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理教育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一鱗半爪話英山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期  作者:陶振民  出版时间:1968-01-10
    关键字: 湖北英山 文化教育 地理 交通

    前言湖北文獻,在創刋之初,社方各友好,曾分別來信,要我寫稿。我是一個湖北人,給湖北文獻出些力,是天經地義,無可推辭的事。但是,我一方面因自己辦了一份周刋,每期要寫三萬多字的稿,還要自編自校,的確很忙。另一方面,我對湖北的山川文物的印象,旣是模糊不淸,而手邊又沒有可供參考的資料。總是無法着筆。現在,湖北文獻出版到第五期了,每一期我都拜讀過,同鄕前輩,珠玉在前,我更不敢以浮淺的文章,浪費寳貴的篇幅。但諸友好如汪醒非兄等頃又來信催促,並指定要我寫一篇「英山風物...

  • 文章湖北地理人文概述——重建新湖北的准则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9期  作者:本刋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1-04-10
    关键字: 人文地理 湖北省 文化教育 物产

    甲、地理人文槪况华族文明,自黄河流域转移至长江流域,本省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所具影响力之比重,乃与时代俱增。以言政治军事,近若武昌辛亥革命,义旗一举,淸社为墟,而我国民主宪政之宏模,于以肇基。远溯历史,其在秦季,则有一夫发难,揭竿而起,关东豪杰,闻风响应,而赢秦暴政解除。其在新莽,则有刘氏伯仲,起义舂陵,平铜马赤眉,昆阳一捷,以寡胜众,而汉室中兴,奸逆伏诛。迨及元末,复有陈友谅、徐寿辉、明玉珍诸豪雄之率众抗暴,内中国而外夷狄,使蒙古帝国瓦解。民国

  • 文章睢甯概述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文獻會  出版时间:1977-02-15
    关键字: 睢宁县 地理沿革 交通教育 物产风俗

    六区境内有峰山,在县西六十五里,淤黄河南岸,旧以峰、太龙、虎四山名风虎山,太山南顶有太山庙及周忠武公庙、山出五色石似玉。鲤鱼山在峰东北里许之淤黄河中,山形如鱼、宛似游于水中故名,明归有光尝为诗吟咏,载于县志。七区境内名山较多,(1)英公山在县西北八十里有砦,因山东南麓有唐李英公墓故名。在英公山南二里东南曰白山又东曰红山故名(2)花山。(3)寿鹿山在英公山东北三里。(4)黄山在寿鹿山东三里,山腰有黄华洞可容数十人,又名黄石洞、黄华洞在山西北麓,昔黄石公曾隐此

  • 文章江蘇各縣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8期  出版时间:1976-08-20
    关键字: 姜堰区 地理沿革 交通教育 风俗物产

    泰縣沿革戰國楚海陵地,漢置海陵縣,三國時廢,晉復置海陵縣,東晉爲海陵郡治。隋廢郡,析縣境增置江增縣,尋又省入海陵。唐府縣置吳州,改縣曰吳陵,又廢州,復縣名曰海陵。南唐置泰州,治海陵縣。宋曰泰州軍,元仍爲泰州,明廢海陵縣入州,淸因之,屬揚州府,民國改爲泰縣。初屬淮揚道,抗戰後隸第五行政區。疆域東界如皋縣,南界泰興縣,西界江都高郵二縣,北界東臺縣。東西距九十公里,南北距七十公里,面積二千一百十六平方公里,合三百三十九萬六千零六十畝,分爲十區。人口一百二十萬八...

  • 文章濟南市簡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8卷 第2期  出版时间:1992-09-20
    关键字: 济南 地理 物产 交通 邮电 城市建设 工业 对外关系 经济 教育

    一六二个,杂技、京剧、吕剧、曲艺等剧享誉全国,杂技节目多次在世界比赛中获得金奖。对外营业的歌舞厅、卡拉OK等近三〇个。济南的文物、图书馆、出版、新闻、广播电视等事业都代表全省最高水平。工艺美术中的鲁绣、羽毛画、绢花、仿古黑陶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全市医疗衞生机构一、〇〇〇多个,其中医院一八〇个,共有床位数一·八万张。各种衞生技术人员达三万多人。九、科技教育事业济南的科技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内市现有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十六所,中等专业学校三八所,科硏设计机构二

