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扬中共返回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扬中县概述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姚卓  出版时间:1977-05-15
    关键字: 扬中 沿革 人文 产物

    土地由来粤稽扬中土地,始于宋末,初由长江水势改道,自三江营东南流,冲坍苏北江都,泰兴两县西境,隔江■山山麓捍西偏上游,下游泥沙淤积,渐成洲渚。当时即有金施黄杨四钜族分头向各沙洲管辖处报领栽芦,继即垦筑成圩,渐次形成村庄闾里,未几,鸡鸣狗吠相闻,达乎四境。领域地形南北长,有九十余华里,东西广最濶处十华里余,狭处五华里左右。四面滨江,东渡至泰兴,南渡至江阴、至靖江、至武进。西渡至丹阳、至镇江。北渡至江都,地名中部最大,称太平洲。东有在我洲、福德洲、玉带沙。南

  • 文章江蘇各縣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8期  出版时间:1974-12-20
    关键字: 江苏各县市 志略 扬中县 沿革 人口

    扬中县沿革:本鎭江、丹阳、泰兴三县地,名太平洲,明末始露出水面,淸宣统间置太平厅治理之。民国元年改厅为县。民三因与安徽太平相同,改名扬中,以其地在扬子江之中也。淸属鎭江府,民初隶金陵道,抗战前属第一行政区,复员时改隶第五区。疆域:四面环水,东隔大江为泰兴县境,南隔大江为丹阳县境,西隔大江为鎭江县境,北隔大江为江都县境。东西距三十八公里,南北距九公里,面积二八七·七五方公里,分为五区。人口:十八万四千四百三十五人。(内政部民国三十五年调查公布)山川:全境为

共2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