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小学共返回2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孫大經先生墓誌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5期  作者:孫俠民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孙大经 筹设小学 悼念

    吾村僻处鄕野,村民承袭传统农业生活,勤俭刻苦,不遑重视文敎,至民国十二年前,仅有祖佩兰先生设私塾一间,受敎学子限于家境较好幼年六、七人,敎授四书五经,较当时敎育落后甚远,且以吾村数百户人家,如此数人受敎,亦不成比例。孙大经先生吾村世家,幼读诗书,壮入萧师,毕业后,返鄕筹设小学,并得尊翁孙希闵老先生同意曁李氏夫人之赞助,拨出自宅东厢别院房屋两栋作为校舍,先决条件既备,旋奉准设立,校名为了萧县第二区梧桐鄕初级小学。罗致六、七岁至十四、五岁男生一班约四十名,以

  • 文章席之琦與懷來縣教育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2期  作者:傅金泉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教育 办学 怀来县 小学

    我国的新式学校敎育,发勒于淸光緖三十年停止科举,建立新学制。全国各地创设新式学堂。计分高等敎育、中等敎育、初级敎育、实业敎育与女子敎育等。国内重要都市设立大学堂、高等师范、与各科专门学堂。府设中学堂,州、县设高等小学堂,鄕村设初等小学堂。适应时势的需要,以提高国民大众的素质。怀来县的地方敎育,随着新学制的颁行,就县城西大街右侧旧日书院,创立全县第一所高等小学堂,堂长原称学董,光緖三十二年秋改称堂长。席之琦(字朗霄)先生,以贡生资格,被遴选以公费送往

  • 文章隔海相望楊府廟 香煙繚繞祈福祉以楊府廟為中心,建鰲江綜合文化經貿中心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3卷 第1期  作者:陳其成 朱鍾鼎  出版时间:2007-02-01
    关键字: 杨府庙 历史 鳌江小学 重建

    我同胞敌忾同仇反日的浪潮。抗战胜利后,恢复杨府庙成为全镇民众的一致要求,在东河陈瑞新先生发起并带头捐资下,得到各界响应赞助,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一九四七年一座新的杨府庙在废墟上拔地而起,象征著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精神。我自一九五五年随南麂大批军民颠簸来台,与大陆长期隔绝,梦牵魂萦的就是杨爷殿所在地的亲朋戚友,故而当民间来往开禁后,我披着满头霜雪,踏上久违了故乡土地的那一刻,第一个冲动就是想携带家小来朝拜杨老爷。然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被鳌江小学圈在里面孤零零

  • 文章募款啓事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7期  出版时间:2007-07-10
    关键字: 筹款 太平小学 通讯地址

    本会于今年会员大会(三月三日春节团拜)时提案通过筹建永福县太平小学案。太平小学简介太平小学由清末进士韦培谦先生(本会前故理事长韦永成先生之父亲)创建于民国初年。原址在广西省永福县彭庄乡太平村韦松桥家中,民国39年迁到欧阳寺与欧阳小学合并沿用太平小学名,民国63年迁往大坪土村(苏桥鎭)后的田头山坡上至今。现,该校共有学生205人,七个教学班,教师十二名,校区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教室暨校舍均为砖瓦结构,其教室与教学设备均残破不堪,由于该县教育经费

  • 文章坂上小記(三)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82期  作者:北苑  出版时间:1975-07-15
    关键字: 坂上 满清 农业 庄姓 小学堂

    桥,何姓来自何墅,其他由四鄕迁至鎭上的也不少。这些他处迁来者,有些已数世,有些也数十年,无分畛域,一视同仁,十足大同主义。坂上的文敎,也很落后,满淸一代,鎭上人家无人中过擧,进了学便可在地方充绅仕。淸末维新,也像邻近诸鎭一样,创办了一所学校,名蒙养小学堂,只是徒有其名,连个校蒙都没有。民国以后,邻近鎭上的学堂改为高等小学,如礼嘉桥南夏墅的小学,都是同一时期创办,都改为高等小学,只有蒙养只改为一班级的初等小学,并且几乎关门。照坂上的人口,应当可以办一所

