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条约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王世杰签订中苏友好条约的经过(下)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7期  作者:本社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0-10-10
    关键字: 中苏友好条约 王世杰

    八月八日,苏联对日宣战:今日将中苏同盟条约草案及若干附属协定草案,略依史达林与我方之谈话拟就,并于午后二时左右送至苏联人民外交委员会。八月六日美军以「原子弹」一枚首次投于日本本土广岛地方。……此殆为人类武器中最有威力之物。苏京各报亦纷纷记载此事。午后七时半,予偕傅大使〔秉常〕往晤莫洛托夫委员长于其克里姆宫官邸。予吿莫氏,中国人民对苏之友感,系由苏联首先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及首先接济中国抗战两事所造成;故予本人极盼彼此宝视此种友感,尽其力以发展之,勿使其受到

  • 文章開埠八十年之上海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9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9-02-15
    关键字: 上海 开埠 南京条约 租界

    八十余里耳。地当黄浦之滨,大江之阴。对内地则河港四通八达,对外则巨轮亦得往还无碍,上海有今日之盛者以此,曩为外人觊觎者以此!当一七五六年(乾隆二十年),英国之东印度公司代理人比谷建议取上海,未果,一八三二年(道光十一年),该公司遣凌德赛至上海,要求通商,无所成就而去。其后来者不绝,祇以我国当时犹持闭关自守政策,严加摈斥。及一八四三年(道光二十二年)城下之盟,签订南京条约,始许以上海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五口通商。三南京条约之由来,人所共知;先是英人以鸦片

  • 文章抗戰勝利後接收東北的回憶(中)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6卷 第2期  作者:吳煥章 出版时间:1975-11-01
    关键字: 中苏条约 苏军撤退 收复东北

    **在东北借尸还阳三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美国国务院公布文件,说明中苏条约限度,中国所作之让步,均以三十年为限期,中国到一九七五年完全保有旅顺大连及东北各铁路。后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发表演说,明吿世界:「⑴对于违反联合国宪章之目的与原则而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者,吾人将不置身事外,抑亦不能置身事外;吾人未得其他独立国家自愿之许可与同意,无权在该国领土内驻扎军队;⑵任何强国于赔款问题,未能由联合国共同解决以前,无权在被解放或以前附敌各国境内,擅将敌产取为己

  • 文章東北與英國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陳嘉驥 出版时间:1974-11-01
    关键字: 英国 东北 天津条约 英法联军 东北铁路条约

    均势;当日本击败中国,进入朝鲜半岛,再战击败俄国,打开进入东北门户,继而侵占东北,企图控制中国,梦想建立东亚大帝国时,英国又来设法压制桀傲不驯的日本。英国这种作法虽可收一时效果,但结局总是引起战争。基于以上事实,可以说英国对东北的间接影响是深而且远的。玆据史实分述于下。1 一八五八年,英、法与淸廷缔结天津条约后,俄国亦援例订天津条约,并趁机威胁黑龙江将军奕山订瑷珲条约,攫去黑龙江以北土地共一百四十万零五百七十方里。2 一八五九年,英、法联军第二次进犯,议订

  • 文章國際法論集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4期  作者:張彝鼎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国际法 条约终止 条约影响 地图法律效力 禁提反证

    壹、条约的效力一、槪说条约的效力,通常分为对缔约国国内的效力,和对国际的效力。就国内言,条约对国内是否有法律的效力,及与国内法发生牴触时如何解决等问题。就国际言,则又可分为条约条约国的约束性,和对第三国的影响,又如在何种情况下,始可宣布条约无效等,亦属重要问题。至于条约何以发生效力,就国内言,则系依据宪法或其他国内法的规定。就国际言,则系根据国际习惯法,即国际习惯法多年来,一直认为条约应发生效力也。二、条约对国内的效力现在先擧一个极端的例子。荷兰于

  • 文章洗雪百年奇恥虔祝香港回歸中華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3卷 第2期  作者:李心仁 出版时间:1997-04-01
    关键字: 香港回归 不平等条约 英国 殖民地

    惟其虛偽性成,愈窮蹙時愈欲顯其桀鷔,試其恫喝。甚至則生秘計,冀得一售其奸。如一切皆不得,然後帖然俯伏。(林則徐評英國民性)

  • 文章臺灣的法律地位(三)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8卷 第3期  作者:繆寄虎  出版时间:2002-06-01
    关键字: 台湾 法律地位 国际法 条约 客观标准

    事后日本虽与中华民国单独订立和约,却借口中日和约内容不能超越金山和约之原则,始终不肯在约文中明定台澎交还中华民国。而日本后来又片面毁约,故台湾地位问题不以中日和约为论断。三、从国际法观点看开、波宣言及金山和约幸而国际法有一定的客观标准,非少数别具用心的政客学者所能垄断与歪曲。简而言之,国际法不像民刑法律有统一之法典,其法源分散,但主要法源为国际惯例与条约,根据国际法院规约第三十八条第一项所列举之国际法四种法源中,依顺序为国际条约、国际惯例、法律之一般原则

  • 文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世界和平展望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3卷 第2期  作者:林家鴻 出版时间:2015-04-30
    关键字: 西方霸权主义 民族斗争 不平等条约

    百分之八十八的选票,创纪录的最高得票率取得总统的元首职位,德国筹划席卷欧洲重整帝国的政治及军事武力已趋完成。一九三四年宣称反对帝国主义,提倡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苏联加入国联并为常任理事国,威胁德、日的武力扩张政策。加以国联已无能力制约各国违背和平条约的力量。一九三五年四月德国推翻凡尔塞和约,持续扩增武装备战。翌年德、日签订**协定,义大利亦加入这个**协定,共同合作建立欧亚新秩序的霸权和平,对美国追求所谓「不求胜利的道德和平」原则,根本置若罔闻,再度证明西方自诩

  • 文章甲午之戰憶往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6卷 第2期  作者:顧耕野 出版时间:1975-11-01
    关键字: 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东清铁路密约

    是人强马壮,淸军是敝甲锈枪,不战而胜败已可预定。当时淸廷派系纷纷,主战主和,各执成见,国际间勾心闘角,阴谋谲诈,风云四起,李鸿章身当其冲,内则上下交谪,体无完肤,外则海陆尽挫,军失战志,于是祇有作城下之盟。一八九五年四月一日(光緖二十一年三月初七)日本提出和议条件:1.朝鲜独立。2.割让台湾、澎湖列岛。3.割让辽东半岛。4.赔偿战费四百万万两(后因李马关被剌减为三万万两)等。条款已成,经俄、法、德三国强力干涉结果,日本放弃辽东半岛,由我加付库银三千万两,就此签订

  • 文章清末山西留學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9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留学教育 发展沿革 《南京条约 赴日留学

    宁波,占定海。道光二十二年(一八四二年)中英订南京条约,开五口通商,结束了鸦片战争。道光晚年,广东民气激昻,排外剧烈,不许英人入城,致引起英人之抗议,酝酿数年,卒于咸丰六年(一八五六年)因亚罗船事件,英军攻入广州,虽不久退出。惟粤民愤怒难平,继起暴动,焚毁英商洋行,于咸丰七年(一八五七年)引起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咸丰八年(一八五八年)英法联军陷大沽,订天津条约以和。咸丰九年(一八五九年)英法公使至北京换约,淸将僧格林沁欲否认和约,阻之于白河,引起英法联军第二次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