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朝代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國歷代兵制概略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0期  作者:秦修好 出版时间:1984-02-02
    关键字: 兵制 历史 朝代

    一 黃帝時代(公民前四六〇八 二六九七年)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國兵制、歷史甚早,呂氏春秋蕩兵篇曰:「兵之所自來者久矣,黃炎故用水火矣,共工氏故次作難矣,五帝固相與爭矣,遞興遞廢,勝者用事。」自有生民以來,爲自衞卽有兵事。黃帝嘗戰楡罔於阪泉,滅蚩尤於涿鹿,自五帝以降,治亂興衰,罔不以兵,史記五帝紀所載:「蚩尤作亂,黃帝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擒殺蚩尤」。中國的國家規模,由此建立,黃帝修德治兵,在位百年,一生周歷四方,東至海,西至空峒(今甘肅平涼縣西...

  • 文章連城謝氏通譜序

    来源期刊:《連聲》 第16期  作者:謝志文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朝代 族谱 故乡 江浙

    昭穆不可错。然而参阅各地宗谱所录自然始祖炎帝神农至吾受姓鼻祖申伯公之历代祖讳及代数几乎无一同者。自申伯公以下亦各有差异。究其根源,有因功勋彪炳,镇守边陲,有因经国才略封疆赠域,或因外出谋生以号为名,或性好优游隐姓埋名,再因枝繁叶茂,历经朝代盛衰交替,南北播迁。吾族入闽后,更是支脉散布交错,散居福建东西南北,或回流江浙,或转迁广东,甚至侨居海外,东南亚、美、加各地都不少。远迁族人,时日既久,由亲而疏而脱节。又因后人追溯资源不同,而至有所差异。是故谱牒以五十年一

  • 文章山西行政區域古今談(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期  作者:喬家才 出版时间:1973-07-15
    关键字: 行政区划 历史变迁 朝代更替

    元朝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三年(一二七六年)平宋,十六年(一二七九年)宋亡。地方行政採宣慰使與行省並行制,以行省爲地方行政最高機構。英宗至治元年(一三二一年)分全國爲十二行政區,中書省及嶺北、遼陽、河南、陝西、甘肅、四川、雲南、江浙、江西、湖廣、征東十一行中書省,分鎭藩服。省以下分一百八十五路,三十三府,三百五十九州,四軍,十五安撫司,一千一百二十七縣。中書省治大都(北平),統山東河北之地,名爲腹裡。領二十九路,統八直隷州、三屬府、九十一屬州、三百四十六屬縣...

  • 文章中原文化溯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祝毓 出版时间:1970-03-01
    关键字: 中原文化 名称 文化演进 朝代更替

    成王居西都,遇有诸侯集会时,成王到东都来开会。西周至幽王被犬戎所杀,其子平王,迁都洛邑。王室微弱,号令不行于诸侯,齐、楚、泰、晋、渐大。历春秋之世,四国更相征伐,天子不能制,就进入春秋时期,再变为秦代统一中国。现在从东周起,把历代建都河南省的朝代,列举如左:东周(二十七王洛阳)五二三年东汉(十二帝洛阳)一九五年魏(文帝至元帝五帝洛阳)四六年晋(武帝至怀帝三主洛阳)四五年北魏(孝文至孝武七主洛阳)六五年东魏(孝静帝邺临漳)一七年北齐(文宣六主邺)二七

  • 文章大同訪古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呂耀忠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大同游历 地理历史状况 云冈石窟 华严寺 善化寺 朝代王府九龙壁 白登山与汉阙碑

    姿态端庄,衣纹流畅。二十四天王分立东西两侧,金装彩绘,表情生动。大雄宝殿的建筑和雕塑颇有历史文化价値。善化寺还有一块当年朱熹的曾祖父作北宋使节,曾被软禁在这里达十四年之久的纪念碑,供游人凭吊。◎明朝代王府九龙壁位于大同市东大街,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原来是明代王府照壁。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加强大同一线的防卫。将其第十三子豫王朱桂改封为代王,坐鎭大同,监督大同的军政财物,代皇帝行使职权。朱桂在城内修建了富丽堂皇的代王府。现在代王府已经不存在了,但代王府的照壁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