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袁枚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紫藤今昔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周素素  出版时间:1999-09-01
    关键字: 袁枚 紫藤 一湖十八荡 洪水 水利设施 辛子方

    沭阳县政府大院有一株紫藤,绿荫如盖。炎夏,绿荫下只觉凉风习习,舒爽宜人。据县志载,紫藤系清代文学家袁枚亲手所植,迄今二百余年。袁枚于乾隆重年间任沭阳知县,颇有政绩。该县地势低洼,沂蒙山洪水经此排入东海,故有洪水走廊之称。全县著名的是「一湖十八荡」,夏季一片汪洋。高岗地虫灾、病灾频繁。农民苦于冻馁。袁枚为此曾写诗慨叹:「浮天水失东西路,入境蝗如早晚潮。」并组织农民疏理沭河,筑百渠九堰,得可耕地七千顷。袁枚颇为人民赞赏,拥戴。他闲暇时喜植树、剪树,曾于政府

  • 文章纪念袁枚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 特刊  作者:吳致遠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地方文献 创刊周年 袁枚 知县 诗词作品 翰林

    沭阳八年荒」,「科名人已隔三朝」,从袁枚这两句诗中,可以想见当时沭阳一片荒凉文化沙漠的景象!是袁公来县当了两年父母官,励精图治,不辞劳瘁,遂使吾乡从落后贫穷状态,转化为欣欣向荣景况。袁公之勋绩卓著,功不可没。袁公初长沭阳时,只有廿八岁,真是青年才俊之士,他有一首留须诗:「翰林三年官三县,髯奴未敢登吾面,忽忽年华二十九,春风髭芽生满口……」可以看出英姿飒爽,风度翩翩,可以想见意气风发,充满自信果断,因此乃能建此不朽事业也。沭阳原属淮安府,自雍正二年改隶

  • 文章沭陽詩源探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呂述謖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沭阳古县 诗歌探源 沭阳文学史 胡氏家族 袁枚 吕氏家族 新诗作品

    沭阳古县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据历史记载,沭阳为古炎帝之地,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文化遗址丰富,名人众多。自西汉置县,两千余年间,先后涌现出许多文人雅士,诗歌创作更是精品迭出。明清两代,尤为繁荣。据沭阳县志载,明朝以来,先后涌出现以新河胡氏家族、沭城吕氏家族为代表诗人群体,著名诗人袁枚客居沭阳两年,对当地诗歌创作更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这里笔者根据一些史籍资料,就沭阳县诗歌创作,作一审溯根探源(明朝以前的诗歌史因县志未见记载,未能考证),并请诗人、方家指正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