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2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旅臺雜記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46期  作者:一波 出版时间:1966-06-01
    关键字: 汶川 祝世德 人物回忆

    「全仗君家五万钱,渝州容我过新年。金分薄俸交情见,味具兼盘客意妍。石纽有缘多圣迹,琴台无讼亦神仙。关山险阻不难越,又出汶川向定川。」自注:「时君以汶川令调署筠连」。世德的古道热肠,使我至今感念不忘。但不知三十八年以后,他的下落如何,世界隔绝,一至于此,夫复何言!说到汶川,又想起右任师的「汶川纪行诗」七首,中有三首云:「石纽山前沙尙飞,刳儿坪上黍初肥。茫茫迹从何得?蹀躞荒山汗湿衣。」「坪上羌民余万户,坪前高处有颓墙。坪中父老说神,手斩蛟龙下大荒。」「

  • 文章渡地名考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張亦農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大禹渡 历史考证 大禹治水 神话传说

    渡是一个古老的村落,也是一处古老的港口码头。万里黄河有二百多个渡口,它是唯一以「大」命名的渡口。大渡地处黄河中游,据全国文物普査资料,大渡有一遗址,在村东五百公尺处,位于黄河北岸三级台地,略呈四边形。东西长五百公尺,南北宽四百公尺,分布面积约二十二万平方公尺,文化层厚二·五—三公尺,属于新石器时期仰韶及龙山文化遗存。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泥质红陶口钵和夹砂红陶片,其纹饰有线纹、弦文、黑颈弧线三角纹和圆点纹,器形有双唇小口尖底瓶、鼓腹罐、敛口

  • 文章咏大渡古柏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1期  作者:陳定一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大禹渡古柏 大禹治水 咏颂诗文

    皮里春秋纳汉魏,眼前九曲忆王侯;参天耸拔忠贞节,覆地长荫古渡头;大哉王曾息此,江山涌翠满神州。附记:山西芮城县黄河边有大渡,北依神柏峪,峪有古柏一株,下临黄河,目前树心已空,仅余空壳一皮,而周围甚粗,非三人所能合抱,历代有传言,谓昔日大治水曾于此树下小憩,后人为纪念王丰功伟绩,遂名此渡为大渡,此峪为神柏峪,古貌今容,尤为壮观,瞻仰之余,感而赋此。

  • 文章县地文人文概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9期  作者:王燦藜 方國鐸  出版时间:1981-09-30
    关键字: 禹县 地理位置 名字的由来 禹县历史沿革 城池街衢 禹县煤市口

    一、前言县地处中原,居全豫之中,滨九逵之衢,在大河以南,长淮之北,西连嵩少,东接陈许,山川绮丽,人物秀美,当四方孔道,为咽喉重地。自有夏肇封,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淸以来,上下三千五百余年,固素所称地大物博,号称名郡,而迄今犹甲东都之盛者,其星纒为房心,其封疆为韩都,其境域胜蹟:则为具茨之高,颍水之深,为拜道之宫,为享神之台,为驺虞之所游,为凤凰之所集。三古以还,英灵所钟,伟人辈出,巢许夙仰,高踪汝颍,固多奇士,若张留候之英风,辛佐

  • 文章明代先贤顾祖——对广西地理评述的精要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49期  作者:陳縱材 出版时间:1990-07-10
    关键字: 《读史方舆纪要》 顾祖禹 广西重要性

    中国文化学院创办人张其昀博士,于民二十九年春月,在贵州遵义陆军大学专题演讲时,介绍明代顾祖的——读史方舆纪要——一书说;此书是中国的国防文化瑰宝。方舆一书共二十大本,八百万言,台北黎明公司再版。民四十六年——五十二年,我任敎于国防军法学校、联勤财务学校时,对学生讲授国防地理功课时,亦曾摘要介绍方舆纪要的精华。广西之位置,偏居大陆西南,地理特殊,先贤亦有评述,玆将其精要抄录及浅注。以供阅读!一『广西在五岭西偏,襟带三江,隄封甚广……桂林以密迩湖南,声援易

