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泉州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古时代的刺桐城泉州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4期  作者:葉苔痕 出版时间:1980-08-01
    关键字: 泉州 文化城 闽南 泉州 马可波罗 石刻

    凡是居住闽南较久的人,都会知道泉州是座古代的文化城,因为这个地方历代文人辈出,在文化上有了很多贡献,所以有『海滨邹鲁』的雅号。近代以来,由于晋江人的向外拓殖,相率南来,菲律滨,马来亚,印尼以及印度支那,处处都有晋江人的足迹。因此,这个闽南的文化古城,便成为海外华人眷属荟聚之区了。据笔者所知,古代时泉州,不仅仅是座文化城,最重要的,它还是个中国中古时代对世界通商的大港。元代以后,世界各国人士的来到中国,都是从泉州港出入的。公元一二九〇年(元世祖时)来华任枢

  • 文章發揮海濱鄒魯的精神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5期  作者:新嘉坡 陳延反 出版时间:1980-10-01
    关键字: 晋江 泉州 宋朝 海滨邹鲁 新加坡

    自从公元四世纪,中国被北方的胡族侵入,东晋士人大量南迁,促使南蛮之地获得移民的开垦,到了宋朝时期,文化兴盛,我们家乡人材辈出,如陈从易、曾怀、洪天锡、留正、曾从龙等人,或为宰相,或为状元,都是以文学胆识影响中国的政教人物,所以,我们的泉州一时有「海滨邹鲁」的称誉。「邹」是指孟子的家乡邹县,「鲁」是指孔子的家乡曲阜,都是文风茂盛的地方,以此来形容我们僻处海滨的泉州,那是特殊的光荣。我们泉州人,都是东晋移民的后裔。遥想我们的祖先在千余年前,避难南迁,聚居在晋

  • 文章泉州古乐(中)(一)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2期  作者:余承堯  出版时间:1968-06-10
    关键字: 泉州市 古乐 音乐文化 史料记载

    曲十八阕,与齐东野语所记乐府混成集中霓裳一曲,共三十六段合,是三十六段,每二段为一遍,即十八遍,与白石的十八阕同,淸乐法曲出自一脉,隋的法曲,即是淸乐,唐的淸乐,转入法曲,二者示应视为两物,故硏究南管泉州古典音乐,不可不知现存的淸音雅乐,大曲部分,是一个重要寻源溯流的问题。燕乐二十八调 宫声七调商声七调角声七调羽声七调唐武德初,高祖年号朝廷宴亨,仍隋旧制,奏九部乐,即一、燕乐,二、淸商,三、西凉,四、天竺,五、高丽,六、龟玆,七、安国,八、疏勒,九、康国

  • 文章泉州宋代的海船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4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0-08-01
    关键字: 泉州 刺桐城 重要港口 马可波罗 宋代海船

    古代的泉州城,称为「刺桐城」;泉州港,称为「刺桐港」。那是因环绕东西南北四大城门,栽遍刺桐树的缘故。刺桐树,属于高大乔木,树干挺拔,皮色靑白,树叶阔大,枝干长满尖刺。每到夏天,盛开红花,一树灿然,似火焰烧空,勃勃生姿是好看。晚唐诗人陈陶有咏泉州刺桐花诗:「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可怜虎竹西楼色,锦帐三千阿母家。」杨愼在「刺桐花行」一诗中写道:「红欺鹦啄浅,砂点鹤头鲜,连枝千炬烂,照水百枝然。」海船抵达港口之前,从海面上远远看见这丛丛簇簇的刺桐

  • 文章昔时泉州与新加坡贸易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4期  作者:鄭文輝 出版时间:1980-08-01
    关键字: 新加坡 华人 海上交通 龙牙门 泉州贸易

    华人到新加坡经商与拓荒为时已久,在莱佛士登陆新加坡之前四百年,就有福建泉州与新加坡的贸易记载,在元朝末年汪大渊所著的「岛夷志略」一书中,曾提到当时泉州与新加坡通商贸易的情形。中国元朝时代,海上交通频繁,与南洋羣岛贸易发逹,且在泉州、上海、澉浦、温州、广州、杭州、庆元设置有七个市舶司,所以通南海贸易,使臣往来不绝。在这其间,泉州与新加坡的贸易很繁盛,而泉州人也开始在新加坡居留下来,这是中国人在新加坡开始居住的最早记录。据汪大渊于一三四九年来新加坡返国后著

  • 文章在台灣看梨園戲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9  作者:龔書綿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福建泉州 传统文化 南音 梨园戏 往事回顾 观剧有感

    (作者曾任台北師範學院教授目前從事文藝寫作。)

  • 文章鄉先賢 李卓吾的故居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7期  出版时间:1984-12-01
    关键字: 明代法家代表 林李同宗 林李宗祠 泉州李氏族谱

    李贽是明代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泉州人,公元一五二七年(明嘉靖六年)农历十月二十六日,生于泉州府晋江县县城南门,即现在泉州万寿路一五九号。李贽本姓林,他的先祖及本人,因种种原因改为姓李。根据宗祠称谓及族谱「凤池林李宗谱」、「淸源林李宗谱」所载,对李贽均有林李同宗的说法。李贽原名林载贽,号卓吾,又称笃吾,因泉州别号温陵,故他自称温陵居士。后在河南共城(即辉县)任管敎育的小官时,因当地苏门山有百泉,他即景生情曰:「吾泉(州)而生,又(百)泉而官。」故自谓百泉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