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生活文化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提倡生活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6期  作者:文寧 出版时间:1986-06-30
    关键字: 生活文化 衣着打扮 饮食起居 娱乐活动 小品文

    所谓生活文化,指的是衣、食、住、行、育、乐的文化。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果,人民丰衣足食,但这并不表示,一般人知道如何过活,如何适当过充实的、有意义的生活。就衣而言,台湾的衣服可谓价廉物美,一般人的衣柜里都有衣满为患的烦恼,但很多人不知道如何适当的穿衣,许多男士们不论在何种场合,都是西装革履,女士们登山郊游仍穿高跟鞋。至于配色,不少人的衣服实在令人眼花撩乱,一套非常正式藏靑色的西装里,会出现一件美国西部牛仔穿的花格子衬衫,再挂上一条大花领带。至于食的方面,这几

  • 文章投资文化建设是长远的工作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12期  出版时间:1986-12-30
    关键字: 文化建设 精神生活 社会发展

    邱主席说:加强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拓展国民生活领域,充实国民精神生活内涵,提升国民生活品质,创造有利于文化发展的环境,以巩固社会各方面的建设成果,发扬中兴精神,奠定复国建国之基础。文化依需求种类分,有器用文化和精致文化,这两种需求要相互调和。我们的社会不断的在追求快速的经济成长,已逐渐成为富裕的社会,丰衣足食,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大家都没问题时,人们应同时重视追求属于立国传统文化结构的精神生活,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加强的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一件「投资性」长远

  • 文章阿拉伯文化簡介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鄕會會刊》 第21期  作者:陳祖維 出版时间:2007-02-25
    关键字: 阿拉伯文化 伊斯兰教 地理人文 生活方式

    阿拉伯社会延地区约五百廿五万平方英里,百分之八十为沙漠区域,自穆罕默德于西元六二二年迁徙开始,传统观点,认为阿拉伯人为游牧民族。目前阿拉伯人数几乎占世界人口百分之五。由于西方国家的都市化及工业化之影响,大致阿拉伯人有半数居住于城市,男性与女性有更多人受教育,受雇工作机会愈见增多。在新的阿拉伯社会中,仍然保持传统的阿拉伯价値与精神。如对家庭的忠诚持续至今,仍为阿拉伯首要的优良品德。宗教同时也是阿拉伯人生活的重心。伊斯兰教起源于西元第七世纪,主要集中于阿拉伯

  • 文章98年美國遊有感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8期  作者:杜泰生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美国游 美国生活 美国概况 文化差异

    十年前我在雷诺闹了一次急性肠胃炎,在当地一家基督医院,住了四天三夜,曾被列为病危名单。最后虽然捡回一命,但依然找不到病因。那次住院医疗,虽因有了保险,并没有花费多少金钱。但对我而言,不啻是次生命的转折,我心里想,美国,我是不会再去了。不再想去美国,并非一种发誓,也不是一个承诺。单纯就是不喜欢美式的生活。尽管我承认,住,是美国最应被赞美的:安宁、宽敞、舒适,但是其余的就令我不适。出门必须开车、生活单调,好像除了逛MOLL,就只有上超市。想要到某地游玩,开车

  • 文章我國邊務政策之新方向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4期  作者:馬景銘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改善边疆人民生活 普及教育 幅员辽阔 交通不便 中华文化的伟大

    藏籍同胞的向心力,已受到「分歧观念」的左右,而对母体发生了错误的「排拒倾向」。不论这种倾向是由于外力的挑拨和摆弄,或是由于本身的愚昧和无知;我们都该认眞检讨一下我们的边务政策,是否犯有错误和如何补救缺失。首先,我们认为因袭满淸时代的那种羁縻怀柔的愚民政策,应该予以抑弃;改絃易辙,制订一项以改善整个边疆人民生活为主的边务政策。舍此而外,表面上的某些「优遇」都无关宏旨。而眞正的民生问题不得解决,敎育不能普及,我们的边疆人民和领土,便随时都有被挑拨分崩离析的危机

  • 文章索羅門島簡述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3期  作者:朱蔭松  出版时间:1985-02-15
    关键字: 所罗门岛 地区简介 历史发展 地理位置 文化教育 生活习俗 经济发展 地区资源

    索罗门岛是在南太平洋里的一个独立岛国,与中华民国有正式邦交,因交通不便,很少有人前往旅游,该国的情况,也很少为人报导与注意。今(七十三)年六月,本人由我国外交部的委托,组团前往考察五天,与该国的财经首长为了投资设立一座小型面粉厂的计划作详细硏讨,顺便考察该国的工商发展情形及民间生活状况,今天向在座的鄕长们作一简单报告:索罗门群岛过去由英国统治,一九七六年获得独立,由人民选擧总理,下设各部门综理国事,是一个民主立宪的政体。一九四二年八月,因该岛有重要战略

  • 文章「老年人人」的面面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4期  作者:李家勤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老年生活 人口老龄化 中华文化 传统文化 社会福利制度 老龄社会

    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老蚕作茧—苏赋石芝诗:「老蚕作茧何时脱,梦想至人空激烈。」·老骥伏枥—魏武帝乐府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谈到「老年人」的问题,令我想起马总统今年三月间台湾走透透行程中,在走访嘉义县水上乡时,曾经在该乡鎭的老人文化中心发表过一次演讲,他当时向听众保证说:「请大家不要担心,政府已经为照护老人的工作『准备好了』。预计在五年内将投入新台币五千亿元用以改善老人的『生活品质』」,也谈及有关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