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变法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續修峨眉縣志序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46期  作者:李錦成 出版时间:1974-10-01
    关键字: 峨眉县志 古迹 维新变法

    保全斯土。当时殉难忠魂,褒扬有典。又历年孝子仁人,贞女节妇,至性肫诚,令人景仰者,难更仆数。倘非登之志乘,何以激扬人心而维风纪,是有司之责也。爰约集都人士,网罗散失,蒐辑旧闻,分门别类,共襄此擧。凡捐资者,皆为书其名。志成,问序于余。余不敏,幸承其役,诸君相与有成,何敢以不文辞。窃谓今日者,新政与旧政固不同矣;然朝廷之德音,学校兵农工商诸大端,维新变法,无非欲斯民之富强,总不外乎敎养二义。苟四维充张,百废修擧,即可几今日立宪之新法也,何难比隆于上古哉!此志

  • 文章歐榘甲其人其事(康門弟子錄之一)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康保延 出版时间:1982-03-31
    关键字: 欧榘甲 康有为 公车上书 《中外纪闻》 戊戌变法 保护侨胞

    形同列强瓜分之局,国势忧危;乃联合各省赴京应试擧子千余人,上书变法自强,请拒签和约,史称「公车上书」,为近代中国有政治性之羣众运动,实自此始。时士大夫不悉外国政事风俗,而京师无人敢创报以开知识,康南海有见于此,变化本原,必自京师始,非自王公大臣始不可,乃命梁任公、麦孺博、欧云高等撰文出版中外纪闻,纸墨银二两,自捐此款,并与送京报人商,每日刋送千余份与朝士大夫,不收报费;中外纪闻内容为各国政治、军事、科学、学校、社会风俗等各项报导,日腾于朝,朝士乃日闻所未闻

  • 文章英雄本多豪宕氣——論戊戌君子楊深秀詩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王增斌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杨深秀 出身生平 维新变法 代表诗作 学术笔记

    一八七八年假归,此后在晋九年,其间曾经参与修《山西通志》,写成《星度谱》二卷,《古蹟考》八卷;并受山西巡抚张之洞之聘,任崇修书院山长,并主持太原崇德书院讲席,兼令德堂协讲。一八八九年光绪帝亲政,他第三次入京应考中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刑部郎中。一八九八年,戊戌变法开始,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一起,成为维新变法的中坚人物。为宣传变法,他曾与康广仁一道上《请厘定文体折》,要求科考之文「当议论时事,不得仍破承八股之式」。时朝中「守旧大臣盈廷,光绪皇帝左右动摇。」深秀曾于

  • 文章王安石荊公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5期  作者:陳若淵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王安石 荆公著作 唐宋八大家 宋神宗 熙丰变法

    子、集与佛学各方面,且均有精辟而发前人所未发之见解。诚如公所自言:「我读万卷书,识天下理」也。荆公著作,有关于儒家经典者,多能阐扬其大义,故时人目之为孟子;其说独行于世者六十年,学者以出其门下为荣。即反对荆公变法诸人,亦折服之。四库全书提要(于荆公所著新经周礼义书前)云:「王安石解经之说,则与所立新法,各为一事。程子取其易解,朱子王应麟均取其尙书义,今观此书…依经诠义,如所解八则之治都畿,八统之驭万物,九两之系邦国者,皆具有发明,无所谓舞文害道之处,故王昭

  • 文章先賢李山甫遺跡探訪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4期  作者:李明華 出版时间:2014-02-15
    关键字: 《访山甫入长山不遇》 王安石李山甫之交 参与变法 官声卓著 后人称颂 《收复熙和报捷家书》 《题长山山甫故居》 《访山甫龙溪新居题壁》 龙溪槐坪 祭拜李山甫 吴川三柏李族

    先从一首名人写的诗说起。访山辅入长山不遇石涧迤逦声漕漕,碧峭崒峍云巅高。深山大泽龙蛇出,谁知间气产英豪。金陵老子硬铁脊,驰车寻隐来凿石。古来贤圣皆自出,男儿健在更努力。诗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北宋熙宁变法的操盘手王安石(1021-1086)。是时的王安石,变法受挫,罢相定居金陵(今南京),已年届垂暮,「或坐松石之下,或田野耕凿之家,或入寺随行」,过著「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的田园隐居生活。这首触景感怀诗,当是

  • 文章北宋監門鄭侠 進流民圖疏與編管汀州探原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23期  作者:鄭健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逮还传误 《宋史列传》记载 神宗与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 两派纷争 流放郑侠 新法被废 赦后被诬 归隐乡里 《论新法进流民图疏》 《乞牵复英州别驾郑侠状》

    一、旧长汀县志[1]流寓卷二十四。载:宋、郑 侠,福清人,熙宁中监安上门,绘流民图以进神宗、为罢新法。王安石既去,吕惠卿见用,侠言安石创法为害,惠卿朋党奸邪,壅蔽聪明,独冯 京敢与安石抗,请黜惠卿,用京为相。惠卿大怒,诬以讪谤。编管于汀。[2]新长汀县志[3]第四册流寓传卷三十二。载:旧志流寓列载郑 侠、朱 熹、熊 纬、周之藩,……诸人。考郑 侠编管汀州,道至太康逮还,旋徙英州,想未至汀也。……经查据所得有关资料记述,郑 侠进流民图及言惠卿等朋党奸邪获罪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