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澎湖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旅加山東聯中同學常永棻等啓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4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88-12-20
    关键字: 澎湖惨案

    母年逾八十,校长之子女当时皆极幼小,今远处海外,虽有心翻案,而格于环境不知从何着手。烟台联中同学自然应尽全力,而凡我山东联中同学亦应义不容辞。缘敏公校长之仗义出头,系感于当时澎湖军人失信于敎育当局,视数千投笔从戎同学为其揽权割据之资,而不以国家为重给予军训衞国之余应有之敎育,其义行绝非为其子女,亦非仅为烟台联中同学,当时年龄不足而被强置于军中重回子弟学校者各联中之同学皆有。敏公之牺牲换得日后全部同学的退役及复学,方有今日之成就。我等愿借此公开信向国内全体联中

  • 文章周于仁與臺灣文獻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03期  作者:一波 出版时间:1971-03-01
    关键字: 周于仁 澎湖志略 澎湖通判 十六韵 观海 《台湾文献》

    吾川安岳周于仁先生,于清初曾任澎湖通判,并编有「澎湖志略」一册,实则他早在福建将乐县任官时已很留心台湾史地了。清康熙三十七年四月,浙江杭州人郁永河奉命自福州来台,到北投采购琉磺,曾作「渡海舆记」,到雍正十年,周于仁得该书抄本,乃以之付梓,并作序言云:「余幼政举子业,读台湾荡平表文,其中点缀名称,多不能悉。晚年筮仕永春,去台不远,然未经目击,得之耳闻者,又语焉不详;海洋奇状,究未爽心于心目间。幕友袁君黻皇,携有渡舆抄本,余读之条分缕析,指说详明;大记之外

  • 文章澎湖冤案我的受害经过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盛士畊  出版时间:2000-06-20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澎湖冤案 澎湖编兵经过 顽固队管训 管制自由 平反工作

    壹、前言民国三十八年山东八所联中,凡八千师生在澎湖的冤狱案,我是受害者之一,半世纪以来,我也曾追随先进为平反工作,略尽绵力,可是当去年申请平反时,我却被所谓「七人小组」排斥在外,内心至感不平,爰将当年受害经过曁感想,略陈于后,以就敎于鄕贤先进:贰、我到澎湖被编兵的经过民国三十四年,我初中毕业于烟台市立一中,以成绩优异得直升该校高中,尙未上课,日寇投降,中共攻占烟台,将该校改称东山中学,在中共眼里我是不受欢迎的敎条主义学生,备受打压。三十五年二月我逃往靑岛

  • 文章澎湖防衞司令部子弟学校命名经过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3卷 第4期  作者:王志信 出版时间:1988-03-20
    关键字: 澎湖 防衞司令部 子弟學校 命名 流亡學生

    本文作者王志信篤修先生,爲當時該校副校長,校長由司令官李振淸將軍兼任,校務係由王副校長負責。

  • 文章我的长子孟庆康也在澎湖被编兵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孟憲蘊  出版时间:1997-06-20
    关键字: 山东流亡学生 澎湖 被迫编兵

    运送往台湾澎湖就读。旅湘山东各校,遂即迁往广州,四联中初中部学生,是住在广州珠江南岸宏德国民联保学校,在这里又待了一个多月,直到六月底,才在黄埔码头上船,是一艘九千多吨一一五号登陆艇,仓底放了二十八辆二次大战日本战败遗留下来的坦克车,底仓和甲板上统统都挤满了人,挤的水泄不通,老天忽又下一阵大雨,甲板上的人都被淋成落汤鸡,但是谁也动不得。直到七月五日晩开船,一夜过去,到了拂晓,就远远望见前边海面上,出现了几叶浮萍,在海面上荡漾,再近了就看出来是几个小海岛,大家

  • 文章忆故友人张运昌先生、尹载五君——澎湖冤狱案外一章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李九青  出版时间:1997-06-20
    关键字: 澎湖冤狱 追忆友人 张运昌 尹载五

