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萧县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江蘇各縣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3卷 第22、23期  出版时间:1972-11-16
    关键字: 萧县 方志

    萧县沿革古萧国,春秋时为宋之萧邑,秦置萧县,汉置县属沛郡,晋因之,南朝宋为沛郡治,北齐废郡,改县曰承高,隋改曰龙城,又改为临沛,寻复曰萧县,唐属河南道徐州,宋以河决移治今治之西北,金属山东西路徐州,元属归德府徐州,明属南直隶徐州,万历间又圮于水,始徙于今治,淸时属徐州府,民初直隶于省,旋受辖于徐海道,北伐后属第十二行政督察区,胜利复员行政督察合并为九区后,属第九区。疆域东界铜山县,南界安徽宿县及灵璧,西界砀山县及河南永城县,北界铜山县及丰县,东西距五十五

  • 文章重印縣志未及刋載同鄉通訊錄

    来源期刊:《蕭縣文献》 第1期  出版时间:1984-02-01
    关键字: 萧县 同乡 通讯录

    住址異動同鄕通訊錄

  • 文章讀縣志有感

    来源期刊:《蕭縣文献》 第1期  作者:孟繁超  出版时间:1984-02-01
    关键字: 萧县 县志 诗文

    客事經年久,故園愁北看;覽圖憶舊里,讀志知前賢;忠孝盈鄕邑,貞淑遍閭閻;龍城有君子,兢業未等閒。

  • 文章江苏萧县第十区褚兰鎭文献堂王洪兴家世略述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7期  作者:王承溪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萧县 王洪兴 家世 教育

    作者王承溪上校,官校畢業,歷任排、連、營長,內升警備司令部參謀主任,組長、處長等職,抗戰勝利,奉命赴東北籌設屯墾局,收容退役軍官,兩年收容達數千人,安置在盤山農場從事農墾工作,卅六年四平街守軍撤守。我等又奉命撤回南京,其他人員撥入錦州師管區,任上校國防部服務,輾轉經廣州來台。

  • 文章樹德堂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2期  作者:馮家矩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萧县 冯氏 树德堂 溯源

    第十二世冯家矩关于续家谱之目的及其意义,在我族家谱中,为首三册有专文书写。所述甚详。晩辈学浅才疏,实不敢再补述。今仅就我所知冯姓繁衍之情形,及迁居萧县的二大房之祖先事迹略加陈述。我族有识之士还请多多指敎。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而我冯氏家族在此历史中,也曾有过辉煌的从前,最早有关冯姓之记述应为国策中客孟尝君的冯驩,他曾以『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的名言流传千古。另据姓纂记载,在战国时期即有冯姓,同时甚为活跃。第一本冯姓原为周文王之后代,那时

  • 文章萧县新县志索隐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0期  作者:張忠語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萧县 新县志 索隐

    偶读史册,见南宋灭亡时,史官临安留守董文炳慨叹的说:「国可灭,史不可灭。」于是把自己所职掌的史馆中,全部档案资料,移交给元代的史官。所以七巨册的宋史,成为廿四史中最完整的一部,站在国史的立场,决不能视董某为汉奸,或斥为资敌的罪人,去年同鄕某君,大陆探亲,带来中共所编萧县新县志一部,浏览一过,除其册首序文,略有色彩,揣其处身,或有不得已的苦衷外,余如印版的精致,体例的齐整,内容的周遍,我们诚不宜佞口强项,而因人废言硬说它不好!复按国家的史籍,就其体裁讲

  • 文章龍城瑣憶

    来源期刊:《蕭縣文献》 第1期  作者:孟繁超  出版时间:1984-02-01
    关键字: 龙城 家乡回忆 萧县

    龙城一别,转眼已是三四十年的时光了。在这一段漫长的岁月里,一座石头古城的面貎,可能是变化太大了。我想把民国二十七年以前的全城重要景观,作一个简要的介绍,好坏身为萧县人而未曾到过萧县,以及曾经生活在萧县,而今已久离了萧县,对萧县能有一个大槪的认识,或者做一番重温家鄕的美梦。认识故鄕,能生爱鄕的情感;梦绕故鄕,也可能稍解无限的离愁。山明水秀,鸟语花香,这是位处在苏北平原上的萧县一幅美丽的景色的写照。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这又何尝是江南独有的风光。萧县又名龙城

  • 文章祖塋立碑後記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9期  作者:羋振明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1978年 祖茔 萧县2000年 芈氏 族谱

    徐州「传薪阁」之祖居散尽,厄运殃及胞弟永泰。迫于生计,永清、永泰两公举家离徐,投奔叔父世恩太公迁居萧县小山口村。兄弟二人于艰难中克勤克俭,合力创业,家声复振。永清公殁后葬于小山口村西,永泰公及太夫人殁后葬于小山口河西。世恩公出嗣延庚太公,因家业式微,先期携眷离徐,投亲小山口村之陈姓而定居,殁后葬于小山口卧虎山麓。世恩公膝下有四子…今之振标、振涛、振坤、振廷各支均为其长子之后裔;振奎、振元、振松、振海、振峰等各支为其次子之后裔;振伍、振玉、振珠、振卫等各支为其

  • 文章懷念張仲義先生——一個農民的即講話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20期  作者:丁清遠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张仲义 抗日战争 反右 悼文 萧县

    我叫丁清運,今年七十三,爲了堵擊日本鬼子進攻,我記得全鄉青壯年,在鄉長張仲義的帶領下,把看寨打獵的槍集中起來,成立民兵游擊隊,挖溝壕,破壞交通,組織婦女,做衣做鞋支援前線,我們這些小傢伙也組織了兒童團站崗放哨,爲的是保衛家園。張仲義鄉長別看是大學生,幹革命我是比不上的,當時我就很敬仰他,他高高的個子,白白靜靜,長的很漂亮,十里八鄉的人都議論他是美男子,他腰別雙挎元(二把合子槍),講話不要打草稿,講的頭頭是道,聽了還想聽,聽了他的講話,打鬼子就有了信心和力...

  • 文章萧县旅台同乡五十四姓堂号祖系考略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1期  作者:孟繁超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萧县 旅台同乡 五十四姓 堂号 祖系

    前言我萧县同鄕于民国三十八年旅台者数以千计。各同鄕多能吃苦耐劳,勤勉进取,成家立业,至堪钦佩。兹以政府修改户籍法,将「籍贯」改为「出生地」;如此,年代久远,我同鄕之后人将不易知原来祖籍何处。我们的民族,素来注重伦理道德。对祖先能愼终追远。这种美德,实在可贵。经张鄕亲凤仪倡议对祖籍设法留念,经同鄕会决定制牌垂志。上刊萧县略图,下载说明文字(文见萧县槪况)。在工作进行中,有鄕亲建议牌上宜铸置牌鄕亲之堂号、姓名,俾使后人明了其本身宗族的堂号,以及初迁台湾的先人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