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海州历史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历史成因浅析 中国南北的分界点——连云港市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相恆伯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南北方分界点 社会习惯性 语言特征 饮食习惯 交通运输特征 植物特征 海州历史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相恒伯先生,赣楡人,公元一九四一年八月生,天津轻工业学院毕业。曾任江苏省盐业公司经理多年,在职期间,多次赴全国各地进行业务考察。由于相君自幼热爱文史,因而藉业务考察之便,从事对各地人文历史之调查硏究。结果,相君在硏究考证中发现,连云港市应为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点,于是,以此观点,撰述本文,冀能作为学术界的一份硏究参考资料。

  • 文章方志、家谱所见明末淸初——时期的海州社会状况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朱炳旭  出版时间:2001-09-01
    关键字: 清初历史 海州风貌 农民起义

    人民是穿没有穿,吃没有吃,饿了就剥榆树皮吃。这种生活与明天启年间「日午寻求草实餐」相比,没有任何进步,要知道,这中间跨越了四十个年头。而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开始的截海再令海州人民离乡背井,流离失所。在明末清初时期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海州社会充满了饥饿、死亡、战火和泪水,这个时期的海州社会状况是一部血和泪的历史

  • 文章半世紀前徐海遊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唐秉玄 出版时间:1981-03-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海州建制 社会风貌 历史沿革

    鹽城唐秉玄先生,早歲任東海縣敎育局長多年,近在中外雜誌發表「半世紀前徐海遊」一文,對當時東海敎育事項記述甚多,玆摘錄其文內有關東海部份刊出。

  • 文章百年醫院·煥發英姿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張彦忠 金同法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医院历史 海州风貌 长老会 传教士

    在古城海州,有一座高耸,极具现代特色的高楼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它在新世纪第一个春天正式启用,向人们展示出这所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医院的翘楚风姿。站在这座现代化的综合大楼前,面临习习晚风,不由引起我对这座百年医院的回忆。清光绪三十四年(一九〇八)。美国基督教南方长老会传教士、医生慕庚扬来到海州西门外,租借民房八间,开办西医诊所,边看病、边传教,此即为连云港市西医之始,也是今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前身。一九一四年医院接受美国实业家嘉尔汉女儿爱伦丽

  • 文章回憶海屬地方的儺戲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倪爾敏 楊士采  出版时间:2003-03-01
    关键字: 傩戏 历史渊源 海州僮子戏 演唱形式 风土习俗

    兼具赏心悦目的功能,甚至成为农村惯常的文娱活动。海州地区的僮子戏,一般以三种形式进行演唱:一是「烧猪」:二是「打邪」(有的地方说错了,说成「打仙」);三是演唱「牛郞戏」。僮子戏的唱腔比较单调,具有悠长古俗或沉闷哀惋的特色。在「烧猪」和「打邪」时,用的主要乐器是扇式狗皮鼓和大锣,有时也配用手摇式铜钟。在演唱「牛郞戏」时,有类似京剧舞台的锣鼓家什,但狗皮鼓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僮子戏来说,狗皮鼓尤如京剧舞台上的京胡子,用它与僮子腔「主配」,便形成僮子戏特有的韵味

  • 文章海州的甲子河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韓世泳  出版时间:2002-06-01
    关键字:海州甲子河 开河工程 港口经济发展 历史考证

    甲子,唐知州乃命其为「甲子河」,同时将城东门下之石桥也定名为「甲子桥」。甲子桥碑,至今仍立于桥之南侧。甲子河开挖后,海州东南诸鎭粮草,便源源不断地通过运盐河,经新浦口,直接运至城东门外甲子桥下,由车伕转运城内入库或上市。海州城内东大街由此成了粮草运输要道。日久天长,那滚滚车轮,在大街龙骨路条石上辗过的深深辙印,便是最有力的历史见证。尤其在甲子河开通之后,古城海州与大运河沿岸诸城鎭的往来,更是日后海州赖以繁荣发展的最大基础!另外,甲子河开成后,也使得新浦口从一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