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習俗共返回10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浠水重阳习俗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81期  作者:高舫先 出版时间:1986-10-10
    关键字: 浠水县 习俗 重阳节习俗

    赛马节。」明朝习俗,九月九日迎接出嫁女儿归宁团聚,又叫「女儿节。」民国三十六年,政府衍用登高、习武的意义,定国历九月九日为「体育节。」历虽不同,但渊源则一。民国四十二年,政府又接受台北市民的建议。规定重阳为「老人节」也称「敬老节。」以上所述,重阳节的名称虽多,但它的意义却也不少。归纳起来,约有下列三点:一、重阳,酷暑已去,寒冬未来,正是一个不冷不热的好天气,很适合登高、旅游、赏菊、野餐、赛马、体育等有益身心的活动。二、重九是个敬事老人,敦亲睦族的好日子,也是

  • 文章從「文字學」看興山民間的「端公跳神」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81期  作者:劉沙 出版时间:1986-10-10
    关键字: 兴山县 习俗

    综合者欲罢不能。并同时建议各鄕亲先进,除兴山土话仍可提供外,其他传统优美的家鄕习俗还书不胜书,如锣鼓、丧鼓,「过期」升号匾,陪「十弟兄」、「十姊妹」行酒令等。或提笔亲写,或提供资料,大家一起来,为我们在台的兴山第二代,留下一点儿有意义的东西。原函照样。对张鄕亲的美意,敬致谢忱。

  • 文章聖地雅哥的河南婚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5期  作者:安國鈞 出版时间:1982-05-30
    关键字: 婚礼 流程 习俗 嘉宾

    三子守台與林達小姐的婚禮,在聖地雅哥擧行。我倆專爲此事而來。林達的爸爸,遠在香港,因事所牽,不能親臨,託由至親陶表姐主持;陶表姐是聖地雅哥政府社會處的專員,星期一至星期四上班,每天工作十小時,工作太忙,無法分身,原定婚期三月廿九日星期一,便移到三月廿六日星期五了。恰是農曆三月初二,我的六八生辰,娶媳婦帶過壽,放在一天,就這樣決定了。家庭佈置,由老妻主持,我是副手;書剪結婚對聯和「福」「壽」「双喜」,是第一步工作;祖先神位橫額「天作之合」兩傍貼「福」「壽」...

  • 文章也談開封猶太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狄震 出版时间:1977-02-25
    关键字: 开封 犹太人 分布 习俗

    在中原文獻四卷八期,傅建中先生曾以開封「猶太移民區」爲題,把幾千年前流落在汴梁的猶太人,說的十分詳細。今年夏天內人去世後心情十分惡劣,不想在她連年病魔纒身的舊房裡再住下去,於是搬到紐約巿皇后區另外一個地方,這一帶美籍猶太人很多,佔了這條街中住戶五分之四。一天作者自巿中心囘家,在離家不遠處被一洋鬼子攔住,並用中國話說:「你不是廣東人吧?」又云:「我在中國東北出生,在上海長大,前後在中國三十多年,上海,南京,平津,武漢,西安,開封,鄭州都去過。」他旣會講中國...

  • 文章浠水清明习俗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83期  作者:高舫光  出版时间:1987-04-10
    关键字: 浠水县 清明节 习俗

    总而言之,清明节,是我们中国人在孝字上反省的日子。我们必须飮水思源,孝顺父母,追念亲恩,祭扫祖先坟墓,藉表孝思,以尽人子之责。二、清明节的习俗吃蛋:清明节吃蛋,好像端午节吃粽子一样的重要。所谓:「蛋」,有两种,一是画蛋,一是雕蛋。前者可吃,而后者只能玩赏。画蛋?是将鸡蛋煮熟后,用茜草汁做颜料,在蛋壳上精绘花纹,起初没有颜色,但过了几天蛋壳上的颜色渐渐地现了出来,最先是浅蓝色,慢慢变成深蓝色、紫蓝色,最后变为红色。将蛋壳开后,蛋白上也现出了蓝色的图案,非常好看。雕

  • 文章興山清明的省思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86期  作者:張運兆 出版时间:1988-01-10
    关键字: 兴山县 清明节 习俗

    三月裡來是淸明,家家戶戶去上墳,燒錢化紙祭先祖,愼終追遠啓後人。

  • 文章閒話耀州窯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李靜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风土习俗 耀州 瓷器 历史

    家鄕關中有句農諺「立夏不下,犂耙高掛;立夏下一點,耀州城裏買大碗」,諺語中的「下」字,是指下雨,是說在陝西關中地區,立夏這一天若沒有下雨,今年乾旱,秋禾不能下種,只有把犂耙等農耕用具高掛起來,讓它閒着;若立夏這一天下了一陣雨,我們在未談耀州窯之前,先說說柴窯,以柴窯爲佐證,以證明耀州窯之精美。柴窯是五代後周,周世宗柴榮(公元九五四—九五九)所建的瓷窯,距今約有一千年左右,窯址是建在現在浙江餘姚,因位於古越州,所以也稱「越窯」今年雨水充沛,秋禾可預卜豐收,...

  • 文章〈歐亞攬勝〉評介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7卷 第5期  作者:周冠華 出版时间:1991-10-10
    关键字: 《欧亚揽胜》 评介 风土习俗 历史

    雲淩兄與我是五十多年的金石之交,猶記抗日戰爭初期,我們都年未弱冠,但己開始舞文弄墨,當年浙江溫州的浙甌日報、溫州日報及全省性的東南日報、浙江日報、正報興多種雜誌上,都刊登過我們以本名或筆名發表的文章。抗戰勝利後,雲凌兄來台灣工作;我則赴杭州,供職於浙江省政府,雖然天各一方,但在報章雜誌上,仍能彼此讀到各人的文章。大陸易色,我於三十九年來台,始與雲凌兄海上重聚。在台四十年,我發表於中央、新生、中華、中時、青年、台灣等各報曁暢流、藝文誌、中國一周、中外雜誌、...

  • 文章家鄉的燈會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5期  作者:簫宗篤 出版时间:2010-02-13
    关键字: 灯会 故乡习俗 方志谱乘

    遵義 簫宗篤往昔在家鄉,每過年節,熱鬧好玩的,莫如燈會,計有跳花燈、跳牛王燈、耍龍燈。跳花燈為慶祝新年,後二者為答謝「牛」為人們付出辛勞,及期盼「龍」適時降以甘霖。燈會都在年節舉辦,名雖為牛為龍,實則如蘇軾訪惠勤、惠思二僧詩:「名尋道人實自娛」。跳花燈、跳牛王燈民國九十八年春節,臺灣燈會移師宜蘭舉辦,近家之便,斷續看了數次,與往昔家鄉的燈會比較,當然時代進步,製燈的材料及方法,較前有不可想像的改進,難易的差別,展示出的質與量,自非同日可喻。但追憶往昔家鄉...

  • 文章年俗雜談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3期  作者:熊耐久  出版时间:2011-05-01
    关键字: 年俗 风土习俗 修水

    年俗,是人类创造享用并在群体中流行的文化事象,具有社会性、传承性、民族性、地域性、变异性等特征。年俗文化,历史悠久,传承不衰。它是人类在发展自己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它始终受到一定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制约。在修水民间过年习俗很多,是持续时间最长,气氛最热烈的民俗节日。仅举几例,可见一斑。备年货。秋收后,人们在秋粮进仓时,即着手储备过年的米酒、豆腐、粉丝、销子之类的原料。立冬之后,选用优质糯榖酿造米酒,奉乡地区称「撑酒」。其色清、味甜、质酽、性长

共107条记录 1/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