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梅州市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建設梅州巿爲梅花鄕大家一起來——瑣談梅州種梅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1期  作者:張耀君 出版时间:1997-02-15
    关键字: 梅州市建设 梅花乡 梅花协会 种梅

    一、種梅瑣談一九九六年四二九梅州中學校慶,適逢高中二十三屆與初中二十九屆校友返校慶祝,因爲我的小妹張津雲係高二十三屆校友,與熱心種梅的溫懷粦校友同受邀返校參與熱烈而莊嚴的校慶,我則代表台北校友會陳會長思明捐助母校種梅款港幣二萬元,老校長鍾皎光先生捐助種梅款二千元新台幣及高八屆台北校友捐助種梅款新台幣壹萬元,全部交給劉錦昌校長,以表達台北校友對母校植梅贊助的心意。開完慶祝會後,由校長帶領校友們約有五十多人參觀校園所植梅花,並由校友曾雪麟、李歷、葉選鈞、溫懷...

  • 文章建设梅州市为梅花鄕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9期  作者:本會提案  出版时间:1995-02-12
    关键字: 梅州市建设 梅花乡 建设办法 客家传统

    本提案係本會鄉賢張耀君先生、楊理事長尚霖倡議,本刊總編輯溫懷粦先生撰擬。並獲世界客屬總會、嘉應同鄉會、東山中學梅州中學在台校友會之連署發起。於世界客屬第十二次懇親大會提出,在各代表團團長聯席之預備會議中審查。復經本會代表團溫團長懷粦在「客家學術硏討會」中提出並作闡釋,經與會學者專家代表認爲與建設精神文明,弘揚客家文化相輔相成,熱烈支持,一致鼓掌,在全場歡呼聲中通過。大陸中新社記者胡耀華先生「梅州電」認爲係此次大會「最爲注目的提案」。主持人黄玉釗先生表示,...

  • 文章梅州巿「梅花協會」函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1期  出版时间:1997-02-15
    关键字: 梅州市 梅花协会 函件 世界客属第十三次恳亲大会

    (函一)臺北巿梅縣同鄕會請轉世界客屬總會臺北巿嘉應五屬同鄕會臺北巿梅縣同鄕會梅縣東山中學臺灣區校友會臺北巿廣東省立梅州中學校友會梅花是我國著名的花卉,向來以其“玉骨冰清”、“鬥風傲雪”享譽天下,是高雅、剛正的象徵。梅州人民愛梅花,為激勵客家人堅韌不拔的精神,發揚客家人勤奮進取的傳統,梅州巿已確定以梅花為巿花,並開始在梅城多處發展種植梅花。在熱心人士的積極組織和海內外鄉賢的積極支持下,在你們的《建設梅州巿為梅花鄉案》鼓勵下,今年五月梅州巿梅花協會正式成立,...

  • 文章建设梅州市为『梅花鄕』,大家一起来种梅。——响应世界客属第十二次恳亲大会决议的号召为梅州市添光彩,为梅州人增荣誉——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0期  作者:張耀君  出版时间:1996-03-05
    关键字: 梅州市建设 梅花乡 世界客属第十二次恳亲大会 散文诗联

    如由有心人士热心推行,必能实现。建设梅州市为梅花乡,系所有海内外的梅州人的共同心愿。凡海外游子返乡后,都有共同惊异、失望的感觉,就是梅花乡不见梅花树,当然也不闻梅花香。乡亲相见,总希望梅州市多种梅花,成为名实相符的梅花乡。如果梅州市政府与人民发起建设『梅花乡』,遍地都种梅花,大家都愿尽量捐输,共襄盛举,早日完成『梅花乡』美艳的新貌。建设『梅花乡』不是休闲小事,是梅州海内外乡亲的重大心愿。梅花乡的建设是深化梅州市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繁荣地方的重要关节的一环

  • 文章实现世界客家联谊会的决议——『建设梅州市为梅花乡』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9期  作者:張耀君 出版时间:2005-02-19
    关键字: 世界客家联谊会 梅花乡建设 梅州市发展

