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精神共返回1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可作我们榜样的——以色列精神(中)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54期  作者:石炎  出版时间:1974-04-20
    关键字: 以色列精神 爱国精神 犹太人 阿以战争

    常言道,多难兴邦,犹太人在几个世纪以来,受尽了世界各民族的欺凌与屠杀,自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狂热,他们自不少前代的祖宗以来,尝尽了无国籍的痛苦,在他们每个人的心裏,滋生了复国的潮。近百年来,每个犹太人都曾因为要达成复国的愿望,不惜任何牺牲,从金钱到生命,上天没有辜负这数百万长期沉沦在痛苦深渊中的犹太人。他们复国的愿望,终于在二次世界大战后达到了,这便是以色列人由于他们有狂热的爱国精神。因此,在这短短不足三十年的时间中,在中东崭露头角了,由于以色列的日益壮大

  • 文章谈温州未来不是梦立温州精神于东方不败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4期  作者:蔡似靜 出版时间:1993-08-01
    关键字: 生产 勤劳 移民 市场 精神

    如果说杭州是龙头大港上海的后花园,那么温州应选择电脑制造、发展成为上海大港的电脑科技城,发扬永嘉之学、利民富国,立温州精神于东方不败。大庆市长钱棣华,刚从温州考察归来说:「过去全国都在学习我们大庆精神、现在我们大庆要学习的是温州精神。」大庆精神是二、三十年前大陆大力宣传的发展口号,工业学大庆,农业习大寨。大庆精神,简言之,就是克难勤劳精神,而温州精神又是什么?传播媒体,常以「温州模式」、「温州精神」报导温州走向市场经济、掌握商机的竞争企业精神,二者应以

  • 文章由國防看國魂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4期  作者:徐文珊  出版时间:1988-02-17
    关键字: 国防 国魂月刊 国魂精神

    由国防眼光看,国魂就是国防的内容。由国魂眼光看,国防就是国魂的表现。国魂的内容就是国防的实质意义。国防的内在动力就是国魂精神。总之,国防与国魂是一体两面,一在内一在外。一贯相连,实相表里。无国魂,国防无力量;无国防,国魂无保障。国魂抽象,眼看不见,手指不出。国防具体,眼可以见,手可以指。但这可见可指的事物,却靠不可见不可指的抽象事物才能表现其功能,发挥出力量。假如内无国魂,则外面的国防可能全无作用,不发生力量。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实例,多的很,擧

  • 文章道德教育的宗教情懷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8  作者:張植珊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科学精神 宗教信仰 儒学 精神重建 道德教育

    社会变迁而多样化,导致学校与社会的隔阂;主智主义的敎育忽视了人文思想生活敎育的实际需要,讲求道德认知,忽视身敎与道德实践,结果因认知而挤进智育范畴,让德育架空,形成学校敎育的失重状态!于是,我们的学生并不能在名为五育并重的现有敎育体制中,获得正常的发展。《2》经济方面崇尚科技物质的结果,人们的生活情调趋向物欲的追逐;资源的过度使用,造成生态的失衡;于是道德观念、价値标准纷纷趋向立竿见影的物质效益,生活水准的一再提高,也相对的降低了生活品质,于是再精神上遭遇了虚脱

  • 文章充实精神生活 实践民生主义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0期  作者:王洪鈞 出版时间:1984-02-02
    关键字: 精神生活 仁爱精神 娱乐设施 教育 体育 民生主义

    十月卅一日是先总统 蒋公九秩晋七诞辰,我今天以充实精神生活,实践民生主义为题,和各位谈谈领袖 蒋公承继 国父遗志,著述「民生主义育乐两篇补述」以及我们在台湾实践 蒋公思想的成就。一 仁爱精神落实于生活各层面一个国家的生存基础,不在于疆域,不在于人种,而在于一种文化的精神。疆域可以改变,人种可以混合;但文化精神虽不断更新,仍有其神髓。文化的内涵至为广泛,凡思想观念、典章制度,以及各种物质建设,无不属之。若论其神髓,主要是一种价値观念。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

