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由来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小談「申明亭」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3期  作者:張義壯  出版时间:1997-09-01
    关键字: 申明亭 历史由来 地名演变

    明洪武五年(公元一三七二年),朝廷下旨,命地方里邑置申明亭,旌善亭。民有善惡,即書寫其人姓名,事蹟於版榜之上,分別懸於亭內。以淳民風。「旌」,表彰也,旌善亭,自然是表彰好人好事的亭子,申明亭,那就是揭露一些壞人壞事的。朝廷旨下,各地紛紛行動,海州自不例外,立即行動,在州衙署的大門外,把兩個亭子建起來,門東一個叫旌善亭,門西一個叫申明亭。群眾好事壞事分別公布,果然社會風氣大好。州命各鄕照此辦理。州內一共建了九十三處。這可眞是好事有人誇,壞事有人抓了。更有些...

  • 文章中國省制硏究(一)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4卷 第1、2期  作者:王士信  出版时间:1982-06-01
    关键字: 行政区划 历史由来 地理资料

    前言一、民國四十五年秋,余與金師善華公合譯由聯合國出版之CONSTITUTIONS OF NATIONS一書,共命之曰「各國憲法論叢」,於台北市議會雜誌分期發表,共譯十餘國,旋因余遷居而中止。故余對憲法學科頗有興趣。溯自從事敎育工作近廿年以來,敎讀中華民國憲法課程業達十餘載。每講至第十一章地方制度第一節省制部份,時有學生詢及有關我國的省制問題。例如:我國地方行政區域之區劃標準如何?在我國現行政制上,省的地位、性質、職權與古制有何不同?我國省制之沿革怎樣?諸此等等,不勝枚擧。尙有...

  • 文章飲譽中外的鳥道雄關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1期  作者:張文獻 出版时间:2001-12-25
    关键字: 乡野趣闻 历史由来 故乡风貌 自然景观 鸟道雄关

    鳥道雄關,位於雲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原名蒙化縣)首府文華鎭東北面高山的隆慶關丫口,它距城鎭中心約二十公里,海拔二七〇〇米,是雲南通往緬甸的絲綢古道,也是滇西通往楚雄、鎭南(今南華)、祥雲、彌渡經過巍山去昌寧、順寧(今鳳慶)、雲縣、景東、緬寧(今臨滄)雙江、耿馬、芒市(今潞西)、鎭康、龍陵、騰沖(原騰越)等邊境地帶的重要驛道必經的隘口。一九五〇年以前,這條驛道的過往馬幫,成群結隊,絡繹不絕。這個隘口以及東西兩面的驛道石階上至今仍留下足跡斑斑的馬蹄窩,有...

  • 文章宛西地方自治與陳舜德(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11期  作者:高應篤 出版时间:1970-11-01
    关键字: 宛西地方自治 陈舜德 历史由来 三民主义

    数年如一日,土匪无隙可乘,老虎山寨,屹立无恙」,到了民国十年,迥车区全区绅民,一致拥护别氏出任保卫团团总,遂得进一步编练团队,采「枪不离人,人不离枪,寓兵于工,寓兵于农」的政策,逐渐将乌合之民众,练为劲旅,迭次剿匪,均建奇功,于是内鄕其他的保卫团总,便会商推请别氏统一指挥全县的团队,联合剿匪,不久便将全县股匪散匪,全部肃淸,遂进而有余力协助邻县剿匪。2如淅川陈舜德氏于民国八年回县任敎,至民国九年,内鄕股匪千余,窜至淅川二区,进攻上集寨,「焚烧房屋七百余间,架走

  • 文章老漯河·說漯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1期  作者:張福祥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漯河历史由来 康熙字典 漯河高跷舞 风土人情 民间习俗 漯河馓子 沙河纤夫

    漯河的由來中國的漢字有多少?《康熙字典》收集的最多,是四•七萬餘字。但不管它們有多少萬,都具備三個共同的形態:形狀、音名、意義。這個漯字也不例外。漯字從什麼時間發生的,怎麼個讀法、什麼意義,我想作爲漯河人很有必要探究一番。中國最早的一部字典,是我們的老鄉許愼著的《說文解字》,這部書的出世離我們已經有一千七八百年了。在這部書裡,漯字的原型是「濕」。據清朝人王筠撰的《說文解宇句讀》解釋,「濕」或作漯。新出版的《漢語大字典》說漯是從濕簡化而來。還可以解釋爲潮濕...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