    客家乡也是客家人的故乡华侨的故乡客家文化的故乡足球的故乡梅州金柚的故乡「梅花乡」;每农历新年,梅花盛开时每年举行梅花节。满天美景,花团锦簇遍地飘香,精神振作客家山歌,仙乐飘飘笑声盈耳,赏心乐事探亲祭祖,欢聚一堂梅花乡是梅州市的地标,梅州人的精神标竿突显梅州市的特色,立足梅州市,面向全国为梅州市增光彩,为梅州人添荣誉,开展旅游观光,吸引投资加速现代化,团结梅州乡亲,开拓梅州市视野建设梅州市为梅花乡,是梅州市的三峡工程,有利当代,惠及千秋,为梅州市创造光辉

  • 文章百年探親見闻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26期  作者:陳欣華  出版时间:2012-02-11
    关键字: 探亲见闻 梅州市 交通建设 园林绿化建设 城市发展

    每年返鄉探親都有三五鄉親同行,不會感到寂寞 今年一同返鄉人數少了。主要原因是鄉親們多數以年長,加上今年暑假太熱,七月中正值暑熱季節,少數鄉親提前在三、四月間成行,有的則擬延至九十月天涼後返鄉。不是筆者不怕熱,是因平時尚有孫輩放學後需要照顧,因此必需利用暑假,實屬無奈。今年更出乎意料的竟然一個多月中,台梅兩地走了兩趟。七月十一至廿四日探親返梅二週,返台後七月卅一日接獲庶母仙逝,於是八月一日又趕回梅縣奔喪。而兩次均經港返梅,搭粵港汽車,行程六七小時,說不累是...

  • 文章梅州市简介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9期  作者:本刊編輯室  出版时间:1995-02-12
    关键字: 梅州市 资源特产 发展现状 基础设施建设 未来发展

    梅州市自昔称程乡、敬州、梅州,地处广东省东北部,辖梅县、兴宁市、蕉岭、平远、五华、大埔、丰顺七县市和梅江区一区,面积一.五八万平方公里,人口四四七.六万,其中九八%是汉族客家人。客家先民自西晋起从中原南迁,经历五次大的迁徒,定居岭南,以至远涉重洋驻足世界五大洲。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文化,艰苦的环境,孕育著世代人杰,使梅州成为飮誉海内外的华侨之乡、文化之乡、足球之乡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旅居世界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有二九〇多万人

  • 文章梅縣龍頭村人在台概況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27期  作者:李祥  出版时间:2013-02-24
    关键字: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龙头村 在台同乡 人物名单 简介资料

    龍頭村在梅縣屬小有名氣的村子,在海外如印尼等經商者頗有人在,而從軍者亦有不少,且出了三位將軍,村人以此為傲,尤其是李鐵軍中將,在西北軍當總司令時,蔣經國前總統經常到他家造訪,名氣十足。談到村人到台灣來的情形,一部份是民國三十八年隨軍或自由來台,來台後多半在軍中發展。另一部份則是從海南島撤退來台,這些人亦在軍中發展者多。其中少部份則隨警界來台,來台後在警界服務。全村約有四千多人,在台的人數約有二十多人左右。在台人員姓名、身份概述如後:(以軍階為先後)李鐵軍...

  • 文章梅縣石坑溫氏家訓對我們的啟迪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27期  作者:溫楷正  出版时间:2013-02-24
    关键字: 梅州市梅县区石坑镇 温氏族谱 《家训六则》 传统道德 客家精神

    廣東嘉應學院退休教授溫楷正梅縣石坑是溫氏良善公系族裔聚居較集中的地方。石坑溫氏族譜最早成稿於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一七二二年),距今已有兩百九十年之久。其譜首所載《家訓六則》在其他族系的溫氏族譜中尚未有發現,想必是良善公系族人自已訂立的家訓。一、家訓的內容其六則家訓全文如下:一曰孝順父母。蓋聞七十母親,老萊足式;一言還母,閔子堪稱。從可知孝為百行之首,六經所載,孝經所傳,聖論之訓彰彰矣。充其量,聖人固有所難為;循其分,庸人皆可以盡職。凡為人子者,所當致其愛...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