫海峰口的地方,有座石桥名为「永贞桥」。因地处海峰口,这座桥又被当地人称海峰口大桥。据《大定县志.建置志》记载,仲麦河海峰口处,前后曾建过三座桥。第一座建于何年及何人修建,县志上说,由于「断碑残零,其由来已不可考」。倾折时间是嘉庆初年。第二座由乡人李纯玉、谭汝翼重行修茸。长、宽、高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所增加,但竣工不久,又被山洪所毁。以后的数十年间「乘舆莫济」。至道光初年,郡人谭开来出资再度

  • 文章唐鐵牛與蒲津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1期  作者:樊旺林.李茂林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唐铁牛 蒲津桥 史料记载 相关介绍

    之値诸方面,与全国同类文物相比,都是空前的。所以,这些国寳的出土,如同爆炸性的新闻,国内外许多报刊、电视台、广播,都争先报导、播放。省、地、县、国家领导、专家、学者,外宾以及广大羣众,都纷纷接踵而至,前来观赏。据统计,不到一年时间,就有十余万人次之多。有关铁牛的形制,国家史料记载颇多,唐玄宗李隆基皇帝时的兵部尙书张说在《蒲津桥赞》一文中记:「绠断航破,无岁不有。虽残渭南之竹,仆陇坻之松,败辄更之,不罄供费。津吏成罪,县徒吿劳,以为常矣。」当唐明皇知道了这个

共149条记录 1/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