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认同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论河洛文化与祖国信念的认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3期  作者:呂繼增馬永濤 出版时间:2009-07-01
    关键字: 河洛文化 中华文化 文化认同 祖国认同 价值认同 历史渊源 文化冲突 全球化

    马永涛 提供摘要孟子之言「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佑启我后人,咸以正、无缺。」其中述及天民求生,在史实中获得实践运作。由此而观,到二十世纪底,世乱臻极,前五十年中爆发两次大战,其后另辟战场曰「全球化」,实施对人类文明中的「文化价値、经济资源(含人自身)、自然国族」三者的总破坏。民不堪命,有增无已。本文在上述背景之下,提出三大认同:一、文化认同:所谓「文化」,乃「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总摄,不是culture的杂乱贫乏。观察位置乃位于

  • 文章李顯龍就任星國第三任總理要讓新加坡振翅高飛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1期  作者:許韶芹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李显龙 新加坡政治 改革开放 外贸关系 自我认同

    这是确保新加坡经济成就于不坠的关键。「果断、有决策力」远东经济评论这样称赞新加坡新任总理兼财政部长李显龙。二〇〇四年八月十二日,随着李显龙任职,外界无不希望李愿龙能够在新加坡经济逐渐复苏的情况下,替国内经济再次挹注活水。由于全球化风潮,国与国间隔阂日益消弥,对于一向以国际贸易为导向的新加坡来说,更是如此。如何在自由竞争的国际社会中,让新加坡除了维持国际竞争力外,又可建立自我认同,成为李显龙首要任务。中、印是高飞的翅膀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激烈,但李显龙认为

  • 文章台湾认同的根源与真谛发扬本土先贤精神 重建正港本土意识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9卷 第2期  作者:連戰  出版时间:2003-04-01
    关键字: 台湾 认同根源 发扬精神 社会发展 反对殖民

    对起义的台湾志士判了九百多人死刑,以致于连日本正义之士都看不过去。如果说肯定余清芳、江定的反抗行动,并悲怜无辜死难的先人被称为「仇日」,那么乐于宣扬日本殖民功业,对反殖民志士冷嘲热讽、对遭受屠戮的台南村民毫无同情之心的态度,称得上是「认同台湾」吗?至于太鲁阁事件和雾社事件,几处原住民村落悉遭灭族,寸草不留,日军且收集死难者头颅留影为念。试问任何人如何理直气壮地向原住民后人吹捧殖民政策的种种好处?这正是评价日据历史的基本良知,先民的落后状态不能成为严酷殖民政策

  • 文章新台灣之路與蔣經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4期  作者:蔡詩萍 出版时间:2009-07-01
    关键字: 蒋经国 马英九 建设台湾 认同台湾 新价值

    有「创造性的转化」,要从蒋经国的「治理能力」与「价値选择」,这两项特色上去着力。治理能力与价値选择,常常是配套在一起的。很难想像,单靠官僚体制的自理,便能创造价値;同样,也很难想像,国家元首级的领袖,没有自己坚信的价値,并贯彻以坚强的意志,而竟能领导官僚体制与所属政党,大步向前?蒋经国的十大建设,与晚年「我也是台湾人」的论述,都是一种价値,跟他父亲蒋介石念兹在兹反攻复国,是完全迥异的。就价値的转换来说,建设台湾与认同台湾,都是把台湾当成自己安身立命之所在,就是

  • 文章香港人心情的轉變——「由衷的自豪」(杭州灣大橋的海中平台)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4卷 第5期  作者:褚簡寧  出版时间:2008-10-01
    关键字: 香港人 中国人 爱国 心灵认同 杭州湾大桥

    香港人心情的轉變「由衷的自豪」*褚簡寧香港人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感覺自己是中國人呢?民意調査顯示,現在越來越多香港人認為,自己首先是中國人,然後才是香港人。但是,那是否就意味著他們明天早晨醒來時會認為自己有義務提醒自己國慶節到了呢?或者他們只是把明天當作香港許多公共假日當中的又一個呢?上次香港人醒來時也不知道他們到底是誰,那是在十一年前的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早晨。那天,他們不得不應對突然生活在中國統治之下的奇怪感覺,當時,他們的詞典裡沒有「愛國」這個詞,卻有「...

  • 文章國家政治發展危機論(上)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2卷 第3期  作者:林家鴻 出版时间:2014-07-31
    关键字: 认同性 合法性 三民主义 贯彻性 参与性 政治危机

    德国在过去一个世纪内,连续更迭四个政权,造成政权建立的合法性及国家认同性的重大危机,动摇了宪法制度的根基,产生一连串的国家分裂及政治不安。法国在大革命之前数十年间,以法官为首的贵族,一方面抵制中央政府,另一方面杯葛中产阶级,整个社会始终无法形成对国家的忠诚和认同。结果造成累积性的危机:国家权威,认同,忠心,和参与等都发生问题,而贵族,中产阶级和教会权贵很少在政治上推诚相与,互相协调,因此一旦发生摩擦,便爆发为革命,更甚者为雅各宾党(Jacobins)对教会

  • 文章雙文化與雙語教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7期  作者:史櫻瑛 出版时间:1986-07-30
    关键字: 双文化 双语教育 学前教育 中国文化 美国文化 本土文化 文化认同

    近年来,亚裔学生在全美科学竞赛中屡获大奖,各地的双文化、双语敎育会议也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台北在这一、两年来,也出现了一些双语敎学的学前敎育中心,日本学生更是整班的来到淡江大学学习中国文化,以应二十一世纪国际性社会双语人才的需求……。所有能在美国各种竞赛中脱颕而出的华裔,绝大多数都能欣赏、或认同中国文化。因为也只有在中国文化中成长,拥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伦理观念的「父母」,才会愿意为子女的敎育做出牺牲与奉献;反之,美国文化中成长的「父母」,多是本位主义

  • 文章客家源流闡述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21期  作者:陳庚金  出版时间:2001-02-01
    关键字: 恭贺新春 饮水思源 客家的源流与分布 大陆原乡客家人 四次大迁徙 移垦台湾与流布 南中北东四区域 认同肯定 卓励奋发 正确族群观 客家语危机 电影《根》 恳请指教

    州文集」所载客庄的记述,可以窥知下列各点:1.在康熙末至乾隆年间,台湾中部地区,由入垦的客家人所建立的客庄遍布各地,其总人口数不下于散居南部地区的乡亲。2.早期来台的客家人,绝大部分是以单身偷渡方式来台,也有些是藉朱一贵事变的时候,以应征为乡勇的身分随军来台平乱,事平后,这些客籍乡勇随他们的客籍领导者,在中部地区,开垦辟地,建立村庄,作长久居留的打算。3.雍正年间,客家籍通事张达京组成「六馆业户」修筑旧称「猫雾圳」,今称「葫芦墩圳」的大圳,垦辟了台中地区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