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茶叶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萬里茶路話常家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韓桂五、常士暄 出版时间:2007-07-01
    关键字: 茶文化 常氏家族 茶叶贸易

    茶的地方都在广泛地移植,茶山、茶园已经成为一些农村的主要经济作物。明清两代中国商业发展快,商事大兴,当时在全国称雄者就是安徽和山西两省的商家,即一般人称的「晋商」和「徽商」。徽商那时以盐业、漕运、笔墨文具纸张业为主流。山西商人则以茶叶贸易和钱庄票号业为主流。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后,疆土逐渐扩展,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就成了商业的真空。一、山西人对他们民族的民俗习惯和生活需求比较了解,就能够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商贸网络。茶叶则成为当时主要的商品。二、山西商人特有的经营

  • 文章故鄕的茶與飲茶習俗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3期  作者:時偉 出版时间:1993-12-25
    关键字: 茶叶 主要产地 普洱茶 品种产量 饮茶习俗

    茶叶是当今世界的三大飮料之一,保健功能首屈一指,是咖啡和可可所无法比拟的,更是纷繁众多人工合成飮料所不能相提并论的。世界茶叶的主要原产地故乡云南是世界茶叶的主要原产地。全世界用于制茶叶的植物种类约廿三属三八〇种,其中有十五属二六〇种分布在云南。四十多年来,先后在猛海、普洱、师宗、金平、罗平等县十多处发现野生大茶树群。猛海县大黑山原始森林中发现的一株野生大茶树,树高达卅二米,主干胸径一·三八米,树龄已达一千七百多年。今年三月在澜沧拉祜族县富东乡邦崴村发现

  • 文章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90期  作者:青峯 出版时间:1970-02-01
    关键字: 四川物产 茶叶 川茶种类 引票制度 沱茶

    四川产茶,自古已盛。据茶经记载:「剑南以彭州上;绵州、蜀州、邛州次;雅州、泸州下;湄州、汉州又下。」可见李唐时期,四州产茶已闻名宇内。宋元以降,实行榷商制度,四川尤为专卖实施重要地点。洎乎辛亥鼎革,宁雅未划西康之前,川省连年争战,社会动乱,种茶事业乃大受影响,茶叶产量亦激剧减少。查四川产茶,盛时曾高达四十万担,低落年成仅约十万担左右,平均年产量则在二十万担上下。以县别言,照抗战初期之估计,最多为灌县,年产达二万市担;其次为大邑,年产一万市担。安县、峨眉

  • 文章晉商成功之道(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馬偉 出版时间:2007-07-01
    关键字: 晋商 成功之道 茶叶贸易 底层基础 期货经纪人 高利贷 走私生意

    茶叶之路山西并非产茶之乡,但明清以来,运销蒙俄的茶叶几乎由晋商垄断。几百年来,形成了一条由南到北经西伯利亚直达欧洲腹地的国际商路——以输出茶叶为主的茶叶之路。这条由晋商拓展出的可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茶叶之路,成为其发财致富一个历久不涸的财源。清代学者王先谦说:「中国红茶、砖茶、帽盒茶均为俄人所需,运销甚巨。此三种茶……向为晋商所运。」清代著名的茶庄有一百多家,其总号大多设于晋中,分号设于汉口、张家口、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

  • 文章晉中商邦興衰史略(三)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1期  作者:侯文正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晋中商帮 民族危机 茶叶贸易 票号兴衰 帝国资本主义市场

    一八三三年(道光四年至十三年)九年间平均每年为一〇六四二〇二二卢布,一八四〇—一八四九年(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九年)九年间平均每年为九三六五五三四卢布,一八五〇—一八五九年(道光三十年至咸丰九年)九年间平均每年为八〇六八七六七卢布。道光、咸丰年间中俄贸易货值不但比乾隆前期增长十倍以上,而且比嘉庆年间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中俄贸易货值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茶叶出口量的迅速增长。在乾隆年间,恰克图贸易中方出口的商品主要是棉织品和丝绸,其中以土布为主,占八五%—九〇%,茶叶比重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