    澎湖冤狱案,屡经身受其害者之多方写实报导,为一历史上的大悲剧案件,不再赘述。然有与该案有关者虽身未受牢狱之灾,但因此案造成身心莫大伤害者,亦有其人,我的已故友人张运昌先生便是其中之一。张运昌先生系山东省招远县人,民前三年生,北京中国大学国文系毕业,任职敎育界,曾任中学校长(前苏澳鎭公所秘书张〇〇君)即其门生。率同该校学生流亡来台,在澎湖时把他编入部队,他自认是校长,就向带队的人争论。他这一争论不打紧,就被左右开弓重重的打了几十个耳光。两眼火星直冒,双耳也

  • 文章泉州與台灣的關係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4期  作者:朱希聖 出版时间:1980-08-01
    关键字: 福建 海底火山 澎湖 隋炀帝 郑成功

    据地质学家的考証,台湾原是福建陆地凸出海面的一部份,后来因为受海底火山的喷发,剧烈震动,致使地层从中段陷裂,形成今日的台湾海峡;那被孤立在海上一端的大岛,就是台湾;中间零星的碎地,变为澎湖列岛。公元前一千七百四十年,正当三国时代,孙权统治的吴国,曾派出一万人的军队,由水军校尉卫温、诸葛直等人率领,向海外探险,以求开拓海外疆域,那时就发现了「夷洲」,亦即是今日的台湾;在「夷洲」上,当时已有数千居民,有一部份居民随着吴国的水军迁居大陆。台湾正式划入中国版图

  • 文章我对澎湖七一三编兵的一些记忆(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1期  出版时间:2000-06-20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澎湖七一三编兵 具体经过

    ⑴任绪志(四联中二分校)前天顷接冠五兄电话,嘱我提供一些流亡学生被编兵的实情,在宋校百年诞辰纪念集中,我曾以流浪三部曲为题,仅依个人的记忆,略述一点,这两天又将往事,电访几位老学友加以查证,略陈于后:山东各流亡学校,分两批到澎湖。第一波是一、二、三联中及烟台联中;乘商船济和轮抵达渔翁岛海域,再换乘小船登陆,住在渔翁岛各营区。七月十三日编兵时,以上各校同学未在澎防部。第二波是四、五联中及昌维临中,于三十八年七月三日,在黄埔港搭海军中字一一五号登陆舰,七月

  • 文章颂山东流学生唐克忠澎湖入伍血泪史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3期  作者:楊敏奎 出版时间:2002-12-20
    关键字: 山东流亡学生 唐克忠 澎湖入伍 诗作

    山东流亡学生中,知名度高唐尧忠。三十八年六月里,广州渡海澎湖城。师生男女八千众,澎湖岛上扎了营。细心师长安排下,马公子弟学校成。理应学生进学校,军中阻挠难成行。卅九师长韩凤仪,澎湖司令李振清。二人联手组军队,挑选男生去入营。澎湖大院整编队,强迫大小都当兵。尧忠当时个虽小,立论是非陈述情。滔滔不绝理由在,广州协议定得清。未成年者不入伍,继续学业期有成。男生当兵有承诺,半日读书半日兵。高中毕业凭自愿,升学留营自斟情。任何势力不阻拦,协定有人来证明。教育部长

  • 文章周于仁首修澎湖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41、42期  作者:一波 出版时间:1966-01-01
    关键字: 周于仁 地方志 澎湖 史料 地方文献

    有淸一代到台湾做官的四川人不少,但在台湾修过地方志书者并不多。我前囘提及的周于仁(见本刊上期)却是其中的一个。澎湖厅志卷六名宦传说:「周于仁,字纯哉,别号仙山,四川安岳县人,康熙四十七年擧人。初知永春县,上官以为能,调将乐,擢澎湖通判,遇事果断,天植之性也。调澎湖戍兵,素称骄悍、欺凌渔社,一绳以法,不少假借,民赖以安。雍正十三年奉檄淸查地亩,劝民首垦,垦地一百四十余亩,报升网绘沪税三十余两,资给牛种耕具,吏无侵渔,民沾实惠。俸满后因病吿假囘籍,澎人建祠祀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