  • 文章青年節與青年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5期  出版时间:1983-03-01
    关键字: 青年节 青年发展 革命精神 革命团体

    最壮烈的一次,更由黄兴领同七十多名靑年进攻两广总督府,破之。不料淸军援兵赶到,众寡悬殊,党人死难者达八十六人,后经殓收忠骸仅得七十二具,埋于广州郊外黄花冈。这一役不仅为武昌之役催生,且表现了中国靑年最优异的传统精神。尤可说明者,七十二烈士的平均年龄尙不足三十岁,嗣后三民主义靑年团第一次全代大会乃定「三·二九」为「中国靑年节」,来励靑年继起之能为国努力。实在,时代将于考验靑年,靑年所以创造时代。过去一些情感热烈胸怀壮濶的靑年们,无不抱有救国救民的心愿,而献身

  • 文章捨生取義·仁必有勇吳鳳事蹟不容湮滅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4期  出版时间:1986-05-01
    关键字: 吴凤 舍生取义 山胞 精神英雄

    和睦相处。此乃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并非以暴易暴的用武力征服山胞。应知吴凤以德化人,乃成为精神英雄,何致「使山胞处于何地」?今日山胞与平地同胞的平等和蔼相亲,应该感念吴凤的伟大牺牲之所造成,此之建议删除「颂扬吴凤故事」,以湮灭先贤仁义事蹟,又如何以启发后人景仰圣哲之精神,不知是何用意!实亦令人三思不解,无怪今日社会心理建设的不振,仁义道德的不兴也!如果吴凤事蹟果眞删除,则新建吴凤庙,是否亦须拆除?而庙内树立的先总统蒋公亲题的「舍身取义」、严前总统的「仁必有勇」匾额,又将

  • 文章現代報人須識天命行天道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6期  作者:王洪鈞  出版时间:1993-01-20
    关键字: 王洪钧 中国报纸三大系统 悲悯精神

    政大新闻所教授■王洪钧做为一个现代报人,不应只以一位前辈报人为自身学习的典范,而应兼取各家之长,因为古今中外实有太多的报人范型足供法式。(注:王洪钧敎授认为现代报人须识天命行天道,而报业时代的来临,必由具有悲悯精神的报人来领导舆论。)如一九六〇年代以来,美国纽约「论坛报」的葛理雷(Horace Greeley)、「纽约新闻报」的赫斯特(William R. Hearst)、「纽约时报」的雷蒙(Hgry J. Raymond)等都有其办报的理想,尤其

  • 文章嚴明法紀 維護民主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31期  出版时间:1987-08-01
    关键字: 法治精神 民主意识 建设文明社会

    法治社会除了「德以柔之,敎以谕之,礼以禁之」而外,还当「法以惩之」,要让政治的争论上议坛,法律的诉讼归法院,自力救济所不应该;因为这只属于一种手段,目的仍在解决问题,不能因为一点小事便从事法外行动,而使恶性膨胀,不可收拾!要之,法律的尊严必须维护,法治的精神必须贯彻。年来社会纷争不已,就在法治不彰,特权横行。今者对日抗战适届五十周年,囘忆当时,那是地不分南北东西,人无论男女老幼,上下一心,精诚团结,乃能赢得全面胜利,光我华夏,而使沦陷五十年之久的台澎,重归

  • 文章唯善爲寶明德新民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45、46期  作者:文正言  出版时间:1990-10-01
    关键字: 双十国庆有感 时评社论 革命精神

    已有这些可贵的成就,但是仍如 国父所系念的:「革命尙未成功」,因为还有更重大、更高远的理想和目标,还未达成,我们必须继志承烈,完成第三期的国民革命,而革命重在力行实践,所以如何崇法务实,笃行践履,是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复兴基地上的同胞们,所应该深思体认的。笔者认为要实践革命理想,完成时代使命,需要具有下列足以象征革命基本精神的三宝:光、热、力,并且要充分的发挥这三宝的潜力,才能达到最高境界,这也是大学首章中所揭示的: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三纲领的精义所在

共111条记录 1/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