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史料考古共返回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米脂縣志序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29期  作者:高仲謙  出版时间:1977-04-15
    关键字: 县志 米脂县 史料考古

    國家乃民族組織之最高形態,縣邑爲民權政治之自治單位,國家治亂興衰之源,必於國史是徵,地方政敎風化之跡,必於縣志是求。蓋國史縣志,同爲文明進化之載籍,人類生活之記錄,鑑古證今,並無軒輊。是以史籍之久暫而民之文野分,志乘之詳略而地方之興替見。良以史與志,鉅細雖殊,作用實同。在昔史嘗與志合,如陳壽之志三國,志卽史也。故縣不可無志,猶國之不可無史,要皆紀事載言,備故實資考鏡者也。米脂爲古銀州地,建於趙宋元豐間,乃漢圍陰舊治,文明早啓,代有達人;然史乘則創始於康熙...

  • 文章台北木栅指南宮呂祖傳略(碑記)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26期  作者:李露仙  出版时间:1976-07-15
    关键字: 人物传记 历史 史料考古

    呂祖仙師本李姓,籍京兆(陝西長安),爲唐室宗人。曾祖延之公,唐河東節度使。祖渭公,禮部侍郞。父讓公,海州剌史。功臣名宦,世代簪纓。仙師生唐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師母妊時,異香滿室,天空仙樂合奏,有眞人跨鶴而降,飛入帳中卽降生,而金形玉質,道骨仙風,鳳眼朝天,雙眉入鬢,少時就讀,過目成誦,十歲能文章,十五好劍術,二十享盛名,咸通末,(唐懿宗年號)中進士,官縣令。時値黃巢亂作,凡李氏同宗,觸之羅難。仙師辭官,率眷隱居永樂,(米脂縣山中)卜築於洞,洞惟兩口,故...

  • 文章殷氏二支族譜續修序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6卷 第4期  作者:殷豫川 出版时间:1991-03-20
    关键字: 殷氏族谱续修 史料考古 资料

    殷本契後,世系悠邈,雖時越百代,而瓜瓞綿綿,文獻克徵,孔子删詩特尊商頌,裁書亟崇成湯,論語誠彰微子者,以其爲國史之所寄,典籍之攸關,而足以丕承丕顯也。吾魯殷氏譜牃之修,濫觴於黃門公應寅祖,是譜纂成於淸康熙九年庚戌仲冬,公敍其事曰:「滕之有殷氏也,環微山而居,近祖塋也,宋、元改革,中原鼎沸,散處於江、浙、冀北之間,東阿、鄆城亦其流派,譜牃無存,上世之世系難稽已。若今日之聚族蕃衍於此者,蓋自戩爾祖始,戩爾祖迄吾身八世,予自束髮,無日不以修譜爲念,緣王事久羈未...

  • 文章寫在黃盛璋先生「褒斜道與石門石刻」一文之前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4期  作者:敬三李杞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黄盛璋 褒斜道 文化研究 史料考古

    褒斜道與石門石刻一文,係民國七十年高仲謙先生自香港帶回給予,高先生以予爲褒邑人,對故里有關史地考正文獻必有親切感,希予就斯文所述,是否加以補註,爲之刋出,予細讀斯文,知作者黃盛璋先生史地造詣淵博,對陳明達先生「褒斜道石門及其石刻」文中關於石門起源以及褒斜道的演變凡有錯誤和疏失之處正待進一步補充勘訂;是知黃文雖已發表,很顯然的尙有待於補充和增訂,故予視此文爲一待續未完稿。予自愧學殖膚淺,對史地領輿涉獵甚少,故不敢對黃陳兩先生之文作浮泛贅詞,況黃先生正將有進...

  • 文章沭陽縣境内的京大道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卷 第2期  作者:小知 出版时间:1980-09-01
    关键字: 沭阳县 京大道 史料考古

    淸朝有一本「天下路程」的書,木板刻印,有現在二十四開本子大,是當時官宦、擧子、商旅必備的行路參考書,他以「北京皇城」爲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凡是這本書上有名字的地方路綫,統統叫做京大道。福建、浙江和江蘇江南的官「晉京」,以及上北闈應試的擧子們,在江南都是行舟,迎了江沿看運河一直到淸江浦—現在淮陰縣,這才捨舟登陸,乘騾車起旱上了京大道,所以淸江浦這個假地方,叫做南船北馬,就是說:北上的到此要乘馬,南下的在此就要乘船。各路京大道上宿站,尖站—打尖就是休息一下...

