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思想共返回9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今日的女人,應如何爭取女權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6卷 第3期  作者:鮑燕生  出版时间:2010-06-01
    关键字: 男女平等 女权 社会思想

    喊了半個世紀的男女平等,對於怎麼樣才能達到真正的男女平等,好像至今沒有明確的定論,曾在台北市立圖書館讀書會上與包德慈女士討論到這問題,我們各有認同。我的見解是現在的女性已然很平等的接受著完整的教育,及在社會服務的權利。然而這樣是不是就算平等了呢?想想看,生兒育女,相夫教子,洗手做羹湯。都是女人的天職,像這樣裡外皆忙,豈不是比以往的男主外、女主內更不平等呢?所以我覺得,女人接受教育,追求知識、權利、人格、自尊及被尊重,而達到能在社會上與男人一樣的工作謀生,...

  • 文章国父是伟大思想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郭兆華 出版时间:1990-12-30
    关键字: 孙中山思想 三民主义 思想内涵

    一、引言最近敎育部在修订共同必修科目时,以「宪法与立国精神」领域必修课程取代「国父思想」必修科。此事在七月廿七日敎育部召集大学必修科目最后一次会议时,此案匆促通过,原先即列在议案中的「宪法与立国精神」领域即在此会中确定。但这项影响重大的变革,自从报纸报导后敎育部的公文即无法出门,为何不能照会议决定发出公文,据了解与外界压力有关。由三民主义敎学研究会、 国父遗敎研究会、中国五权法学会三个学术团体主办的「国父思想」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中之定位学术研讨会,于

  • 文章吳寬列傳

    来源期刊:《東安文獻》 第5期  作者:吳齊義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吴宽 遗像 东宫讲学 儒家思想

    明初,我吳氏第一代先祖萬一公從邵陵遷至東安三水鄉定居,傳至第四代祖吳寬公,苦讀有成,上京廷試首魁及第,矗動鄉里,族譜記載頗詳。公中狀元後,半生列班朝廷,講學東宮。後逝世任所,皇恩諭旨葬紫禁山,經吳氏子孫上表力辭,終獲准歸葬故土東安。每年清明節祭祀,吳氏子孫均參與盛典。公之墳墓及畫像、家譜等均保存於家祠中,完整無損。此次齊義返鄕,特將資料蒐集帶來台灣,敬請補入「東安縣誌」內。吳齊義敬書

  • 文章三民主義之理論與實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1期  作者:張天生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三民主义 孙中山 政治思想 思想研究 两岸双赢

    搏斗,充满了血与泪的教训,却也显现出光明的启迪。历史学家们,凭其理智而执著的观察,愓厉国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革命方略,无疑是我民族惟一复兴的道路,我们不可一误再误。」「近百年来的历史,确切证明,祗有 中山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方略,才是确实经过一番知彼知己工夫,融会中西的结晶,才是复兴我中华民族惟一的南针」。三民主义的渊源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实即三民主义。其渊源,见国父著「中国革命史」记:「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

  • 文章陶淵明的人品與復興中華文化的關係(八)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55期  作者:熊邦彥 出版时间:1970-10-02
    关键字: 陶渊明 学术思想 儒家思想 道教 东晋 文学作品

    陶渊明时代的学术思想所称之为学术思想,是人类精神创造的结晶,具有历史性的,非可骤至。其次,学术思想,与当代的政治,是有最密切的关系。因此,吾人欲知渊明时代的学术思想为何?首先对晋代的政治背景,必须认淸,然后始能了解其时思想界变态之所由来。我国的学术思想,源头久远。到了春秋、战国之际,才勃然兴盛。因那时,封建制度破坏,平民皆有受高深教育的机会。在这种言论、思想自由的气氛中,百家竞秀,诸子争鸣,所以对学术前途,大放异彩。当时学说派别林立,其中最关重要的,而

  • 文章儒學現代化的意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2期  作者:葛建業 出版时间:2010-04-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人文思想 西方哲学 政治体制 西方民主

    壹、前言「儒学」:依现代哲学观点衡量,是属于人文主义思想,是一种广义的道德哲学系统,施之于实践,在造就完美的人格——君子或圣人。由修已安人,立人达人兼施,同归德化,止于理想中之「大同世界」!「儒学之理源」:为「允执厥中」,由孔子集大成,称之谓「中道」,开展为「中道哲学」与「中道政治」,其思想之中心,在指点出「人的精神生命」与「人生的价値」,就是「行仁」,并以「仁政德治」为儒学政治伦理的最高理想,以实践「伦理、民主、科学」的共和政体为施政的最高目标,更以

  • 文章阐扬中山道德教育思想,掌握未来道德教育导向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陳光輝 出版时间:1993-11-12
    关键字: 孙中山思想 教育改革 道德教育思想 社评

    壹、前言我国敎育思想素来以儒家学说为中心。隋唐以后,儒家学说虽然接受了佛学的影响,然而体系仍属儒家的旧风,主旨是以经典为依归。自从淸末维新变法以还,在这将近百年的期间里,敎育思想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从传统「中学独尊」的敎育思想,历经了「中体西用」、「彻底西化」与「三民主义」的三个阶段。其中「中体西用」与「彻底西化」的敎育思想,仅是淸末民初少数政治人物与知识份子,为著雪耻图强所提出的一时主张,因此,在敎育上并未产生重大的影响。惟有国父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于

  • 文章中山思想在中西文化会通上的典范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趙玲玲 出版时间:1994-12-30
    关键字: 孙中山思想 中西文化会通 学术研究 国际瞭望 思想文化

    (本文系中山思想学术硏讨会论文之一,作者赵玲玲博士系师范大学三民主义硏究所所长)

  • 文章中國傳統文化中之師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10期  作者:錢穆 出版时间:1986-10-30
    关键字: 中国传统 传统文化 自然思想 人文思想 师道 中西文化

    中華文化之傳統精神,天地君親師五字,可謂已包括淨盡。天地在自然方面,君親師在人文方面。自然與人文,兩端兼顧,一體一用。司馬遷所謂「通天人之際,明古今之變」,文化傳統大道,則無踰於此矣。自然與人文兩端兼顧先言天地自然方面。一陰一陽之謂道,天屬抽象,憑空凌虛,乃其陽面。地則具體,實際俱有,乃其陰面。此乃一切萬有大本大源之所在。有生無生,俱無以逃其外。戰國時代,陰陽家分爲金、木、水、火、土五行,此即五道。道必動,具時間性,故曰常。其相對辭則曰變。曰常曰變,陰陽...

  • 文章谭嗣同先生的哲学思想槪述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7卷 第3期  作者:周世輔  出版时间:1979-07-15
    关键字: 谭嗣同 哲学思想 人性论 知行论 人物思想概述

    谭嗣同先生著仁学,包含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哲学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兹篇祗论其人性论,人生观及知行论。壹、人性论中国的人性论,计有孟子的性善说,荀子的性恶说,李翺及邵康节的性善情恶说(如说性公而明,情偏而暗),朱子的天地之性有善无恶,气质之性才有善恶说,……嗣同先生对于人性论的见解,有易释者,有不易释者,这里只谈到反性善情恶及反理善欲恶说。(甲)反对性善情恶说——王安石曾提倡性情合一论,以反对李翺及邵康节等的性善情恶说,大意谓「喜怒哀乐好恶欲,未发

共90条记录 1/9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