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史记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史學家張森楷先生年譜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1期  作者:楊家駱 出版时间:1979-06-30
    关键字: 张森楷 年谱 史学家 史记新校注 合川县志

    前言民国十八年骆谒傅丈沅叔于北平,偶言拟为诸正史撰长笺,丈因自书架上取张森楷先生「史记新校注心得擧要」(详后)稿二册为赠。不数日在琉璃厂肆得先生「史记新校注」项羽本纪稿一册。抗战幕启,避地入蜀,自民国二十七年至三十年四载间,为访先生遗稿遗事,前后赴合川数十次,陆续得先生遗稿二百数十册。先生故交之在世者,无不相接,于当时日记上录存遗事亦不尠。先生一生所著书凡四十八种,一千二百八十六卷,又八种无卷数(字数约在三千万言左右)。民国三十年后,除已散佚者外几皆藏于

  • 文章從國史編纂説到地方文獻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47期  作者:毛一波 出版时间:1974-11-01
    关键字: 国史编纂 地方文献 史记 社会文化 精神文化

    文献多亡于秦火。虽至汉代的太史令犹存,多只典天官,似不管国史了。后来司马迁「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才勒成了「太史公书」。史记共一百三十篇,记三千年之事。其书缺失如何,聚讼者多,兹不赘及。这书在国史上,是二十五史中第一部正史。其发凡起例,创获极多。尤以记事传人,去其言不雅驯者,志表其可信者,而又是孟子所说的事、文、义并重。故史记一书,后来便成为中国传统史学的楷模。史体初不外编年、纪传、后始有记事本末。史文初不外纂辑、撰著。史义初不外论断、隐讳、或曰

  • 文章史记老子本传的补述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4期  作者:袁金書  出版时间:1985-05-15
    关键字: 老子 道家哲学 老子生平 人物考证 史记

    的哲学,博大精深,自天道以至人事,自宇宙之大,以至于事物之微,虽寥寥五千言,而所谈无所不包。其学出于易经;而对于天道人事,又加以自己的观察与体会,发为论著,遂成其哲学的体系。(老子章句新释一三页)关于老子的传记资料,当司马迁作史记时,就已散失了很多。自汉、唐以来,对老子的生平的写作,颇不乏人;但聚讼纷纭,迄无定论。本人爰根据他们的硏究考辩,草成斯文,以就正于方家。二、史记上的老子传关于老子的传,最早见于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仅四百余字,为硏究探讨方便计,附录其

  • 文章雲梯關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2期  作者:李德生  出版时间:1996-06-01
    关键字: 云梯关 地理位置 风景名胜 文物古迹 史记 《庙湾志》 地方志 禹王庙

    云梯关,位于江苏省响水县黄圩鄕云梯村的废黄河北岸。古四渎之一的淮水,源出河南省桐柏山。《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禹「道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出于海。」当时,入海口在淮阴市东。之后,淮水携带的泥沙逐渐向海口塡积,再经海流搬运,形成淮阴以下向海突出的三角洲,云梯关的原始陆地出现,从而变成淮水的入海口。河口最宽处有十四五里,古称「大海口」、「海要」等。清康熙时河督靳辅在《开辟河口》一书中说:「云梯关者,不知起自何时,乃黄、淮二渎所由入海者也。往时,关外即海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