  • 文章汕頭市前身——鮀浦市舊墟考古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卷 第3期  作者:陳述經 出版时间:1973-09-01
    关键字: 鮀浦 旧址 史料考古 方志资料

    鮀浦市場遷出汕頭,已誌本刋,而遺存風景,史蹟,斑斑可考,特爲錄出如下:鮀浦市北背桑浦山麓,山週圍五十五里,在宋時爲盛種桑茶之地區;南與汕頭市隔一衣帶水,當潮安,揭陽,澄海三縣之孔道,亦爲來自潮安「韓江」,揭陽「榕江」,潮陽「練江」之冲積地。三江在此滙合,經「鮀江」出海,鮀浦與汕頭原屬澄海縣治,由駐鮀江都之鮀浦巡檢司管轄,與隔區之鱷浦都,蓬洲都,以及潮安之龍溪都,同於明嘉靖四十二年,由揭陽縣割益澄海,潮安者。昔漳浦藍鼎元(字鹿洲,淸世宗時,分撰大淸一統誌)...

  • 文章唐、宋、明三代鄒公應龍事蹟之辯析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刋》 第12期  作者:鄒逢皋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邹应龙 历史考证 史料考古

    閱《台灣源流》第二十四期所載余豐先生「對閩西連城四堡『遊鄒公』活動的調查」大作後,備感四堡鄒、馬兩姓及清流李姓人士所分別提供的對唐初、南宋、明末三位鄒公應龍所屬朝代、身分、名位、資望、社會背景以及對國家社會的貢獻事功,不無混淆不清之處,不但鄒姓部分後裔不甚瞭解,外姓社會人士爲尤然;且余豐先生亦在文中說明:「…儘管在馬、鄒兩氏族人提供的說法當中,鄒應龍的年代身分是應有置疑的…」,可見當地鄒氏族親暨馬、李兩姓人士所提供的資料,其眞實性仍有待商酌研討之處,以求...

  • 文章僰人懸棺之謎粗探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1期  作者:楊鵬 出版时间:2001-12-25
    关键字: 僰人 悬棺 风俗习惯 学术研究 史料考古

    今年八月,因事赴昆明,借機與湯世煒先生語談,寒喧之餘,詢及撰稿事,愧未寫就。煒君脫口而言曰:「何不就寫僰人懸棺之謎」。這本來是近現代史學界熱衷探索的命題,我雖然有所接觸,限於缺乏資料,未曾作過認眞硏究,因此不敢動筆,以免貽笑方家。回昭後,翻閱了《華陽國志》、《史記、西南夷列傳》及當代地方史料,試作「粗探」以就教於史學界諸權威,藉以助鄕親文友茶餘飯後漫話家鄕古老民族悍勇的精神,神奇的智慧,爲後人留下一座千古不解之謎—懸棺文化遺跡。僰人的源流 辭源釋「僰」;...

  • 文章説登封(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7期  作者:郭紹宗 出版时间:1975-07-25
    关键字: 登封古迹 史料考古 历史名人

    碑甚高大,頂蓋,刳刻爲雲龍嵌株,下座,亦刳刻丁甲之像,左右旁刻花紋,甚工細,周舖俱范金彩,歷歲久遠而絕無損蝕,卽金彩亦未盡落,殊爲可異。額題大唐嵩陽觀紀聖德感應頌,篆書,碑面俱隸書,爲徐浩手書,筆法遒雅,姿態橫生。史稱浩父嶠之善書,以授浩,益工,嘗書四十二幅屛,諸體皆備,草隸尤工,世狀其書法曰:「怒猊抉石,渴驥奔泉」。黃山谷云:「季海長處正是用筆勁正而心圓」,書史稱其「鋒藏畫心,力出字外,得意處往往似羲之」。藝林中正自難廢耳。五、少林寺。少林寺在少室之陰...

  • 文章洛陽懷古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7卷 第2期  作者:張士傑 出版时间:2005-04-01
    关键字: 洛阳 名胜古迹 史料考古 逸事 诗词

    「洛陽」:屬河南省。在偃師縣西,周時為洛邑東都;戰國時更名洛陽;漢改洛為雒;曹魏復改雒為洛;故城在今治東北,唐以來移今治;明、清皆為河南府治。各陽古來形勢洛陽,位當瀍、澗入洛之會,北帶黃河,南襟伊洛、東制成皋,西控崤坂、四塞險固,為兵家必爭之地。洛陽,古往今來地理形勢,居天下四方之中,為「安陽、咸陽、南陽、淮陽」之核心,正所謂「四方朝貢道里均也。」周公察勢利導經營洛邑為都城;進而掌握「伊、洛、瀍、澗」四水灌溉之利,以厚民生而設都於此。後世宋、蘇轍為讚云:...

共23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