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理共返回33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必好高而務遠·既欲速要能達温州交通話古今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1卷 第2期  作者:張恩來 出版时间:1995-04-01
    关键字: 地理 交通 工程

    鐵道·高速公路·航空將全面展開 經濟騰飛可期·生活更上台階

  • 文章沙口紀畧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9期  作者:沙口人  出版时间:1978-10-10
    关键字: 沙口 故乡 地理沿革

    新郢長驅朔氣橫,淪河東指岸如赬;三千鐵騎疑飛渡,兩戒山河一蹴平;大野雲泥沙洑口,長江樹接漢陽營;可憐誤國咸淳相,不救襄陽救鄂城! —淸·陳大章沙口詩—

  • 文章「不毛與孟獲考證」補遺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8期  作者:刀威伯 出版时间:1978-12-25
    关键字: 地理考证 “不毛” “孟获”

    「瀘水與不毛」,在滇西騰衝縣(舊名騰越)西北確有瀘水土司,有小溪名瀘水,不知是否卽爲當時漢相諸葛亮所渡之瀘水。「不毛」與「八莫」似應存疑。按自八莫沿伊洛瓦底江上溯至恩梅開、邁力開兩江,野人山,獵人頭民族那加人地區,片馬,江心坡及喜馬拉雅山麓,多爲千百年之原始森林,羅石佛軍官所見無差,臆料卽使漢代亦當非不毛之地。惟與「不毛」讀音較接近者尙有「莫毛」與「孟卯」二處地名,「莫毛」在八莫東方九英里,有莫毛土司,被英軍侵略時所滅。從八莫東上七十五英里中緬北段未定界...

  • 文章我們的江蘇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4期  作者:吳寧海 出版时间:1978-10-10
    关键字: 江苏 省区 交通 地理 农工

    延国祚,亦赖谢太傅淝水一役,而能守淮自衞。即至南宋,避敌而远退临安,退而守江,已落下乘,然犹赖韩世忠黄天荡之战于前,虞允文采石矶之役于后,江始克守,偏安勉能维持。军事价値远胜于经济条件,非徒地理形势然,亦历史因素累积所致。明太祖首选此地为国都,成祖北迁未废父业,定名为南京。当其营缮之初,并石头台城旧址而广增其地,以为内城,扩大东至燕子矶,西至大胜关,南围紫金山,北达于江以为外郭。内城外郭俱备,建都计划始成,不幸未及竣工,太祖谢世,旋遭靖难之变,不久国都北迁

  • 文章武昌起义之地理史观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1期  作者:鄧耀華  出版时间:1981-10-10
    关键字: 地理史观 辛亥革命 地理位置 武昌

    地理史观试释史学家常燕生敎授说:「史观,就是我们人类对于过去自己所作成的历史的一种有系统的解释。」每个人都会有他不同的史观,史观并非历史哲学家所专有,但作为一个历史硏究者,在硏究历史专题时,若无史观为中心,则其硏究必陷于人云亦云,有肉无骨的缺点。史观即是历史哲学,虽然古今学者对史观的看法各有不同,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一元论」、「二元论」及「三元论」等三类。其中「一元论」是想用某一种原因来说明一切历史上的根底,虽不否认历史上许多重要现象对历史的影响力

  • 文章陕西地理价值及胜蹟一瞥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1期  作者:海天一鶴  出版时间:1970-04-15
    关键字: 陕西 地理价值 胜迹

    作者簡介:海天一鶴,名張鶴情,汧陽人,曾任上校副處長,等職,現任正聲公司董事。

  • 文章興山縣新縣治豐邑坪古今談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9期  作者:劉漢森  出版时间:1993-10-10
    关键字: 兴山县 丰邑坪 地理沿革

    ,说出他自己就是古高阳帝王的后代,也是很淸楚的。至于兴山古夫丰邑坪就是古楚高阳城遗址,如同古时以楚姓用为楚国国号,那么用帝王高阳的帝号作为建立都城高阳城的名号是同一个道理。当年「住」中心小学,受业于孙师文楼先生,自帝高阳氏讲到丰邑坪建楚都,如数家珍,对于后学循循善诱,谆谆敎诲,时年幼学浅,虽是一知半解,但至如今由于涉历渐多,多方查证对照,益觉恩师博闻强记,永志难忘。四、丰邑坪掠影与传说帝高阳乃早古皇帝的称号,也是皇室姓氏,更是以皇室姓氏为都城命名的地理名词

  • 文章张仲炘太史纂湖北地理志稿(十四)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6期  作者:張忠建  出版时间:1973-01-10
    关键字: 地理志 湖北省

    宜昌府巴東縣府西四百二十五里。明隸歸州,屬荆州府。康熙中直隸荆州府。雍正六年,屬直隸歸州。十三年來屬,東鐵峯。北靑銅。南巴山,一名金家山。西南安居,大江自四川巫山來。由巫峽流入,逕城北,出東湖。西陵峽下流至黃梅。入安徽宿松縣界。三灞河源出縣西北。九府坪支流三:其一入西瀼溪,東曰東瀼溪。逕城北、又東逕牛口山。西南淸江、自建始入、下流入歸野。縣城、火峯口有驛。長樂縣府南一百九十一里。明爲五峯司屬施州衞。雍正十三年置縣。以石渠、水濜、長茅及長陽,松滋。枝江、宜...

  • 文章陽新縣沿革與疆域概要,並略談縣志始末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2期  作者:王希堯 出版时间:1989-07-10
    关键字: 阳新县 地理沿革

    溯自秦幷天下,罢诸侯而郡县之,我阳新自汉以下,而县,而军,而路,而府,而州,建制不一,沿革棼然,今按见诸正史者,略擧于下:甲、沿革:汉:汉书地理志云:前汉江夏郡、领县十四、其一下雉,(据舆地广记云:「下雉距今州四十五里」。可见下雉之地,距今州不远。)三国志载:三国吴孙槪自公安都鄂,改名武昌,以武昌,下雉、寻阳、阳新、柴桑,沙羨、六县为武昌郡。(按今县西南百里有阳新里,又有阳新市,当是古阳新县治。)晋:晋书地理志:武昌郡、统县七、其一阳新,(按兴国州志载

  • 文章漫談五峰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9期  作者:傅柏林 出版时间:1986-04-10
    关键字: 五峰县 故乡 地理

    地理位置,敎导儿女熟记外,尤应对我们住家在五峰县的小地名和位置吿诉儿女,并随时提示,以便他(她)们熟记在心。第二、如您还记得自家族谱的话,就应敎导儿女背熟写明。笔者离家前,先祖父和先父就将我们傅姓在松滋祠堂的族谱,敎我背熟了:「久运大正开,学士相朝廷,立本承先德,万代永茂新。」每字一代(辈),共二十代(辈),等快排完时,再由祠堂重新编排。笔者是「本」字辈,原名傅本松,少年入学时改用「柏林」之名,待成年后想改回本名时,又因乏户籍证明而未能如愿,甚憾!但我的子女都是

共339条记录 1/3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