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方研究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安義縣簡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8期  作者:蕭衛國 出版时间:1999-11-01
    关键字: 安义县 地方研究 历史地理 历史景观 物产

    吨三亿立方米以上,石英石储量六九三万吨,尙有钛、铁矿、钾长石、电气石、水晶、稀土等有待开发。安义有富庶的农业,全县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平均气温摄氏一七·一度,一月份平均气温摄氏四·二度,七月份摄氏二八.四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降雨量在一五〇〇毫米左右,无霜期长在二五八天以上,适宜发展农、林、牧业生产,优越的自然条件。加上配套的水利设施,使粮食早涝保收,所盛产的稻、棉、油、茶、麻、蔗、瓜果、药材等一九八六年曾列为全国粮食基地县,且有闻名遐尔的地方特产,珠珞

  • 文章常州人的土話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4期  作者:蔣貴麟  出版时间:1985-05-15
    关键字: 常州 地方土语 语言研究

    各地都有土俗语,即囿于一方,不能通行各地的方言。我们常州人所说的那些土话,亦颇饶情趣,如非常州人,根本无法了解那些土话的含意。土话并非俚语,更非谚语,亦不是江湖上的黑话,不过是一些习惯上的措辞而已。笔者就记忆若干土话,聊作解释,以供同鄕恋慕家园幽情也。「下作」—下流。「下流坯」—下流种子。「叉嘴」—在别人讲话时揷入言语。「大好老」—大读如堕。大人物。「大老官」—濶客,大人物。「大来头」—打从大人物那裏来的。「大脚力」—大势力。「场化」—地方。「坍台

  • 文章讀書剳記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4期  作者:姜道章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舂陵 地方史研究 县志考证 地方教会起源

    本,分装三册,坊间仍可买到,流行很广。第八种叫做「枣阳县鄕土志」,是马伯援在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修的,只有一卷,铅印本。据朱士嘉编「中国地方综录」(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四年初版,民国四十七年增订本一版)一书的记载,上述第五、第六及第七种,湖北省图书馆都有。至于我们枣阳县的图书馆有没有这些县志,目前无从査考。二、舂陵的起源及其辖境舂陵是汉代的侯国,长沙定王子买,元朔五年(公元前一二四年)封于泠道之舂陵鄕,号舂陵侯。故地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北方偏东,民国六十二年

  • 文章遜淸安化糧案始末追紀——田賦征收户首制之由來——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7卷 第2期  作者:黃賓 出版时间:1979-04-15
    关键字: 安化县 安化粮案 地方史研究 地方经济史考

    芙蓉寿一联,驰誉遐迩。[2] 、访闻案系地方官吏钳制士绅之一种方法,即不需原吿,凭其所访闻之劣行事蹟,任意票传票拘而惩罚之。[3] 、黄公国栋字铁斋,为笔者之曾祖,习汉学,为邑孝廉杨公一清之得意门生,曾赴府试至宁鄕囘龙瑕,踣于途,中途折返,绝意功名。晚岁专课先公,得青一衿。[4] 、刘公盛世今东山鄕磨刀港人,其曾孙某,抗战时曾任保长。[5] 、赵公升恒东山鄕司徒舖人,其曾孙赵璧还,曾任十四师霍揆彰先生上校秘书,及湖北枝江县长,风流倜傥

  • 文章歷代瓊州府志待訪錄(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8卷 第2期  作者:王會均  出版时间:2000-06-30
    关键字: 海南地方史料 书目整理 研究参考

    四、明代修本㈡纂者事略王佐,字汝學;號桐鄕,臨高蠶村人。明英宗正統十二年(1447)丁卯科舉人,卒業太學,爲祭酒吳 節所賞,譽與白沙齊名。歷官高州、卲武、臨江三府同知,所至淸廉慈愛。著有:《雞肋集》、《經籍目略》、《家塾原敎》、《瓊臺外紀》、《珠崖錄》、《庚申錄》、《金川玉屑集》等書,世稱:文行君子,年八十五卒。郡、邑倶祀鄕賢淸.阮 元《道光 廣東通志》(卷三百一·列傳三十四.瓊州一)、張岳崧《道光 瓊州府志》(卷之三十三.人物志.名賢上)、聶緝慶《光緒 臨高縣...

