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志略共返回3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江都志略之补充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5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74-06-20
    关键字: 江都 志略 扬州府 疆域 户口

    编者按:关于江都县志略,本刋前已于民国五十七年七月一日出版之新七期为文刋载,兹承江都耆宿杜负翁鄕长予以补充,以补前文之不足,感荷弥深,敬此志谢!

  • 文章江苏各县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9期  作者:編輯部  出版时间:1979-02-15
    关键字: 县市 志略 沿革 村镇

    贛楡縣沿革漢置,梁瑯琊郡,後漢省而復置,屬徐州東海郡三國魏又省,故治在今治東北,晉復置,移治艾不城,在東海縣東北,南朝宋僑立靑州於此,東魏析置懷仁縣,高齊廢贛楡入懷仁,金改懷仁曰贛楡,屬山東東路海州始移於今治,元屬淮安路寧海州,明屬淮安府海州,淸時屬海州。民初隸徐海道,後屬第八行政督察區。疆域東濱黃海,南界東海縣,西界山東郯城縣,北界山東莒縣日照二縣。東西距五十公里,南北距一百公里,面積一千七百七十五方公里,分爲八區。人口四十六萬二千七百六十七人。(三十...

  • 文章江苏各县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3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71-01-16
    关键字: 東海 江苏 各县市 志略

    東海縣沿革:春秋魯之東境,秦置朐縣,南齊於縣置東莞琅邪二郡,東魏改置海州,仍領琅邪郡,後周改郡縣,俱曰朐山,隋廢郡,又改州爲東海郡,唐復曰海州,兼置總管府,旋罷府,又改州爲東海郡,乾元初復曰海州,五代至宋曰海州東海郡,元升海州路,改爲海寧府,又降爲海寧州,明省朐山縣入州,改海寧州曰海州,淸因之升爲直隸州,民國改爲東海縣,又析其東境地置灌雲縣。疆域:東界灌雲縣,南界沭陽縣,西界山東郯城縣,北界贛榆縣,舊州東西距一百八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九十里,自分置灌雲縣後...

  • 文章江苏各县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7期  出版时间:1974-10-20
    关键字: 江苏 县市志略 宝应县 疆域 人口

    寶應縣沿革漢置平安縣,晉廢,南齊改置安宜縣,梁移陽平郡治之,北齊改安宜爲安平,陳復名安宜,北周又爲陽平郡治,於縣境析置石鼈縣,隋廢郡,省石鼈入安宜,唐於此置倉州,尋廢,上元間於縣境得定國寶,因改縣曰寶應,宋升寶應州,又改寶應軍,元改置安宜府,尋廢府,仍爲寶應縣,明以後因之,淸時屬揚州府。民初屬淮揚道,後隸第六區。疆域東界鹽城興化二縣,南界高郵縣,西界安徽盱眙縣,北界淮安縣。東西距一百十五公里,南北距五十六公里面積二千一百二十三方公里。分爲七區。人口四十九...

  • 文章江苏省各县巿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19期  出版时间:1975-01-20
    关键字: 江苏各县市 志略 沛县 沿革 人口

    沛縣沿革春秋沛邑,秦置沛縣,漢高祖起於此,稱沛公,以沛爲湯沐邑,後以屬沛郡,謂之小沛,北齊廢,隋復置,唐以後因之,元移滕州來治,旋廢州而存縣,其治在今治東,明徙今治,淸時屬徐州府。民初隸徐海道,後屬第九行政區,別稱湖陸,又號留城,以東南有張良所封之故留城也。疆域東界山東滕縣,南界銅山縣,西界豐縣,北界山東魚臺縣。東西距五十四公里,南北距八十公里,面積一千三百八十二方公里分爲七區。人口三十九萬一千一百二十一人。(內政部三十五年統計)山川七山亦名戚山,今名栖...