  • 文章傳説啓母嵩山化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4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1973-04-25
    关键字: 大禹 启母石 嵩山 涂山氏 神话传说

    五岳之中岳乃谓嵩山,其山之东支脉为太室山麓南面,有一「启母庙石阙」,相距不远就是约有四丈多高的一座大石头,所称之「启母」,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启」又是谁呢?原来「启」是「大王」的儿子,启的母亲就是大王的妻子「涂山氏」。大历年治水有一天到了轘辕山下,想打开这座山,好让水流通过,但一时之间无法劈开大山,便自己来动手;相传是熊变化的,此时他变了一头巨熊,企图撞破轘辕山,来为洪水开路。不料他的夫人恰于此时到来,看到丈夫竟是一只熊,她羞愧无已,囘身便跑

  • 文章重修邓氏始祖公墓纪实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26期  作者:鄧超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邓氏始祖 公墓 重修纪实 纪念碑文

    唐末五代之乱,郑州、洛阳等地,时有战争。公墓原葬洛阳;献公避乱,负公骸骨,间道至江西。元末乱起,吾族又避乱,相率迁徙,族人奉公骸骨葬于湘鄕十一都白龙鄕珠碧湾。经长久时间,历年战乱与人民挖掘,公墓已荡然无存!超既知公墓在湘鄕原籍,发愿出资重修公墓,以报祖恩。民国八十三年(一九九四),嘱住湘鄕舍弟起超,专程前往勘察评估。回函答复谓不仅墓已早无,连原墓地点亦无迹可寻。超再嘱起超动员全家作地毯式蒐寻,并寄去人民币八百元补贴费用;结果,皇天不负苦心人

  • 文章登封城外啓母石考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2期  作者:李青松 出版时间:1972-02-01
    关键字: 启母石 淮南子 列女传 夏禹 石室

    河南登峰县城东数里,直嵩山万岁峰之下,有巨石,斜覆地上,其南端没入土中,北端上仰,离地数尺,广约半亩,人可以栖止其下,曰启母石。汉书武帝纪:『元封元年,行幸缑氏,诏曰:「朕用事华山,至于中岳,见夏后启母石。』注应劭曰:『启生而母化为石。』师古曰:『启,夏子,其母涂山氏女也。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方作熊,慙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事见淮南子。』此说荒唐

  • 文章常州府二位卓越的文化名人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62期  作者:倪建中  出版时间:2008-01-30
    关键字: 常州府 文化 名人 杨潮观 顾祖禹

    备办盛宴庆贺寿辰,刘婆伺机婉诉艰辛往事,晓喻不能忘本,终于感动寇准而罢宴。《却金》写东汉杨震赴东菜(郡名,山东半岛古登州、菜州之地治所在今掖县)太守任所,途宿昌邑驿馆,其学生县令王密深夜造访赠金以报知遇提掖之恩。他断然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相拒绝,对王密严词告诫:「算你若干俸,几多禄,够得倾囊讨好,料无非是民脂民膏层层扰,好将半去肥家半奉高(上峰)」。眞是一语道破官场积弊,深刻尖锐地指斥了古今贪官污吏「刮地皮」的行径。二、顾祖顾祖著《读史方舆纪要》。顾氏

  • 文章县地文人文概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10期  作者:王燦藜 方國鐸 出版时间:1981-10-30
    关键字: 禹县 占地面积 行政区域划分 禹县地理形势 历代兵家之地

    四、疆域之疆城,东临旧许,南限汜城,西薄阳人,北通制泽。县境幅圆,东西距一百四十里,南北距九十五里;全县面积四、四七八方公里。县县城在河南省会开封西南二百八十里,(道光志载三百廿里误)自县城东北一千八百里至北京城。其县界四至八到如下:东至泉店三十五里,接许昌县界,抵许昌县城九十里。西至大江嘴山三岔口一百零五里,接临汝县界,抵临汝县城一百八十里。南至阎寨四十五里,接襄城县界,抵襄城县城九十里。北至石门寨五十里,接密县界,抵密县城一百二十里。东南到黄冈店

共22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