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旱灾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咸丰六年江苏旱灾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9期  作者:國學圖書舘  出版时间:1979-02-15
    关键字: 咸丰 江苏 旱灾

    有淸二百六十八年之中,我苏省发生大旱灾三次,其中以咸丰六年之第三次灾情最为惨重,赤地千里,飞蝗蔽天,运河断流,饿殍遍野,又当太平军扰乱江南北之江宁、鎭江、扬州各属,可谓空前浩刼,前国学图书舘特辑灾情表,备付通志之用,玆登原稿于次:咸丰六年江苏旱灾表按海州、沭阳、邳、铜山、砀山、寳应、兴化、东台、仪征等州县志书,皆未载是年受灾与否,意若运河水竭,邻境数月不雨,恐寳应兴化东台仪征等县,亦难幸免焉。

  • 文章陝西洪水爲患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4期  出版时间:1971-01-15
    关键字: 陕西 洪水 旱灾

    新疆亦旱灾严重【美联社香港十月三日电】旅客们今天说,中国大陆上的陕西省和新疆省的广大地区,今年遇上了天灾。来自大陆的中国旅客说,在陕西省内,由于豪雨所造成的洪水和山崩,冲毁了数百英亩的麦田,并淹没了大部份「人民公社」。他们说,新疆发生严重的旱灾,河水水量减少大半,造成了严重的灾害。

  • 文章甘肃宁夏连年闹旱灾 居民求生实施大迁徙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5期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旱灾 灾民迁徙 迁徙计划

    法新社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廿日北京电)北京「中国日报」称,甘肃定西地区、河西地区与宁夏西海固地区人口太多,经常干旱。到一九九〇年,上述地区将有八十万农民迁徙到自然环境比较良好的地区。至今,已有十三万二千农民从上述三地区外迁。这大规模人口迁徙完全是自愿性质。中国日报称,类似的迁徙计画也在靑海、陕西、云南进行。定西、河西、西海固三地区连续多年发生自然灾害,农作物毫无收成,不少农民的岁入只等于全国农民平均岁入(三百元人民币)的十分之一。过去卅六年,这个地区遇旱灾

  • 文章近代山西省的災荒(1860-1937)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8期  作者:陳存恭  出版时间:1991-07-01
    关键字: 山西灾荒 清朝旱灾 旱灾原因

    作者簡介,作者福建南安人,臺灣師範學院畢業,英國倫敦大學硏究,現任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硏究員。

  • 文章山西一八七七年大旱灾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6-07-01
    关键字: 山西一八七七年大旱灾 灾情介绍 旱灾原因

    清光绪三年,丁丑,一八七七年,山西遭逢百余年不遇的大旱灾,灾害之广,灾民之多,是中国历史上特大的荒灾,影响社会经济亦至为重大。此次旱灾广及山西、河南、山东、陕西、河北、苏北、皖北、川北、陇东,山西受灾最严重。山西的灾情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山西阳曲、永和、介休、太原、徐沟、隰县、蒲县、临汾、萨拉齐厅等三十个州县遭受旱、水、蝗、雹灾害,收成很低,民生艰困。光绪三年,一八七七年,春夏之交,旱情更为广大,禾谷未能播种,农失恒业,户少炊烟,哀鸿遍野,卖子女求食

  • 文章自然災害肆虐全球極端天氣警示人類 國際學界嚴重關注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6卷 第4期  作者:李洋  出版时间:2010-08-01
    关键字: 自然灾害 极端天气 旱灾 涝灾

    中新社记者 李洋舟曲特大洪水泥石流灾害,目前遇难人数已增至七〇二人,引起国际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世界各地也在遭受着极端天气带来的各种灾害。洪灾重创中国、巴基斯坦及欧洲多国,旱灾则袭击了俄罗斯和非洲多国:中国、美国等北半球多国遭遇历史罕见酷热,而南半球多国则面临罕见低温。入汎以来,中国多地遭遇严重洪涝灾害,是近二十年以来仅次于一九九一年和一九九八年的重灾年份。据官方统计,灾害已造成全国二亿人(次)受灾,一四五四人死亡,六六九人失踪,因灾直接经济损失

  • 文章甘肅嚴重乾旱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9期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甘肃旱灾 新华社报道 赈灾拨款

    法新社北平一九八八年一月二十七日电〕中共的「新华社」今天报导,中国大陆西北的甘肃省发生在严重干旱。飮水缺乏使七十一万人和二百三三十万头畜受到影响。这个旱灾开始于一九八六年,是本世纪中最严重的旱灾。甘肃「省政府」花费九百三十万元(二百四十八万美元)为受灾地区提供飮水。农民纷纷离开甘肃省前往其他地区寻找工作,仅在「宁夏囘族自治县」就有二十万零二千六百多农民前往西藏、新疆、内蒙古和四川等地寻找工作。

  • 文章關於海州的竇娥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徐一飛  出版时间:1999-09-01
    关键字: 窦娥 汉朝 窦氏 极刑 旱灾 地方文献

    本年六月三十日海州文獻總八十一號,鄉土史話有一篇葛邦祥先生所發表的;「海州的竇娥」,就我之所知,幼讀「幼學故事瓊林」中有:「齊婦含冤三年不雨」,該幼學的註解中說這則故事出自漢書,並有多家註釋,其大意爲;漢朝山東地方有一孝婦竇氏孝行遠近馳名,不幸她丈夫病故,她決意守節養姑,不肯再嫁,姑亦慈愛對媳云:「我已風燭殘年,累妳不嫁,我心不忍」,於是自縊而死,此事轟傳鄉里,議論紛然,媳之小姑便相信歹面之說,認定其嫂害死婆婆,意然出首告訴,地方官也就糊裡糊塗,將這位孝...

  • 文章造福當代,惠及千秋(上)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0期  作者:胡久明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华阳河水库 枣阳水利工程 旱灾

    为全市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枣阳市水利建设和水利工程管理成绩日新月异。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八年连续六年和二〇〇〇年,先后七次被湖北省政府评为先进市并受到通报表彰。华阳河水库、熊河水库管理处为国家水利部、省水利厅先进集体;华阳河、吉河、北郊水库为省一级管理单位,高庵、资山水库为二级管理单位;大岗坡泵站跨入省级管理先进行列。评为省水利系统绿化达标单位有:1.花园式单位、园林式工程:大岗坡泵站、石台寺泵站;2.花园式单位:吉河水库、熊

  • 文章族譜中所見香港之史實十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2卷 第4期  作者:蕭國健  出版时间:1982-12-31
    关键字: 香港 族谱 史实 海寇 饥荒 旱灾 新界

    无探访之行。故田日荒而牛日少,所以戊子之年,谷贵于玉,人死于途;谷则五两价,而肉则钱陆价矣。百凡需物,俱大异常,所最甚者,糖则二,三钱一斗矣,荔枝核则七、八分银一斗矣。……」据嘉庆新安县志载,崇祯年间,困扰新安沿海之李魁奇曾于崇祯三年(西元一六三〇年(入寇本区佛堂门,且曾直攻南头[2];刘香则于崇祯七年(西元一六三四年)寇南头,翌年为闽抚将郑芝龙所平[3]至山寇陈耀、李万荣,及罗钦赞等,于淸顺治四年(西元一六四七年)时,流寇本区及邻近地域,县志亦有见载[4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