  • 文章清末大埔縣第一間師範學校—茶陽師範學校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1期  作者:楊永漢 出版时间:2015-03-01
    关键字: 茶阳师范学校 小学教育 历史

    清政府于光绪31年(1905)实行维新变法,废除科举制度,着手建立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制度,培养国家人材。大埔县有识之士,主张大力发展家乡教育,兴办中小学校。于是培养师资成了当务之急。当时大埔属潮州府管辖,不少大埔县的精英聚集于潮州、汕头。在潮汕经营烟草、制衣、百货、药材、木材、旅业、航运的诸多工商业的成功人士关心家乡教育。潮州是粤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大埔地处山区相对落后。有远见卓识的大埔先贤,以独到的眼光以「走出去」异地办学

  • 文章美国的小学教育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8期  作者:繆香珍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美国 小学教育 详细介绍

    义务教育五岁入幼稚园,读一年;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尽管学区有别,大致如此。学校是按照学区来规划的,学区的规划依地理条件而定,所以学区有大有小,学校人数有多有少。小学规模不大,人数四五百而已,采小班制,一班不超过廿五名。两三个小学分配一个初中,两个初中分配一个高中。学校设校长一人,副校长一至二人(学校大副校长二人)。除此之外,没有教务主任,训导主任之称。凡属于义教范围内,所有任教老师,亦即不分小学、初中、高中,一视同仁,薪资一样,地位平等。不同

  • 文章白沙書院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2期  作者:鄧樹林 出版时间:1988-01-01
    关键字: 白沙书院 白沙高级小学 校址 校况

    儿童时读书的情景,记忆最深,怀念亦最切。吾鄕有白沙书院,不知在何年何月为何人所倡建?値余到此读书时已改为新制,名曰「白沙高级小学」有十年之久矣。当时的小学分初级与高级,初级四年,散立在各鄕村。高级二年,学生皆住校。该校为大舜鄕、玉河鄕、龙桥鄕三个鄕即第一区惟一的最高学府,三个鄕志愿读书的子弟均就读于此。全校有四个班次,每班有四十人到六十人不等,每年一班,间两年增一班(双班)以资容纳。学生入学无性别、无年龄、无资格等限制,女生甚少,不到十分之一。年龄最小

  • 文章記第一屆立法委員汪寶瑄先生家世與勛業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4期  作者:劉有銓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汪宝瑄 师范学校 留学法国 学校基金 法起寺 宿城小学

    大,经多次审讯调查,均不得値;幸有一名妇女被其蹂躏不堪,几度自杀,均被家人救活,闻知有此良机,自愿诉向最高法院,出庭作证,除详述被其强奸经过,并经常至其家深夜逼走夫婿,使自己面对子女难堪,恶僧仍以绝无此事,乃伪证陷害推辞,该妇女哭诉著说:「大和尙阳具上有一豆大黑痣,可以验证眞伪。」于是恶僧才俯首认罪,被绳之以法;而法起寺之主持,再由佛敎会甄选,有一定任期,并拨庙资开办宿城小学一所,使佃农子弟,皆可入学;仅此两事,在立法委员选举时,有许多老年农民,一定

  • 文章「大廟」的傅說故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2期  作者:邱文梅  出版时间:1994-06-01
    关键字: 大庙 弥陀寺 民间传说 破庙庄 沂淋小学

    大庙有好多个土墩,还有几个大土墩,原来抬庙走时掉一片砖或瓦长一个小土墩;歇一歇长一个大土墩。原庙抬走了,故址更名「破庙庄」。后在此建一所小学,名「破庙小学」。直至一九五五年根据北边不远一条新沂河,方改为「沂淋小学」。

共22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