  • 文章江苏各县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0期  作者:朱沛蓮  出版时间:1979-05-15
    关键字: 县市 志略 青村 交通 教育

    沿革 本華亭縣地,宋時曰靑村鎭,明於靑村鎭置靑村所,淸雍正三年析置奉賢縣,以縣境有水曰奉賢涇而名,卽以靑村鎭爲治,屬松江府,民國元年移縣治南橋鎭。初隸滬海道,實行督察區制,後屬江蘇第三行政督察區。疆域 東與北俱界南滙縣,南濱海,西界松江縣。東西距四十八公里南北距三十公里,面積五百八十六平方公里,分爲五區。人口 二十四萬三千三百三十一年(三十五年內政部統計)。山川 境內無山。海在治之東南,沿海有捍海土塘。南橋塘自松江縣之亭林鎭來,經縣治曰南橋塘,經靑村曰靑村港...

  • 文章瀛环志略重印后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9期  作者:方聞  出版时间:1986-12-01
    关键字: 《瀛环志略 重印后记 背景概述

    驻中国使者屡询先生,始诏晋抚趣之入朝,命参通商事务,冬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通称大臣)。五年沈桂芬、董洵等大臣奏准由总署刻印瀛环志略,乃又面世。六年设同文馆,兼任总提调,聘英、美、法硕学之士,传授西学。凡此较诸现知日本于辛酉(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第二次翻刻是书,以为通知世界之南鍼,有助其明治维新,落后六、七年,人谓国运攸关,深致叹惜。闻于抗日胜利还都,承寓沪鄕贤达靳克天先生巩以闻系徐公同里后学,奉此书赐赠,宝而藏之。及闻以所辑徐松龛先生年谱稿与商务书馆

  • 文章《辛鞬壙誌》與辛棄疾家世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1期  作者:王立斌 出版时间:2013-05-15
    关键字: 《辛鞬圹志》 辛弃疾 辛鞬 人物志略 家世族谱

    辛棄疾於南宋淳熙八年(1181)冬被台臣王藺彈劾。從江西安撫使任調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任上落職罷任。當年正好上饒帶湖稼軒新居落成,全家搬遷定居在此。閑居上饒帶湖的第五年(1186)辛棄疾遍遊鉛山鵝湖寺及其它名勝古跡,訪得「周氏泉」於奇師村。因辛棄疾一生都愛泉水,這與他出生在泉城山東歷城有關,所以自稱是「弄泉手」。得周氏泉,十分高興,當即填《洞仙歌·訪泉於奇師村、得周氏泉,為賦》一首,並將「奇師」更名為「期思」,將「周氏泉」易名為「瓢泉」,又填《水龍吟·題瓢泉》為此...

  • 文章周于仁與臺灣文獻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03期  作者:一波 出版时间:1971-03-01
    关键字: 周于仁 澎湖志略 澎湖通判 十六韵 观海 《台湾文献》

    吾川安岳周于仁先生,于清初曾任澎湖通判,并编有「澎湖志略」一册,实则他早在福建将乐县任官时已很留心台湾史地了。清康熙三十七年四月,浙江杭州人郁永河奉命自福州来台,到北投采购琉磺,曾作「渡海舆记」,到雍正十年,周于仁得该书抄本,乃以之付梓,并作序言云:「余幼政举子业,读台湾荡平表文,其中点缀名称,多不能悉。晚年筮仕永春,去台不远,然未经目击,得之耳闻者,又语焉不详;海洋奇状,究未爽心于心目间。幕友袁君黻皇,携有渡舆抄本,余读之条分缕析,指说详明;大记之外

  • 文章土月胡氏略志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6期  作者:黄大受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土月胡氏 历史溯源 胡茂霖 《土月胡氏志略 著录内容

    宜黄 黄大受胡氏自得姓以來、繁衍大河上下,長江南北,何止數百萬戶,爲中華民族的大姓之一。自元朝末年,受一受二兩公,由南康遷居都昌白風鄕大目,人丁滋生,最盛時近萬戶之多,傳至現代,已超過二十代之久。胡氏人才濟濟,代出賢能,史不絕書。現代仍多傑出之士。近年國家安定,建設進步,復興中華文化,修地方志及家譜之風大起。土月受二公十八代孫茂霖先生愷公,早歲投身軍旅,有聲於世,近數十年精硏國學,曾費十年之力,著有「論語新編新詮」一書,問世以來,頗獲好評。近來有尋根之硏...

共30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