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变迁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封面圖片介紹:鄞縣東錢湖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98期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东钱湖 历史变迁 修堤 田租

    東錢湖,在鄞縣東三十五里,一名萬金湖,以其爲利重也。在唐曰西湖,蓋鄮縣未徒時,湖在縣治之西也,天寳三年,縣令陸南金開廣之。宋屢濬治,周圍八十里,受七十二溪之流,四岸凡七堰,曰錢堰、曰大堰、曰莫支堰、曰高秋堰、曰栗大堰、曰平湖堰、曰梅湖堰,水入則蓄,雨不時則啓閘而放之,鄞奉鎭七鄕之田資其灌溉。天禧中,太守李彝庚又補其舊之廢址增築全固,經畫盡制,雖甚旱而無凶年憂。慶曆八年,縣令王安石亦勤其事,釐復湖界。嘉祐中,始置碶閘。至治平元年重修六堤,其後茭蓴蒲葑荷芡滋...

  • 文章明清時期《襄陽府志》述要山南鎖鑰 楚北屏藩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9期  作者:溫顯貴  出版时间:2011-04-10
    关键字: 襄阳市 历史变迁 明清方志概述

    作者温顯貴,博士,湖北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典籍專家,有著作多種。

  • 文章山西行政區域古今談(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期  作者:喬家才 出版时间:1973-07-15
    关键字: 行政区划 历史变迁 朝代更替

    元朝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三年(一二七六年)平宋,十六年(一二七九年)宋亡。地方行政採宣慰使與行省並行制,以行省爲地方行政最高機構。英宗至治元年(一三二一年)分全國爲十二行政區,中書省及嶺北、遼陽、河南、陝西、甘肅、四川、雲南、江浙、江西、湖廣、征東十一行中書省,分鎭藩服。省以下分一百八十五路,三十三府,三百五十九州,四軍,十五安撫司,一千一百二十七縣。中書省治大都(北平),統山東河北之地,名爲腹裡。領二十九路,統八直隷州、三屬府、九十一屬州、三百四十六屬縣...

  • 文章五華的人口與耕地變遷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鄕會會刊》 第10期  作者:魏華潤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五华县 人口 耕地 历史变迁

    五華於宋熙寧四年(公元一〇七一)置縣,原名長樂,因境內有長樂鎭(今華城鎭)而得名。當時轄屬較闊,除現有縣境外,尙含龍川之登雲與紫金之中壩等地。置縣時的人口與耕地數量,苦無史料可查。據《宋史》記載,熙寧期間,正値全國大舉招民墾荒之際,建隆以來,詔令:「有能廣植桑棗、墾闢荒田者,止輸(收)舊租(稅);縣令,估能招徠勸課,致戶口增羨,野無曠土者,議賞。」可見當時人煙稀少,處女地甚多。據《明史》:洪武初,始造戶口冊,「置戶籍,戶帖,具書名、歲、居地。籍上戶部,帖...

  • 文章廣西郡縣沿革誌略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第三回廣西年鑑 出版时间:1994-07-10
    关键字: 郡县改革 地方划分 历史变迁

    自來郡縣因革,廣袤異同,恒依時代而變遷。本省古爲百越種族聚居地,秦始皇命王翦略百越,置桂林(即今桂林、平樂、蒼梧、桂平、邕寧、柳江、宜山、思恩及廣東之高要,羅定一帶。)象郡(即今之天保、百色、龍州一帶,及廣東之靈山、欽縣、海康、海南島並安南之一部。)是爲本省入中國版圖之始。漢武帝平南越,置蒼梧、鬱林諸郡,隸交州刺史;平樂以北爲零陵郡,隸荆州刺史。是時,本省之地,分領於荆、交二州。三國吳黃武中,又分交州之南海、鬱林、蒼梧、高涼四郡,置廣州。晉永嘉中,又分始...

