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庙志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成都惠陵·昭烈·武侯祠考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44期  作者:吳鼎南 出版时间:1974-08-01
    关键字: 成都惠陵 昭烈 武侯祠 三国志

    而轻身,皆不得为昭烈纯臣,特僭为正之。且揭其事略,以便观者。书缺有间矣,存者表表,惟此数人,而砆玉杂揉,使人疑信参半可乎。故敍其顚末,以吿将来,毋使前贤紊于俗目焉。』著者按:据潘时彤陵庙志,淸初东西庑无祀,皆各十有二。潘有增改两庑陪祀位次官爵议,及原列位次官爵辨误,盖淸初设像,多据三国演义为之,陋甚。道光中重建昭烈,乃由刘止唐先生重加进退,东西各十有四,并各镌事略于石,竖诸龛前,今犹完好如新,所谓『揭其事略,以便观者』也。刘禹锡蜀先主:『天下英雄气,千秋尚

  • 文章射洪县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06期  作者:禓甲秀 出版时间:1971-06-01
    关键字: 射洪县 济公 人心风俗 科第

    大备。计自续修届今,又六十四稔矣。此六十余年中,陵谷之变迁,习尙之移易,职官之政绩,人士之行谊,以及科第封廕之荣膺,逐层累积,不知凡几,汇辑无人,则久且澌灭。况经滇匪肆扰,兵燹叠遭,忠勇节烈,赴义争先;虽旌扬有加,而乘未列,要不足以挽颓靡而振衰庸;修之举,顾可缓欤!且旧虽详,然亦不无遗逸。即如陆使君祠,舆记胜览所载互异,而彭磬泉蜀故则云:灵济公在射洪白崖山下,唐中书舍人陆弼贬涪州刺史,卒葬山侧,土人立,水旱祷之立应。伪蜀封洪济王,宋祥符中诏封公号

  • 文章梅山土地公婆

    来源期刊:《同安》 第34期  作者:翁維鈞  出版时间:1991-02-01
    关键字: 县志记载 梵天寺冤案 丁芸主持梅山寺 土地公婆来历 中楹联

    故鄕的农村或城镇,很多地方可以看到土地公。在老一辈的口中,也流传着许多土地公、土地婆的有趣故事,梅山土地公婆即其中之一有趣故事。引县:梅山寺在县东里许,同山之麓,原建自隋。明,邑绅刘存业捐地广基,陈以廉倡修。清,顺治间。刘霖壬继葺。乾隆间,知县李芬,明新,邹召南相继捐倡。鄕耆李猷,陈贤,刘运佳,林仕杨等募化重修。又于其左建筑朱子祠。并小屋数间,为士子会文之所。光绪己丑年,祠坏。知县王金城捐修。三十年,寺坏。邑绅吴锡璜许宗超,林道东。富商吴鼎美号提倡

  • 文章有關謝聖仙娘三事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鄕會會刋》 第8期  作者:謝冠華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英烈庙 英烈宫 谢圣仙娘 历史集萃 方志谱乘

    一)五华高山寨的英烈在五华县东边的莲花山高山寨山顶上,有座明代的古庙,相传是为了纪念起义的谢二圣女而建的(如图一)据民间传说中的谢二,出生于高山寨谢家。哥哥叫谢一。谢二从小得到仙人传授仙法,白天上山练功习艺,晩上回家用纸剪出神兵、神马、神器装在自备好的箱子里,到了十八岁那年,她信心十足,自认武艺学成,仙法练就,开始试用,有一日她见嫂嫂在河里洗瓮,河水流得很急,十分吃力,便说:嫂嫂让我来。说罢,便下河把几十斤重的大瓮,轻轻地放在石板上,然后用手将大瓮搓

  • 文章澳门莲峯及其碑题咏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1卷 第3期  作者:李德超 出版时间:1981-09-30
    关键字: 莲峰庙 碑志题咏 文人墨客

    有「已卯(民国二十八年)正月十三日,偕张闲公莲峯礼佛」诗一首。序云:「在澳门莲花茎山麓,明季为栖壑和尙道场。旧名慈护宫,碑刻嵌壁。国朝道光十年,香山县知县,钱塘许乃来援西岳华山,题门额间莲峯,相沿至今。有雍正十三年欵识靑花瓶炉瓶各一尙存。黄培芳綦邑,及乾隆间,张汝霖撰澳门纪略,均未载也」。汪氏所述栖壑和尙未审其事迹为何,今莲峯第一进为天后殿,殿前一亭上悬横扁一方,刻「中外流恩」四大字。欵署:「万历岁次,壬寅年仲春谷旦,创建値事崔吟翰敬奉」。此为该

  • 文章三元宮名稱之嬗變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朱炳旭  出版时间:1999-09-01
    关键字: 三元宫 《云台山 大仙庵 云台山 三官

    应知三官殿并非独立之庙宇,而是这两所仙观中的一间殿阁。关于这一点,在万历年间张朝瑞《东海云台山三元庙碑记》一文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其文曰:「近代大仙庵有僧名清风,居民严事之。」说明清风所住之为大仙庵,他所重修的三官殿就在大仙庵中。万历十五年(一五八七年),淮安商人谢淳出家云台山,法号德证,又名无相,开始「毁家独建」三元宫的宏伟壮举。德证修建三元宫不是在清风所建之三官殿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是在大仙庵的西边另辟新址修筑之。何以知之?《嘉庆海州直隶州》曰

  • 文章雲梯關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2期  作者:李德生  出版时间:1996-06-01
    关键字: 云梯关 地理位置 风景名胜 文物古迹 《史记》 《庙湾 地方志 禹王

    」云梯关始称何时?据说从前,淮河入海口东有大沙堆,不断接涨,暗伏海中,宋代则沙套露出海面,远望形状如梯子。淮河口当时又是南北通道,「关」字意含必经之地,故往来之人俗称入海口北岸为云梯关。宋神宗熙宁年间,此处建龙王,云梯关名字就固定了,并被历朝历代延用下来。《庙湾》说:「宋元之前,关当淮河之中,以后沙堆东涨,有土套十余,形若云梯,故名云梯关」。两种说法,较为吻合。两千多年前,海岸线在今灌云县板浦鎭—响水鎭—云梯关一线,黄河夺淮前,海岸仍在云梯关、羊寨一带,所以

  • 文章读枣阳县有感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期  作者:周華禮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抗战惨象 县志讹误 北大街关帝庙 碑坊来历之谜 阜成桥 三闾书院 县立公园 北街生意 粮行生意 日军进攻 祖师爷搬家

    言之有物,确有其事,我虽然离家四十多年(民国卅年去外鄕唸书卅三年从军,少有回家,卅五年回家只住了三个星期),对于家鄕一切记忆犹新,今将个人所知加以说明和更正,给同鄕们神游家园,也介绍给小同鄕们家鄕一点轮廓和槪念,他日回归家园寻根的指引,若有说错之处尙祈鄕长们原谅和指正。我记事时城内的街道是中间一块石板(宽约五十公分,长短不一),两侧是玛瑙箍(鹅卵石)舖成的,走起来既不方便又不舒服,大槪在廿一、二年改舖三合土的。县城里外的寺、观、甚多,县均有记载,但以大北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