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域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昌化县地域环境之介绍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1卷 第1期  作者:徐顯明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昌化 地域环境 概况介绍

    昌化之山,山多靑翠。昌化之水,水多淸澈。昌化之人,人多純樸。昌化之物,物多饒裕。吾愛吾鄕,吾愛吾土。昌化古稱武隆,宋太平興國四年(西歷九七九年)改稱今名,屬杭州府,在省治之西二百里地。東以嶠嶺、界頭,揚嶺,桐公殿,大柳灘、浪山、與於潛縣爲界。南以石尖嶺,與分水縣爲界;以例嶺、客嶺,貢嶺,銅坑峯、千畝田,與淳安縣爲界;西以昱岑關,與安徽省歙縣爲界;原以績嶺,竹嶺,與安徽績谿縣爲界,民國二十年五月,荆州,後溪源等數小村落,劃舊績谿縣受轄後,北方改以棋枰石,,...

  • 文章《庄稼杂字》流传地域述略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2期  作者:譚景玉 出版时间:2002-09-20
    关键字: 《庄稼杂字》 流传地域 童蒙教材

    检讨。《庄稼杂字》未能在山东境外流传得更广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庄稼杂字》具有浓重的地域特色,对此张存武先生在《〈庄稼杂字〉笺释(一)》中已经指出,不再赘述,[31]这必将大大限制其在更大范围的流传。《庄稼杂字》在流传的过程中虽然呈现出地域特色削弱的趋势,如《山东文献》所载寒光先生提供的《庄稼杂字》中有「少啥赶七贤」的句子,而笔者所见之版本均已改为「少啥把集赶」,但这只是细枝末节。《庄稼杂字》最基本的东西即对以临朐为中心的鲁中地区物产、风俗

  • 文章金著西北行序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8期  作者:田炯錦 出版时间:1987-10-01
    关键字: 金惠 《西北行》 序言 地域问题考证

    安得不加深硏而详考乎!我国疆域广袤,种族纷歧,尤以西北诸省为甚。历代边患,多出于此,山髙峻岭,路险塞深,握髙屋建瓴之势,成御侮屯兵重地,有西北始有中国,无西北即无国防,载稽往乘,斯言信矣!金君敬诲好学深思士也,顷以往日所著「西北行」一书见眎,其内容计分:1.前言。2.西北国防重心的甘肃。3.江河发源的靑海。4.亚洲政治中心的新疆。5.塞上天府的宁夏。6.西北门户的绥远。举凡有关该地区政治、文化、经济、民生、种族、水利、交通等要端,莫不就所亲见亲闻者,运其生

  • 文章名山縣新志弁言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8期  作者:胡存琮  出版时间:1972-06-01
    关键字: 名山 县志 历史地域 馆舍

    庶人,纪载简略。今则帝政殂落,民治权舆,国体既殊,史裁自异,何不帜而别之,肇锡嘉名为名山新县志。客曰:审如是,废旧志欤?曰何可废也。新唐书存,与旧幷行,请即援此先例,存旧以志古,作新以志今。惟旧志所有已注,采入新志,自具鑪椎,誔语浮词,槪从刋落耳!客曰:欧风美化,幷萻兼收乎?曰有禆主旨则采录。客曰主旨何在?存琮起,正襟而宣言曰:阐发历史地域之特性特产,扶掖敎育实业,以促人羣之进化,由小康而抵于大同。礼之胡存琮撰。(注)名山新县志,计十六卷,又首尾各一卷,全书

  • 文章打開省籍矛盾史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2卷 第3期  作者:尹章義  出版时间:1990-09-01
    关键字: 省籍问题 问题研讨 地域观念

    火中取栗的民进党和新潮流系窃笑不已,也让当年极力提拔这些政客以消泯台湾的省籍隔阂,甚至以「台湾人」自居的蒋经国先生在九泉之下也难以安枕。「省籍问题」到底有什么魔力?使得好之者如痴如狂而畏之者又惟恐避之不及呢?光复前的省籍问题:语群冲突远甚于族群冲突所谓「省籍问题」说穿了也不过是由于「地域观念」所造成的利益分配不均或者以此为借口所造成的社会、政治不安而已。地域观念是数不清的群体意识中的一种类型。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认为「需求」是人类行为的内驱力