  • 文章江南西道甲天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4期  作者:楊曉蒼 出版时间:2006-05-01
    关键字: 家乡 地理位置 区域划分 文化教育 风景名胜 物产

    瑞金 杨晓苍江西,这块中华大地的红土地,是我们可爱的家鄕。她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物产资源,绮丽的湖光山色,光荣的革命传统,淳朴的风土人情。炎黄子孙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繁衍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勇敢、朴实的人民,几千年来,这里教育发达、人文荟萃,是我国著名的文章节义之邦,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位置优越 华中崛起江西位于长江中下游交接处的南岸,东邻浙江、福建,南接广东,西接湖南,北毗湖北、安徽,处于”吴头楚尾,粤户闽庭“的重要地位。面积一六

  • 文章攸縣誌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2卷 第4期  作者:劉哂之  出版时间:1984-10-15
    关键字: 地方县志 攸县 史地变迁 教育 地理交通

    「攸」以水得名,沿革不一,或曰「陰山」,或曰別有「陰山」;秦隸長沙郡,漢析「陰」爲「攸」,隸長沙國,三國隸湘東郡,唐隸南雲州,貞觀廢南雲州隸衡州,宋屬潭州,隸荆湖南路,元仍爲州,屬天臨路,明改爲縣,屬長沙府,淸因之,設「清揚、永平、擢秀、東江、北江」五鄕;迨及民國,改設「慶雲占國泰,民安聚星景,物華天獻寶,人傑地成靈,河淸兼海晏,穀嘉共芝馨,屯(半)」三十都半。民國二十六年實行鄕鎭保甲制,後改設「皇圖、雙江、洞井、明月、大滄、南田、夏泉、新江、大同、雲橋...

  • 文章江蘇省各縣巿志略——靖江县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3期  出版时间:1976-03-20
    关键字: 江苏县市 地方志略 地理沿革 交通教育 靖江市

    公里,亦滨界河界如臯县,旧新港巡司驻此。交通:公路东通南通,西通泰兴,水道至江阴,泰兴,黄桥,新港等处,均通小轮。八圩与江阴之间有渡船往来。敎育:全县学龄儿童总数为九万九千一百九十二名,已入学之儿童数为九千六百零六名,不入学之儿童占百分之九十。学校有私立苏北中学,内分高中,初中两部。县立师范学校为一年制简师,小学若干所,抗战前有民众教育舘三所,公共体育舘公园各一所,复员后民教舘未恢复。物产:县境平衍如席,四围无不耕之土,共计可耕之田五十八万五千七百七十一

  • 文章江蘇各縣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9、30期  出版时间:1976-10-20
    关键字: 兴化县 地理沿革 物产风俗 交通教育 经济文化

    社会教育战前有民众教育舘四所,公共体育场一所,战后均未恢复。物产:本县可耕之田约一百五十八万三千六百七十七亩,故农产物米为最多,年产约有二百万石。棉花年产约为千担。黄豆约五百石。工业:有梳、箆、毛巾等小规模厂五六家。油酒坊约百余家。金融:有中国农民银行分理处,设韩公祠七号,另有江苏省银行代理公库一所。名蹟:拥绿园为淸代郑板桥之别墅,其从孙銮改曰篠园布置萧疏,颇有远致。昭阳山传为楚怀王令尹昭阳之墓,上有昭阳庙,旧有昭阳八景,今多荒废。莲花六十四荡距治十里,荡内满植

  • 文章江蘇各縣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7期  出版时间:1976-07-20
    关键字: 宝应县 地理沿革 交通教育 物产风俗 山川文物

    丰厂集,俱交淮安县界。北有黄浦鎭,距治十二公里,滨运河,北接淮安县界。东北有崔家堡、曹甸二鎭,曹甸亦跨淮安县界。交通:公路南通高邮、江都接鎭扬线,北与淮北诸县皆可连络贯通。运河小轮南至鎭江,北达淮阴,此为必经之地。教育:全县学龄儿童计有九万五千七百九十四名,已入学之儿童数为二万零八百九十六名,不入学之儿童占百分之七十八。有县立初级中学一所,中心小学及国民学校各若干所。物产:本县可耕之田共计二百五十九万一千五百七十七亩,年产米约百余万石,稍有丝茧之利,惟鱼虾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