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灌云县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東海灌雲分縣紀事本末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 特刊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灌云县 方志资料 史料记载

    讨论,经决议从海州所属东南板浦、大伊山等十五鎭(此为征收钱粮地藉册名称)划出,另设一县,咨请省公署执行。初议会命名为朐东县,嗣经省公署核准分县后,改称灌云县,取新县治内有灌河及云台山之义,并派南通籍省议员沈臧寿为灌云县第一任民政长,县治即设板浦,同时海州亦易名为东海县。州城人士,亦不甘服,赴省赴京控诉,所擧理由:一为现在东海县所属区域土地,不及灌云肥沃,仅商业上因新浦辟为商埠,略优于灌云,今后地方建设经费,从何筹措,实为当务之急,二为临洪口及大浦在地形上应属

  • 文章灌云县所属区乡镇名称暨区乡镇长姓名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暮陽  出版时间:1981-09-01
    关键字: 灌云县 行政沿革 乡镇长名录

    灌云县原辖七个行政区,嗣因陇海铁路终点与云台山滨海相接,省府遵 国父实业计划在海州建设二等商港,乃设置省辖连云市,直接管辖,俾资发展,是以将灌云县第七区全境,整个云台山,以烧香河向东经大小板入海,西至南城板新公路口,为灌云县与连云市之分界。灌云县所辖六个区,一百五十余鄕鎭,胜利后奉令整编为七十五鄕鎭,并改区公所为区署。贯以所在地之地名。例如第一区为同兴区署。兹应海州文献社,蒐集各县市鄕鎭资料,特会同第四区区长潘万宪第五区区长徐君执第六区区长张效农等多人

  • 文章灌雲是個了不起的地方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卷 第1期  作者:杜從  出版时间:1980-06-01
    关键字: 灌云县 特产 风土习俗 地方风貌

    (一)灌雲是我土生土長的地方,實在想不出有什麼了不起之處;相反地由於水利不興,成大遍的農田,幾乎年年夏秋之間,不是水澇就是旱魃,或是蝗蝻成害。其次是人民貧困,盜匪猖獗,每當靑紗帳起(高梁、玉蜀黍接近成熟的季節),嘯聚數十百人,甚至數千人,佔據一方,旌旗招展,號角喧天,燒殺搶刼,爲所欲為,爲害之烈,較天災尤有過之。本刊特刊號曾載過胡建中先生敍述當年在江蘇省立第八師範敎書時,放假夥同一群浙江及蘇南一帶的老師返家,途經灌雲龍窩蕩地方遭土匪洗刼的故事,可見一斑。...

  • 文章灌雲建縣的前前後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鄒平彥 陳龍山  出版时间:2003-06-01
    关键字: 江苏灌云县 地理位置 建县历史 分治纠纷 辖地变化

    灌云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东临黄海,西接沭阳、东海两县,南与灌南县交界,北与连云港市区毗邻,境内「得交通之便利捷,占河山之秀丽,据渔盐之地利,享物产之丰盈」。她历史悠久,早在六千五百年前,今县城大伊山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其隶属变更频繁,东魏至淸,主要归海州管辖,一九一二年海、灌分治,灌云县正式建立,二〇〇二年是其九十华诞,县政府为此举办了一系列庆祝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追溯灌云建县前后历史,其间有着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本地学人对此多有探究,但由于资料的匮乏

  • 文章江蘇各縣巿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14期  作者:朱沛蓮  出版时间:1975-06-20
    关键字: 灌云县 行政区划沿革 地理状况 经济文化条件

    灌云县沿革 本海州之东境,民国元年分置灌云县,以南有灌河,北有云台山而名。县治设于板浦鎭。民初隶徐海道,抗战后属第八行政区。疆域 东与北俱滨黄海,南界涟水县,西界东海县。面积六百八十万四千亩,计二千七百八十一方公里,分为七区。人口 六十万九千一百零六人。(内政部三十五年统计公布)山川 大伊山,小伊山皆在治南,东陬山,西陬山皆在治东。伊卢山亦作伊莱山,与卢石山、句卢山,称三卢,韩信为楚王,鎭于三卢,即此。云台山在东北,古名郁林山,又名郁山,又名苍梧山,亦

  • 文章鄕行掠影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4卷 第3期  作者:辛子方  出版时间:1992-09-01
    关键字: 江苏省灌云县 建县八十周年庆典 庆祝活动