  • 文章从血缘和地域看台湾与内陆关系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8期  作者:李清泉  出版时间:1985-05-01
    关键字: 海峡两岸 两岸关系 血缘 地域 学术研究

    的灵牌或墓碑上,注以故里祖居大陆的发祥地域:如颖川、高阳、宝树、夏邑、淮阳、錞湖、江夏、书山、西河、太原、饶平、安定、南淸、漳浦、天水、陇西、靖邑、汝南、晋江、彭城等堂号字样。我们也可在各处的庙宇及宗祠内,看到此一区域附近的记载大陆迁台经过的碑文。今日的台湾世居的同胞,多系明淸两代来自我中国大陆的闽、粤人民,居住台湾较长久,其祖籍闽省者,大多来自泉州旧府属的同安、安溪、南安、惠安、晋江,及漳州旧府属的龙溪、诏安、平和、漳浦、南靖、长泰、海澄、和兴化旧府属的蒲田

  • 文章「白水」探源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9期  作者:棗陽市白水寺文物管理處 沈齊珍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白水 枣阳 《水经注》 地域考古 溯根探源

    ·四四八)载:「沔水[2]又东合洞口,水出安昌[3]县故城东北大父山[4],西南流谓之白水。又南经安昌县故城东,屈迳其县南。县,故蔡阳之白水乡也」。根据这段文字的记载和描述,白水就是现在的优良河。(《舆地纪胜》)卷八十八·枣阳军·枣阳县·景物上·二八一一)载:「白水,即刘白河,源西流三十里,名襄河。又西流二十里入濜河。县南四十里白水山上有光武庙。战守编曰:白河」。又(景物下·二八一二)载:「刘白河,发源见于白水上源,西流三十里入滚河,二十里合濜水」。(《方舆胜览

  • 文章溫州最早的地方志《永嘉郡記》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1卷 第2期  作者:徐順平  出版时间:2005-04-01
    关键字: 《永嘉郡记》 地方志 温州 地域 山水 物产 人物 异闻

    现存温州图书馆。孙诒让在该书《后记》中说:「为吾温地志第一古本」、「零珪断璧,无非环宝」。关于《永嘉郡记》作者郑辑之,只从《隋书.孝子传》「注」中知其为「宋员外郎」,《唐书.艺文志》载其还撰有《东阳记》一卷,其余生平事迹已无可考。《永嘉郡记》记述了与永嘉建都百年间的地域、山水、物产、人物、异闻等方面的一些内容与情况。根据书中记述有关内容来看,当时永嘉郡的地域范围包括:永宁县(今永嘉县、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乐成县(今乐清市、台州市玉环县)、安固县(今

  • 文章鬼方隗姓赤狄考(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8期  作者:張與仁 出版时间:1987-08-30
    关键字: 鬼方隗姓赤狄考 鬼方地域分布 历史资料 学术研究

    ■这一部份鬼方于西周亡、幽王被杀后,遂即乘乱向中原前进,他们是由隗国分出的,观于隗国之退而称皋落氏,其实力颇受鄋瞒分出之影响也,鄋瞒于到长邱之后,与宋打上最激烈之一战,互有重大损伤,鄋瞒仍前进建立戎城[2]以为基地,长期侵扰其周围各国,尤其不断出入济西一带之地,故鲁■为济西之戎,春秋隐二年『春,公会戎于潜』『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高平方与县)庄公数与会盟,祇求保持和平,鄋瞒则远侵齐国,至文公时,并扰鲁之西境,鲁人不胜其烦,乃求助于晋,文公七年(公元前六二七

  • 文章春秋战国时期枣阳地域初考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9期  作者:棗陽市白水寺文物管理處 沈齊珍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春秋战国 枣阳 历史地理 地域考古

    土的几批青铜器,其形制、纹饰与一九七二年熊集镇段营村所出青铜器基本相同,专家们认为,该墓群的时代应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经过分析、对照、比较,得出这样三点结论。1.所出土的铜器花纹、器形与湖北京山、随州和河南新野出土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铜器相比,风格基本一致,所铸铭文字体、内容亦很接近。2.所出青铜壶与一九七二年京山苏家垅出土的「曾中游父壶」的纹饰组合基本一致。3.与这几批青铜器出于同一区域的「曾侯絴白秉戈」证实该地域系曾国属地无欵特别是「曾侯絴白秉戈」及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