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秀才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藝文詩壇)由穿越異域到邁入議壇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4期  作者:秦茂松 出版时间:1994-10-03
    关键字: 议员选举 先祖 秀才 秦茂松

    △穿越异域民国三十一年,我出生于河南省郏县长桥乡秦圧祖宅,先祖为前清秀才,文学渊博,誉满士林,耕读传家,乃一殷实温暖家庭。抗战胜利后,国共和谈破裂,兵连祸结,民不聊生,民国三十六年举家离乡,顚沛失所,三十八年十二月随同父亲的部队,进入越南(当时越南尚未独立)即被法军集中管理,形同监禁,完全失去自由,法方每人每天仅支食米五公两,副食全无。行军跋涉途中家当全失,身无完物,眞乃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山水而飮,架木而栖,犹如原始生活。官兵眷属为争生存、争自由、争

  • 文章武进掌故——金坛秀才虞际唐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80期  出版时间:1975-05-15
    关键字: 秀才 虞际唐 推事 高堂

    前淸考取秀才,每县例有定额。常城武进,阳湖两县,童生报考数,各逾五百,而名额均限二十四名。邻县金坛入学额,与二县在伯仲间,应考童生,则不足二百人,得之较易。以故同是秀才,士林中辄多议评。同鄕虞际唐前辈,受业名师李世励门下,屡试不售,改考祖籍金坛,虽一发中的,亦骤难受人器重。科擧罢后,负笈京师法政学堂,毕业分发奉天宽甸县承审。民国后历任江苏如皋、淮安、丹阳、昆山、无锡各法院推事。抗战初起,奉调萧县,率眷赴任。二十七年苏北丰、沛、萧、砀各县,相继沦陷。据同院

  • 文章三笑姻緣中華鴻山的考證(六)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77期  作者:浦士英  出版时间:1976-03-20
    关键字: 秀才 县试 府考 院考 童生

    全国秀才,虽然有八万名之多,但是考上一个秀才,必须通过三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一关是县试,在寅己申亥年的二月举行,由知县出题主考,儒学敎官监试。考生不拘年龄,都称为童生,但是要身家淸白,非娼优皂隶子孙,取具保结,方能报名应考。县考要考四场或五场,每场一天,黎明入场,不给灯烛,要白天交卷。第一场要考四书文二篇,每篇试文不得少于三百字。另外考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第一场称为正场,录取从宽,文字通顺者,即可录取。其他几场考五经、赋策、性理论等,较不重要。凡

  • 文章晚清时墟沟的秀才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3、4期  作者:張樹莊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区域秀才 人物事迹 求学历程

    的两江总督相处友善,关系密切,官司的结果可想而知。后来吴昌庆被捕入狱,并死于狱中。到了清光绪年间,墟沟一带的秀才便多了。在墟沟后大门棺材山头上,有清光绪年间海州人黄道传的《云水荡胸》石刻。石刻中把当时墟沟一带名士、秀才的名军全刻上去了。石刻文字不多,兹录于下:「大清光绪己亥(一八九九年)季春下浣,海州里人黄道传登此观海。时风卷怒涛,浪花喷雪,振衣千仞,尘障一空,遂勒四字于石壁,以为雪泥鸿爪之遗。同游者邵君鸿举,姜君有珍,孙君贯英、燮臣,董君春成、心澄,及门

  • 文章秀才释碑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3期  作者:張樹莊  出版时间:1995-09-01
    关键字: 秀才释碑 抗日事迹 抗日历程

    连云市沦陷。陶惠甫因此受到日本鬼子的赏识,先任维持会会长,八月任伪连云市市长。但是,连云市的人民是不屈的,尤其是当地晚清的秀才们,素来德高望重,影响巨大。他们不愿为日本鬼子做事,闭门不出,大多以敎书为业。日本鬼子既恨他们,又拿他们没办法,但却想出了一个毒主意,想借机给这些老秀才们一个下马威。云台山地区的人民具有悠久的抗击外族侵略的历史,明朝时,抗倭名将戚继光于嘉靖中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曾来云台山巡视,并在高公岛海边竖了一块「防倭碑」。日本鬼子看到这块碑

  • 文章鄉賢黃仲則的不了情(五)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3期  作者:童致祥  出版时间:1972-04-15
    关键字: 黄景仁 远嫁 爱情 常州府 秀才

    轻轻地飘过景仁的身边走了出去,只留下景仁伤心地站在那儿……阿玉去了,走得远远的!但是哪怕阿玉嫁到天边,景仁也会想念着她。然而,想又有什么用呢?阿玉的确是确嫁给别人了,景仁简直没有办法排遣自己,只有写诗——写那无尽怀念的诗。另外,为着母亲的愿望,参加常州府的秀才考试,结果,三千多人他取了第一名,母亲乐得老泪纵横,但是景仁的心里想:「这有什么用呢?阿玉已经是别人的了。」不过,他心里时时存着奇想:是不是有一天阿玉会囘到自己的身边呢?景仁小小年纪,考中了秀才第一名

  • 文章徐州女秀才刘莫邪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41期  作者:胡康山  出版时间:1987-02-15
    关键字: 刘莫邪 《咏四季花》 女秀才 忠烈义女

    刘莫邪明洪武徐州人,幼失怙恃,鞠于江宁舅家,从师方孝友,读书颖悟过人,好学不倦,九岁能文,舅父爱如己出,一日其舅父设文酒之会,莫邪侍席咏四季花,其诗曰:「三秋桂子美钱塘,疎影横斜点素粧,十里芙蓉娇出水,春风花季满庭芳。」座上士人莫不赞美之,未几舅父卒,舅母不以有此神童甥女为荣,反认莫邪为不祥之物,将莫逐出家门,无所投靠,寄居于尼庵中,寅缘得识明太祖长公主,莫年及筓才华远播,甚为长公主宠爱,太祖闻悉召而试其学,遂赐莫为女秀才。金陵士人闻之,慕爱有加,多有

  • 文章江問漁先生遺作清明日遊踪吟二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杜雲海  出版时间:1993-09-01
    关键字: 江问渔 板浦镇 自幼好学 秀才 南京高等师范 教育厅长 校长 大学教授

    右诗选自「补斋诗存」,为灌云鄕贤江恒源问渔先生手著,逃过「反四旧」劫火,幸存不易,更赖其姻亲吴养三先生珍藏全册,携来台瀛。江鄕贤于民前廿六年诞生灌云县板浦鎭,自幼颖异勤学,中秀才后毕业于旧制南京高等师范,曾任河南、江苏两省敎育厅长、江苏省第八师范校长、上海复旦、大夏等大学敎授,清誉甚隆,尤其善诗能文,著作等身。玆蒙吴养三鄕长提供其遗作「补斋诗存」手稿自序及总目影本,幷刊于次,以广见闻。补斋诗存自序(依原稿、未用标点)余少时即性好诗歌间有吟咏但三十岁后始稍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