  • 文章棗陽設治在隋前歷代變革史之再硏究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3期  作者:聞國楨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区划沿革史 枣阳县 地方史研究 行政区划

    置南阳郡,在当时郡下不可能不设县。在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即废封建,采中央集权,地方全面实行郡县二级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有县,万户以上置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在高祖立国之初,对秦所置各郡,除有分置,易名,或另增置外少有变更[4]。后汉书云:「汉之初兴,承继大乱,兵不及戢,法度草创,略依秦制」。故在汉初,全国仍为九州,三十六郡。仅将秦置三川郡(原属豫州),改为河南郡,内史郡(原秦国地)分为京兆尹、左冯翔、右抉风三郡。直到武帝时,始将全国分为十三州,原

  • 文章湘粤邊區五嶺考證紀要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7卷 第3期  作者:鍾克超  出版时间:1979-07-15
    关键字: 湘粤边区 地理志考证 地方史研究 县志考证

    本篇爲民國二十一年春,先叔伯毅公(民初國會議員、湖南財政廳長、中央禁煙委員)應聘爲藍山縣志總編輯所考證。適 先總統 蔣公順天應人,由杭州囘南京,重主國政,電召先叔赴京;先叔束裝應命,臨行以克超忝參縣志採訪、紀錄,乃命星夜整編資料,專送縣志局,彙印山川篇,茲特表而出之。按藍山縣志局,於民國十九年初組成,旋邀有關人員四十餘人集會商討推展工作,至臨時動議時,有人提出,志局大門應撰掛楹聯,以壯觀瞻!請推擧聯語起草人;歷時十分鐘,在場人士尙在推讓,時已風輕近午,李編...

  • 文章回顧與展望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100期  作者:華生 出版时间:1970-12-01
    关键字: 四川文献研究社 百期纪念 毛一波 编印丛书 整理地方文献运动

    保存吾川此一最大之地方文献寳藏。第四、中国地方文献学会为全国各省市地方文献社团从业人员所组成,以研究幷改进我国有关地方文献之学术,共谋发扬地方文献为宗旨。在成立大会宣言中,幷列举今后致力之方向:一为地方文献之蒐辑与整理,一为爱鄕爱国精神之发扬,一为作重建鄕邦之准备。本社既为发起单位之一,今后自当尽其棉力,与全国各省市地方文献社圑,相擕共赴,使学会宗旨,益获宏扬。如上四点,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幷望爱护我们的读者们,随时给我们以指导和协助,不胜感幸!

  • 文章「江蘇旅台旅外人士史料彙編」讀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1期  作者:惠毓明  出版时间:1994-03-01
    关键字: 昆山人物 李鸿儒 史学研究 地方族谱 旅台乡彦 旅外乡彦

    一國之有史乘,一國之文明足徵。我國之有史乘,由來尙矣。私家撰述與國家修史,歷來並存不悖。蓋私家撰述不僅足以區補闕遺,且足與正史相參證焉。明項篤壽撰《今獻備考》不敢以修史自居,而其書纂錄洪武以還以迄宏治之名賢事蹟頗足爲修明史者之取資。而方鵬之《崑山人物志》、張大復之《崑山人物傳》,網羅崑山人物之事蹟,亦猶此志也。今其書並著錄于四庫存目。夫崑山,特江蘇之一邑耳!方、張二氏收輯成書,猶竭十餘年之心力,始粗具規模,具見收輯史料之匪輕而易舉也。江蘇地濱黃海、東海、...

  • 文章故鄕的人與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5卷 第2期  作者:辛子方  出版时间:1993-06-01
    关键字: 仲其臻 地方史志 杨东野 文史编纂 张义壮 退休教师 刘凤桂 历史学会 方一清 诗文研究 刘洪石 博物馆

    大观〕刊物上,常见到他的大作,献出一份爱心和热忱,先敎育而后文化,为地方提供卓越的奉献,这就是长生之道。刘凤桂先生 海州人士,年岁不大,正是壮年时期,爱好文艺,不愿为官,办杂志、写文章,就是他的志趣,担任〔孔望山研究季刊〕编辑,正符合他的心愿,看到〔孔望山研究季刊〕一期期地出来,颇有成就感,内心感到无限的快慰,他也是历史学会的理事。方一淸先生 原名方天培,旅台同鄕中有好多是他的同学,现供职连云港市盐业单位,公余之暇,以研究诗文和写作为乐。在本刊十五卷一期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