    灌云县建县八十周年大庆,于九月十五和十六日在伊山鎭伊山宾馆擧行,邀请赴会者,有旅居台湾、港澳和国内各城市灌云籍人士百余人,十五日上午大会简单而隆重,没有任何仪式,会后灌云出产商品展览揭幕修,下午齐赴板浦参加李汝珍纪念馆开幕典礼。当晚就在伊山宾馆内露天广场演出晚会,一连串的庆祝活动,内容没有政治色彩,纯为表露鄕土气息,设计得难能可贵。此时此地,値得赞美。(注:灌云县建县八十周年庆祝活动在伊山宾馆擧行。)(注:会场门外群众列队迎宾。)(注:来宾及与会人员陆续

  • 文章大、小柴市地名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1期  作者:張明達 張炳超  出版时间:1996-03-01
    关键字: 地名考证 地方志 大柴市 小柴市 灌云县 地名录

    凡从新浦去灌云县城伊山鎭的人,大概都要经过灌云县的两个「市」,即大柴市和小柴市。其实,这两个「市」,只是灌云县下车鄕境内的两个普通村庄。村庄怎么成为「市」?为此,笔者作了一番考证:翻遍海州的权威志书《嘉庆海州志》,并没有大、小柴市的地名。《嘉庆海州志》成书于一八〇五年,显然,大、小柴市是在一八〇五年以后才成名的。在灌云县交通史料中,曾几次出现磨行口这个地名,而在现在的灌云境内却没有这个地名,我们抓住这个重要资料,首先从地理位置上去考证:查陈宣《海州志

  • 文章民間造船業趣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張明達  出版时间:2002-03-01
    关键字: 江苏灌云县 民间造船业 拜师学艺 生活规矩 修造船舶

    灌云县海连原,境内河流纵横,自古盛产鱼盐。盐运都以木船经海运和内河运输为主,因而,船舶的修造业也就历世不衰。数千年来,船舶的修造都由民间流动的水木工匠所担负。工匠们有其自发的组织和艺规制度。工头俗称为大师傅,是工匠中辈份长,技术高的人,工头统带一批小工头,小工头带领一批工匠,由工头统一领导,他们大部分都是师徒关系。学艺要通过祖传或师传两种途径:将手艺直接传给后代的谓之祖传;将手艺传给徒弟的谓之师传。拜师学艺,先经人介绍,说妥后,徒弟家备办酒席,请师傅及

  • 文章賀灌雲建縣90週年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3期  出版时间:2002-09-01
    关键字: 江苏灌云县 建县90周年 发展变革 赞颂诗文

    ——呂佳芳灌水長流映碧空,雲山滿木綠蔥蘢;欣逢九秩抒豪雅,喜遇千行沭煦風。物有糧豐商市旺,兵精民富國邦雄;歡呼我縣龍騰起,入世昌榮永盛隆。步前韻——沈其湘軸水滢滢漾太空,盈眸花木碧蔥蘢;旺時百業舒偉志,盛世千行唱大風。縣富民强尙賈茂,兵精糧足國魂雄;騰飛經濟春潮湧,加貿興邦久旺隆。——張兆雄激蕩風雷九十年,披荊斬棘地翻天;振興經濟千鵬舉,發展科硏百業繁。黃海波揚迎盛世,灌河浪湧換新顏;倡廉反腐東風勁,春滿伊山笑滿園。★ ★ ★風雨滄桑九十年,灌雲大地換新...

  • 文章海州府晚清秀才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張兆雄  出版时间:2002-03-01
    关键字: 灌云县张宝山 历史来历 张宝 张氏家族 家族往事

    灌云县龙王荡的张宝山是比较出名的小山,附近二百多里内年龄大的人都知道它的来历与名气。原来的居户都姓张,无他姓杂居,张姓原为苏州阊门人,「红蝇赶散」先祖讳张宝公带着妻子周氏及儿女来到「幽芦山」(今张宝山)安家落户,以垦荒种地兼打猎为生;自从张宝公占据了这方宝地,子孙繁衍,丁财两旺,渐成旺族,是其他村庄所不及,更因族中多出力大之士,使其异村他姓遇事让其三分。二曾祖大森公讳开林,字竹轩,考名大森,是族中力大者之一,是张氏定居后按宗谱排列(宝殿永成祥,世林敦之兆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