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艺术共返回5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粵劇與粵曲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陳運通  出版时间:1993-03-31
    关键字: 粤剧 粤曲 传统艺术

    陳運通,客家人,一流錄音傳播公司董事長,福斯關係企業、世界客屬總會顧問、中美音樂協會董事,漢唐樂府、中國琴箏研究會名譽理事長。國樂家書法家兼作家。一九四四年獲全國音樂比賽二胡獨奏冠軍。為一九九三年「文藝獎章」得主。歷任高級警官、中華國樂會常務理事,太極拳專刊主編,灌製唱片十餘張,其文章散見各報章雜誌,並經常應邀在國內外表演,望重藝壇。

  • 文章艺术家陶寿伯先生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22期  作者:言卓君  出版时间:1979-12-20
    关键字: 陶寿伯 艺术家 无锡 书画篆刻

    陶寿伯先生的令名,早已播声于海内外,卓君有幸,在家鄕的时候,仅闻先生艺术造诣之名,但缘悭一面,直至大陆沦胥,避秦来台,始自民国四十一年春天,在台北客次遇见先生,同年四月台北市无锡同鄕会假台湾省铁路局礼堂召开第二届会员大会时,先生众望所归当选监事会监事及常务监事,余亦谬蒙同鄕推爱当选理事会理事及常务理事,从此常相见面,且经常同席与理监事会联席会议,每遇有讨论事项某些意见不能沟通的议案,先生即起而一言九鼎力排众议,能将复杂的情况,化导成泾渭分明,促致议争平息

  • 文章国画艺术企业化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2期  作者:陳人山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北京画展 文化艺术座谈会 发言稿 国画艺术 企业化

    中国画重技法(笔法、墨法、水法)、气韵、意境,是中国文化最美的写作。其艺术特质,不仅是西方绘画所没有,也永远得不到。由于我中华民族重气质,太保守,前贤作画为文人余事,至今画家亦祇顾兴趣的追求,虽生活困苦也祇求享受创作。所谓流传,仅止于文人雅士的酬应欣赏,与士大夫阶层的喜好,历代宫庭,为附王朝取舍,其收藏亦未尽理想。中国画代有创作,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结晶,艺术的瑰宝,迄今惜政府与民间都未予重视,不事珍贵发扬,致令金瓯自弃,创作式微,言之令人痛心。际兹

  • 文章庆祝沙乌地阿拉伯艺术蓬勃发展由吉达Athr艺廊展出最先进之「装置艺术」录影带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29期  作者:陳祖維  出版时间:2015-03-14
    关键字: 沙特阿拉伯 吉达市 艺术画廊 Athr Gallery 当代装置艺术录音带展

    沙乌地阿拉伯(以下简称沙国)开发艺术及艺廊景观已十年,由沙国国内及国外艺术家所主持之艺廊展览,已获各国高度评价,艺廊之成长可刺激阿拉伯海湾国家艺术市场之繁荣,吉达市亚瑟艺廊播放艺术录影带,综合表现,可看到沙国最创新的当代艺术产品及艺术空间表演。吉达艺廊由二〇一三年五月十四日至七月十三日有当代装置艺术录影带展,该艺廊位于繁忙街道办公大楼五楼,本次展出并非以销售作品为重点,而是在艺术媒体之创新及创造效果。艺廊观赏者不仅产生视觉舒适感,并了解未来艺术发展新趋势

  • 文章沈映冬訪中南美榮歸 宣揚大中華悠久文化 與各國人士建立友誼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7期  出版时间:1972-11-20
    关键字: 沈映冬 参访中南美 国际文化交流 民间艺术访问团 民俗艺术资料

    本会监事沈映冬鄕长,是我国的名诗人、书法家,对中华文化有深入硏究,我政府鼓励民间从事与国际人士文化交流工作,建立各国人民与我的良好友谊,我国第一个民间艺术访问团世界社中国同志会于九月间访问中南美洲,团长是李石曾先生,沈映冬鄕长是重要团员,先后访问瓜地马拉、萨尔瓦多、哥斯大黎加、巴拿马、秘鲁、巴拉圭、阿根廷、乌拉圭、巴西、委内瑞拉、盖亚纳等十多国家,每到一地,介绍中华文化,收集中南美洲的民俗艺术资料,与各国艺术界人士举行座谈会,介绍我国故宫的幻灯片,展出

  • 文章能甘寂寞政治人物應有的涵養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7  作者:葉明勳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政治人物 说话艺术 人物轶事

    (作者現任世新大學董事長)

  • 文章发扬秦腔艺术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5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91-03-01
    关键字: 秦腔艺术 秦腔剧团 秦腔演变 《拾玉镯》 《二进宫》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戏剧演唱,至少千年以上历史,从唐明皇梨园子弟时期开始到目前,历经漫长岁月,现在所演出的各地方戏均出同原,由秦腔演变,形成今日多彩多姿不同腔调戏剧,中间多少变化、唱工、行头、化妆,均有钜大改变,多少演唱人员的起伏,都在在说明了今日中国戏剧的随时代在改变中。所以从事戏剧工作者,不要怕变,不要怕改,重要的是推广,发扬薪火相传,继续下去,能生根发芽。三月份秦腔剧团在台北艺术馆演出了「拾玉镯」,由张育华饰孙玉姣、陆光仪饰傅明、王银丽饰

  • 文章发扬秦腔艺术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7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89-03-01
    关键字: 秦腔艺术 于右任 杨大乾 秦腔剧团 台北自乐班

    、「西北秦腔硏究社」、「台中自乐班」、「台北自乐班」等四组,每年均有数场演出,并有各省籍之大专靑年学生加入,薪火相传,发芽生根,令人欣喜,惟感有关文化单位,提倡不及,未加切实辅导,且经费无固定来源,因而效果不彰。本年二月有国立艺术舘支援演出各地方戏,秦腔三月四日在该舘演出「三击掌」、「忠孝图」、「斩秦英」由鲁玉章、王银丽、井玉玲、冯宗陶、张素琴、常中蓉、张瑞歧、周陆麟饰演,演出精彩,文武场配合,演职人员努力,是年来最成功的一次演出,普获同鄕好评,并制有录影带发行

  • 文章人類首次登陸月球書感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5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85-03-31
    关键字: 首次登月 庆祝感想 书法艺术

  • 文章同乡「杨增、杨渝龄父女」多伦多「艺术摄影展览」盛况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3期  作者:李莊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艺术摄影展览 杨增 杨渝龄 会展盛况

    今年四月二十三至五月二日,加拿大多伦多(TORONTO)城,星岛日报展览室,擧行过十天的艺术摄影展览,盛况空前,在北美洲尙属少见。那些作品是我们山西的同鄕杨增先生从一九三二年起,集五十多来之精心摄制与其女杨渝龄于一九八四、一九八六年,二次赴黄山,住在山上十多天,耑程所摄的黄山胜景,以及中国西北「丝绸之路」的风光联合展出,获得多城中西爱好艺术和摄影者人士的好评,我特为文,介绍于次:本省同鄕杨增先生,字静斋,生于山西繁峙县穆柯村,为代县鹿蹄涧杨家后人,家谱

共56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