  • 文章棗陽集鎭的變遷與發展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7期  作者:劉逢吉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集镇 社会风俗 历史变迁

    集市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农村贸易组织形式。它起源于殷、周之际。「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集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每隔一定时间(2—5天)在固定地点举行一次交易,曰「集日」,群众入市者曰「赶集」或「赶场」。枣阳自秦汉建制以来,就有集鎭市场,代代相传至今。尤其近一个世纪,集鎭变化很大,发展迅速。枣阳故老相传为七十二鎭店,但有考証者为六十八。据一九二三年版《枣阳县志》载,县内集鎭有市者五十二个,它们是:齐家集、榆树岗、刘升店、马家寨、兴隆集、枣林店、随阳店

  • 文章魏國·魏城·魏風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景昆俊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古魏国 历史变迁 古魏城 考古发掘 《魏风》

    一、古魏国的创建及历史变迁《史记·魏世家》引郑玄《诗谱》云:「魏,姬姓之国,武王伐纣而封焉。」这是说古魏国乃周武王克商后分封的姬姓子弟国。但据《左传·昭公九年》(前五三二年)所载,周景王使大夫詹桓伯辞晋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杜注:「在夏以后稷功,受此五国,为西土之长。」可知魏、芮等五国之创建当在夏代,而魏国还位居五国之首。到周初,魏国已经历了夏、商两朝,有近千年之久。那么,这个起源久远的魏国,又是怎样变成了姬姓国呢?原来

  • 文章永州交通古今談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7期  作者:蔣禮瓊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永州 古今交通 历史变迁 湘桂铁路

    永州,古稱零陵。地處都龐山和南嶺越秦嶺之間。古時人口稀少,原始森林,草木叢生,毒蛇猛獸出沒,自古就是落後地區。秦漢時期,零陵郡治所在今廣西興安縣東北,隋以后遷芝山。秦統一六國后,設全國爲九州三十六郡,零陵郡爲其中之一,可見它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爲了向嶺南用兵,公元前二一九年,秦始皇派監郡禦史錄在興安縣鑿靈渠,巧妙地溝通了湘江和灕江,使湘江灕江成爲長江網絡水系直達嶺南(今廣東廣西)的運糧要道。公元前二一四年,秦始皇派兵大舉攻占南越陸梁地,並設置桂林郡、南海...

  • 文章玉田古今談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1期  作者:張文華 出版时间:1995-01-31
    关键字: 玉田县 建制沿革 历史变迁 移民 阳樊驿 行宫

    可知五千年以前,我们祖先就在这里生活了。古时唐尧之世,分天下为九州,今玉田县地属冀州。虞舜时分为十二州,属幽州地。夏商时,并幽州入冀州,复属冀州地。周复幽州,又为幽州地。春秋时为旡终子国。[1]战国时,旡终子国被燕国吞并,燕国分五郡,属右北平郡。[2]秦始皇统一中国,立郡县,分天下为三六郡。今玉田属右北平郡旡终县,治所在今蓟县。两汉时为旡终徐旡二县,初隶燕郡,后改属右北平郡。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连年混战,建安十二年,曹操北伐乌桓,田畴献议,大军勿走沿海大路

  • 文章鄢陵二塔的由來與變遷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1期  作者:解丙言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乾明寺塔 兴国寺塔 名胜古迹 历史变迁

    鄢陵縣有兩座古塔,一是乾明寺塔,建於隋朝,又名隋塔,二〇〇六年六月列爲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是興國寺塔,建於北宋、故名宋塔,一九八六年列爲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座古塔由於它的建築年代不同,因此這的個性與經歷,既有所同,又有所不同。一、乾明寺塔乾明寺塔位於鄢陵城西北隅(原龍形崗上)乾明寺院內,今寺廢塔存。此塔始建於隋仁壽四年(公元六〇四年),現六角十三層樓閣式磚塔,爲宋代中晩期建築。塔高卅八米,塔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組成。基座爲青磚壘砌、青石壓...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